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众所周知,阿拔斯朝(750~1258)的前期是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代。当时帝国的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政治上实行阿拉伯贵族与非阿拉伯贵族的联合统治:最初一个世纪,哈里发重用建立王朝有功的波斯人;哈里发穆耳台绥木(833~842在位)袭位后,又多用突厥人,以抑制波斯人的势力。文化上则是广采博收,兼容并蓄;“杂交”、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阿拉伯语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一、贾希利叶时期,又称伊斯兰以前时期(475~622);二、伊斯兰时期(622~750);三、阿拔斯朝时期(750~1258);四、蒙土时期,亦称马穆鲁克——奥斯曼时期(1258~1798).以下,本文就中世纪阿拉伯语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作些或略或详的探讨和介绍.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文化作为中世纪的灿烂文明永远保存在历史长河中。阿拉伯文化起源于穆罕默德时期,孕育于倭马亚朝,阿拔斯朝前期最后形成并走向繁荣,至阿拔斯朝末期开始衰落。在短短几个世纪内,阿拉伯文化在天文、数学、化学、医学、物理、哲学、文学、史学、音乐,绘画、建筑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堪与我国的盛唐文化媲美。阿拉伯文化同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一样都是宗教性文化。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阿拔斯朝最初的大约100年(自王朝创建的750年起,至哈里发瓦西格统治结束的847年止),被公认为是阿拉伯大帝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阿拉伯文学,特别是阿拉伯诗歌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的阿拔斯朝(750~1258)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堪与我国的唐宋媲美,真可谓群星璀璨.其中,伊本·鲁米可算是一颗辉煌巨星. 伊本·鲁米生于巴格达,父亲为希腊一罗马血统,母亲为波斯血统,故诗人曾不无骄矜地吟道: 我岂能在人前低三下四,忍辱含垢, 罗马人是我叔伯,波斯人是我舅舅. 父亲早逝,诗人随母亲和哥哥靠父亲的遗产维持生活.他少年时代在私塾、清真寺中学习  相似文献   

6.
一在阿拉伯世界,提起阿拔斯王朝的大诗人穆台奈比,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只要是有文化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背诵他的诗篇。尤其是他的带有哲理性的大量诗句,更是反复被阿拉伯人所引用,已经变成了人人熟习的普遍性的格言或警句。文学评论家和学者们一致公认穆台奈比是阿拉伯民族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阿拉伯文学史上,穆台奈比占  相似文献   

7.
一、概貌阿拉伯伊斯兰音乐在阿拔斯朝初、中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首先,阿拔斯朝初、中期良好的社会经济状况保证了音乐的发展。其次,阿拔斯朝初、中期历任哈里发所持的外向型国策,也使音乐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得以迅速发展。阿拔斯朝的首任哈里发艾布·阿拔斯对艺术的酷爱人所皆知,他将音乐与伊斯兰教教义统一起来,尽可能效仿波斯萨珊朝的执  相似文献   

8.
翻译运动公元8世纪中叶,阿拔斯朝建立后,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基本停止,帝国局势日渐安定。随着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也出现一派繁荣景象,阿拉伯语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阿拔斯朝统治阶级,迫切希望吸取先进文化,准备把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古代学术遗产,译为阿拉伯语,以满足帝国各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社会。至此,伊斯兰已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它还包含着一种社会秩序、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涵盖了比宗教更为广泛的内容。伊斯兰教很快结束了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阿拉伯民族以伊斯兰为中心的团结和统一。随后,伊斯兰又战胜了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征服了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和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地区。到阿拔斯朝前期,阿拉伯大帝国已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从阿姆河到尼罗河,从中国西部边界到大西洋,都统属于伊斯兰。而伊斯兰也不再是纯粹阿拉伯民族的宗教,其信徒遍及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埃及人、蒙古人和中国人;伊斯兰的文化基础较创教初期更加坚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灿夺目的瑰宝,在它的辐射下,华夏文明、欧洲文明在这一时期都迅速发展,并以“盛唐”和文艺复兴运动的辉煌载入史册。伊斯兰虽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就其本质而言,它最初是作为一种宗教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其影响力到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时期达到顶峰。本文拟以中国和地中海地区为聚光点,探讨伊斯兰的传播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人从公元八世纪起,派军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占了西班牙南部大片土地,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直到公元十五世纪末格拉纳达被斐迪南和伊萨白拉攻陷,阿赫马尔王朝覆灭,在长达八百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在欧洲的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安达卢西亚文化。历史学家们认为,安达卢西亚文化的鼎盛时期始于阿卜杜·拉赫曼·奥萨特(也称阿卜杜·拉赫曼二世,821—852年)时代。当时,后倭马亚王朝境内无战事,国库盈实,大批学者从阿拉伯东方涌入,受到了统治者的善待,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他们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安达卢西亚文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择其中的几个佼佼者,作一概略的介绍,以期引起读者对安达卢西亚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在欧洲:欧洲传统上以基督教为主,全欧的基督徒占世界基督徒2/3强。伊斯兰教在欧洲的传播是极其缓慢而曲折的。历史上,伊斯兰帝国的哈里发们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曾几次试图用武力征服欧洲,结果都未能如愿。除部分东欧国家外,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一直将伊斯兰教拒之门外。711~714年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曾把伊斯兰教传到西班牙,并在756年在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建立了伊斯兰王朝(后倭马亚朝),从而踏上了欧洲的土地。然而,强大的基督教势力于11世纪初收复了这块地方。827~902年,阿拉伯人又把伊斯兰教传到西西里岛,到1091年,基督教势力从穆斯林手中收复了这个岛屿。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文化,在中世纪传到西欧,并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伊斯兰教并没有在这里传播开来。到了奥斯曼帝国时间(13世纪中叶~18世纪末),伊斯兰教势力才超越过达达尼尔海峡开始向欧洲进军。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人在欧洲的连续进攻,使伊斯兰教传入了东南欧一些国家。1362年以后征服了马其顿、索菲亚、萨罗尼加和希腊北部。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战胜了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国联军。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灭拜占庭帝国,并迁都于此。1521~1529年先后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接着又攻陷了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人吸纳了其他民族的绘画艺术成果,形成阿拉伯伊斯兰绘画艺术,后虽受到古典、波斯和中国等绘画艺术的影响,但却一直保持着它的伊斯兰风格,到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已臻成熟.但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阿拉伯人的绘画主要以插图、宫廷生活画和书籍装饰等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3.
集邮在沙特     
中国人于公元前3000年:波斯人于公元前550年先后建立起自己的邮政体系,罗马人也在公元前31年开始了邮政通讯,而阿拉伯世界,则是在哈里发时期开始认识和建立邮政体系的,并于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达到了极度繁荣,那时人们把牲畜作为运送信件的工具,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人的绘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人吸纳了其他民族的绘画艺术成果,形成阿拉伯伊斯兰绘画艺术,后虽受到古典、波斯和中国等绘画艺术的影响,但却一直保持着它的伊斯兰风格,到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已臻成熟。但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阿拉伯人的绘画主要以插图、宫廷生活画和书籍装饰等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诗歌在灿烂的阿拉伯文学长卷中占有特殊地位。倭马亚时期,诗歌文学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阿拔斯时期,阿拉伯文学艺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阿拔斯朝因此成为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作高峰期。不同的历史背景、生活模式和社会形态都会对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倭马亚朝自建立之日起,宫廷内就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明争暗斗,这对当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相比之下,历经百年的轰轰烈烈的翻译运动,给阿拔斯时期的诗歌创作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给予了它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使它在吸收异族文化精萃的同时,能不断提高与完善自身,达到更为和谐、完美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与阿拉伯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编年史上,阿拔斯时代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智力觉醒,这被认为是世界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这个觉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来的影响,其中有印度、波斯、叙利亚的影响,但主要是古希腊的影响。影响的途径是翻译,即把波斯文、梵文、叙利亚文和希腊文的各种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的版本。这是阿拉伯人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一、生平和著作伊本·巴哲的本名是艾布·伯克尔·穆罕默德·本·叶海亚·伊本·巴哲,巴哲是他的号,他的拉丁文名是Avenpace译为阿芬帕斯.他是中世纪安达卢西亚最著名的阿拉伯哲学家之一.安达卢西亚即现在西班牙南部地区,公元710年至1492年曾为阿拉伯人统治.我们手中关于伊本·巴哲的生平资料比较零散,不成章节,许多著作失传,所以对他的许多哲学观点了解也不甚详细.十一世纪末他出生在西班牙南部萨拉戈萨(Zaragza),712年至1119年该城曾为阿拉伯人所统治,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1118年伊本·巴哲来到塞维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诗歌在灿烂的阿拉伯文学长卷中占有特殊地位.倭马亚时期,诗歌文学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阿拔斯时期,阿拉伯文学艺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阿拔斯朝因此成为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作高峰期.不同的历史背景、生活模式和社会形态都会对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倭马亚朝自建立之日起,宫廷内就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明争暗斗,这对当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相比之下,历经百年的轰轰烈烈的翻译运动,给阿拔斯时期的诗歌创作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给予了它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使它在吸收异族文化精萃的同时,能不断提高与完善自身,达到更为和谐、完美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著名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在他的《历史绪论》中说:“阿拉伯人天性近于文化,能从所交往的民族吸取益处.”①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就是阿拉伯穆斯林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例证. 一、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始起阿拉伯翻译运动始于倭马亚朝第六任哈里发时期(公元7世纪后半叶),到阿拔斯王朝中期(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达到顶峰. 阿拉伯翻译运动的鼻祖是哈立德·本·  相似文献   

20.
622年,穆圣迁徙至叶斯里布,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伊斯兰教政权由此迅速发展,历经正统哈里发时期、倭马亚朝时期、阿拔斯朝前期,至861年,伊斯兰教政权从政教合一走向政教分离.本文就此试作论述,求教史学方家.一、政教分离的原因在阿拉伯朝的37任哈里发中,只有阿布·阿拔斯、马赫迪和阿明三人为纯阿拉伯人,即他们的母亲为来自半岛的纯阿拉伯人.其余哈里发的血统中均有征服地民族的成分,如曼苏尔的母亲是柏柏尔人,马蒙的母亲是波斯人,瓦绥格的母亲是希腊人.这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纯血统”观念,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到哈里发的用人政策.阿拔斯朝前期,哈里发马蒙的政府官员主要由波斯人担任,因为他的母亲是波斯人.他的后任穆阿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