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姆斯·斯科特(JamesC.Scott)以人类学和底层视角研究以往属于政治学、历史学或社会学范畴的农民政治,并将对“农民革命”的关注转移到对“农民日常反抗”的分析。以斯科特的视角为出发点,结合斯科特对农民日常反抗理论的论证,考查底层政治的运行逻辑。首先,大多数底层反抗不体现在公开的权力舞台上,而是在权力背后;其次,底层农民对试图将其生存状态合理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持怀疑态度,底层具有“去神秘化”的能力;再次,日常政治是支配与反抗关系的微妙平衡,底层政治在这一关系中展开,底层通过日常反抗形塑自身的政治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王明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124-131
斯科特的农民道义经济学理论注重农民纯粹利益考虑之外的道德伦理涵义,使农民学研究更加注重社会运动的社会价值取向;但是斯科特绝对化地将国家或政府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定位为“勒索者”,以及对农民“后台”反抗方式的过分醉心,暴露出其西方中心论视角历史单线发展模式的结构性局限。从《农民的道义经济学》到《弱者的武器》,其研究范式在发生重心转移的同时,由于忽视了对历史动态进程的把握而呈现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3.
罗英豪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65-68
反抗压迫、追求社会公正和尽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农民社会反抗逻辑的真谛。在此逻辑下,农民更多的使用具有隐蔽性和伪装性的“日常形式”的“非正式反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这些“日常形式”的“非正式反抗”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农民带来现实利益的同时,也往往容易形成一定的政治风险。这一点对转型期的中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转型的加快与制度建设的缓慢,导致农民利益表达受阻,由此引发农民集体行动增多,这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对话式的讨论,推进了农民集体行动的范式思考与公共政策设计。我国早期的理论研究受西方社会运动理论影响很大,但无论就社会运动的概念或中西的不同社会背景而言,这一理论都很难套用于中国农民集体行动的研究;近期的研究多纠缠于“道义小农”与“理性小农”之争。从既注重个案研究也注重整体研究的角度来看,对中国农民集体行动要根据其动力机制、动员机制、机会结构、策略运用、面临的困境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研究,方可形成农民集体行动的类型学划分,并在制度层面应对不同类型的农民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5.
郭春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古典经济理性理论在两个方面一直存在着解释力不足的难题,其一是如何解决利益通约性问题,即不同主体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对利益在质与量方面的理解如何通约;其二是如何解释利他的行为。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使得经济理性理论可以对这两个问题作出有力的回应。但面对什么是更值得过的生活这样的学理问题,经济理性解释理论本来在诸多情况下就缺乏说服力,将其置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野中进行审视,解释力不足的问题则更为凸显。认知神经科学与经济学、哲学的跨学科研究表明,经济理性与道义理性的对接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6.
乔艳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3):166-167,172
传统文化为中国古代商人创造了一个充满道义色彩的生存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儒家的经济伦理对商人的心理结构和商业组织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山西票号曾轰动一个多世纪,儒家伦理在票号经营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通过对一个西北少数民族村落征地事件及其扩散的社会情绪的分析,展现出底层农民的道义经济观,即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与平等发展的社会公正观,以及影响其实现的根源,即在社会转型中人情网络关系向个人契约关系转变的失败。同时,也反映了底层农民就征地问题表露出的在生存与发展问题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与对地方基层不满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讲述了发生在1990年代中国中部农村G村的一起农村姑娘傍台湾老男人的事件,试图呈现传统道德、父权和权力机构三种规训者的努力、被规训者的反抗,以及共识是如何经由"焦虑被强化"、"退化"和"再生产"三个阶段再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王晓朝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2):5-12
本文运用道德发生学的溯源法,揭示正当观念的起源与伦理学道义论的生成。第一部分,古代民族的正当观念。正当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评价用语。语言中出现正当或不当这样的字眼,表明使用者在以正当观念为工具实施道德判断。正当观念在荷马时代处于萌芽状态,而应当、合宜、合法、合理这些观念已经产生。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使用过一些表示正当观念的语词,但没有深入阐发正当的伦理意义。第二部分,义务概念和义务论的诞生。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提出了义务概念,创建了义务论学说。古罗马共和国哲学家西塞罗撰写《论义务》。他借鉴斯多亚学派哲学家帕奈提乌的思想,讨论道德生活的基本准则以及人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履行的各种义务。第三部分,西塞罗道义论思想的理论特征。西塞罗在《论义务》中建构了一种道义理论。西塞罗在义利相融或义利冲突的语境中阐释义务,强调义务先于利益,肯定在道德选择上要舍利取义。这正是道义论伦理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道义逻辑不是坏逻辑;道义逻辑不是因为实际应用而产生,它不能够即时的被法律逻辑所应用并不表明它毫无作用;即使是在应用领域同样可以有广阔的前景;在知识表达领域,在多智能主体系统领域都可以看到道义逻辑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消费活动是马克思非常关注的人类社会生活领域,通过拜物教批判,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消费活动所包含的政治意义.当代西方理论界同样非常重视消费活动,他们对消费活动的定位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而发生了重大的转向.总体上看,当代西方理论界在承认消费活动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规训策略的同时,越来越强调其作为大众的一种反抗手段的重要意义.笔者试图对国外消费理论的这种转向进行梳理和归纳,并探究这种转向的意义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的富贵道义观与市场经济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儒家是重义轻利的,并把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归结为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其实,儒家思想虽有重义轻利的一面,也有肯定现世的功利主义和相信财富作为道德完美的一种普遍手段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先秦儒家那里。本文从分析先秦儒家富贵道义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人性基础出发,对先秦儒家的富贵道义观进行初步分析,意在为我国市场经济伦理的确立提供传统资源。 相似文献
13.
刘郁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0-13
王小波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上的一个独异的存在,他以一个纯粹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身份,深刻地揭示了无智无性无趣这一中国人的尴尬处境,指出权力是导致中国人主体性丧失的根本原因,并充分高扬人的主体性,在一个"他们"的世界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英勇的反抗. 相似文献
14.
夏天成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12-118
福柯文学批评中的越界体验和外部思想不只是一种文学理论,也是一种展示哲学异议和权力反抗的生存美学。文学通常被认为是福柯相对独立的早期研究主题并被普遍忽视,但这些文学研究事实上与他后期思想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越界体验和外部思想不仅展示了一种反主体的哲学态度,也包含着反抗现代权力规范的现实动机,既是一个关于语言和作者的文学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于主体与反抗的生存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毕宇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探究人的复杂心理和罪恶对人造成道德、情感、心理上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海斯特的复杂性格,进而揭示霍桑笔下的人物的多面性,海斯特的反抗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余颖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45-48
唐安史之乱前,文人写作的悯农诗歌尚属寥寥。安史之乱后的整个中唐时代,悯农诗数量突然大增,这些诗歌不仅仔细描摹了中唐农民生活的状态,而且对中唐农民的心理状态也作了清晰的刻画。基于对中唐悯农诗文本的分析,揭示出中唐农民从坚忍到期盼直至反抗的整个心理流程,以弥补正史之不足,并展现出中唐下层人民沉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7.
高志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193-197
一、农民生存伦理的内涵詹姆斯·C·斯科特的《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是一部有关农民问题的著作,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农民的生存伦理,“生存伦理就是根植于农民社会的经济实践和社会交易之中的道德原则和生存权利”[1]8,在“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下,农民所追求 相似文献
18.
石开忠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76-80
根据汉文献记载,本文梳理了历史上清水江流域各族人民因不堪忍受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而进行的武装反抗斗争,这些武装反抗斗争与封建统治的逐步深入和清水江各族人民的逐步汉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时间越早反抗的次数较少,时间越晚反抗的次数越多。清水江各族人民的武装反抗有着鲜明的特点,本文对其进行了归纳,并就碰撞与调适的定义、相互关系、具体表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有愈来愈多的事实表明,企业经营者守持道义对企业成败的极端重要性.鉴借传统伦理文化的话语范式,可以把这个必须守持的道义原则做三个层面的概括:一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天人合一";二是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人我合一";三是人与自身关系问题上的"欲理合一".这三大原则构成企业发展基业长青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0.
马强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1):125-128
加缪一生的创作中渗透着荒诞与反抗的主题。其哲学思想以《西绪福斯神话》和《反抗者》为主要体现;小说《局外人》、《鼠疫》和《堕落》展示了加缪一生创作的思想发展线索,从其人物的经历和思想行动中,作者展示出人对世界荒诞性从觉醒到反抗的过程,也透露出了反抗后的悲哀和无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