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口是建立社会与经济之间联系的中介变量,人口空间分布又是全球性问题。当代中国,移民作为城市化的结果,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在人口、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则是人口城乡和区域空间分布演变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层面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演化内生于人口数量和结构转变;在空间视阈下,人口地域分布适宜性包括城乡和区域两方面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事实,发现时空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作为第一人口大国,谋求社会与经济稳定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之基础,中国人口与发展再次行至十字路口,人口研究不能刻舟求剑;其不仅是重大学术性命题,更是社会、经济性实践难题。研究分析需要立足中国实情,贯穿全文的逻辑主线是人口转变和空间分布,主题是人口、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生育率变动的规模效应将长期存在 ;生育率变动的年龄结构效应将在正效应和负效应交替 波动中逐渐收敛 ,最终趋于消逝 ,不如规模效应存续时间那么久远。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应始终兼顾规模 和结构两种效应。我国未来人口老化的加深、人口高'红利'的消失、人口高'负债'的形成 ,是以往和现在 多个时期、多个阶段、多种因素促成的。就生育率而言 ,它包括以往过高的生育率 ,也包括后来较低的生 育率。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 ,我国各地区共同的任务应该是创造条件进入稳定的适度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转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经济上判定中国人口在本质上、内容上是否发生转变,就要深入分析中国居民中的绝大多数在生育意愿上是否发生了转变。而判定中国居民中绝大多数在生育意愿上发生转变与否。就须分析不同类型的居民的生育成本与生育收益的比较状况。当中国居民中绝大多数认为自己的生育成本≥生育收益时。中国人口就在本质上、内容上发生了转变,或者处于转变之中。因此。中国居民生育成本与生育收益的比较状况,应成为中国人口在本质上、内容上是否转变的简明判别式。  相似文献   

4.
5.
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研究对揭示人口空间分布的规律、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2年以来的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结合2000年以来重庆市各区县经济数据,运用人口分布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和耦合指数,分析重庆市人口分布的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重庆市人口呈现出总量升、比重降渝西多、渝东少和一区增、两群减的特征;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呈一区高、两群低的特点,耦合指数呈一区降、两群升的趋势;重庆市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不断提高,表现在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县数量不断增多。为此,需进一步加强重庆市一区两群之间及其内部各区县人口与经济的系统分析、精准定位和分类施策,不断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育龄妇女数量和出生人口数量多年来一直呈减少趋势,生育水平已经进入超低状态,尽管面临新的生育高峰,但由于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也不会引起出生人口的较大反弹.因此,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调整生育政策,将总和生育率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以维持合理的人口再生产.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职业人口密度和区位商指标,分析了职业人口在省(市、区)和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研究表明,中国职业人口分布不但省、市、区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东中西部、南方与北方区域间也差异明显,且不同职业人口在省、市、区间和区域间差异程度不同,中国就业人口职业构成性质传统与现代并存.此外,文章定性和定量探讨了影响职业人口分布的因素,认为中国职业人口区域分布差异性是由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人口分布格局,既是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来的地理状态,又是许多附着于分布环境上的社会人文变量的外在表现,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探索自然和认识社会的双重意义。中国佤族人口分布格局的形成,有历史和现实方面的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9.
区域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快速减少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利用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城乡分布三个方面对近60年黑龙江省朝鲜族人口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黑龙江省朝鲜族人口总数呈先增后降的倒"U"形态,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在保持集中分布"两片三点"总体态势下,呈向各级中心城市集中的向心化特性。人口发展中还存在着人口数量下滑过快、人口分布集聚区萎缩、民族文化传承受阻等诸多问题。据此提出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发展民族集聚区经济、建立民族文化乡村、发展民族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塔塔尔族人口规模的变迁和人口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中国塔塔尔族人口规模的变迁。分布现状及城镇化水平,力图将对人口少而分布分散民族的人口研究,同对其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人口流动与迁移对城市收入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与迁移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突出,尽管从长期看,人口流动与迁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城市化发展,但从短期看则加剧了城市收入分配的分化,甚至使城市贫困问题更加严重.为此,应建立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城市综合公共政策体系,将流动人口问题纳入政策关注范畴,将城市公共福利水平作为考量政府执政能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解放后海南城乡人口变化的特征,探讨了海南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人口变化的规律,提出了10年(2001-2010年)中海南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的速度要求,并分析了实现海南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特殊困难。  相似文献   

13.
人口城市化是农民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比例上升的过程,我国城市化水平各地区差异很大。本文通过城市化水平与经济水平的数据分析,研究了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化只能走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仍是我国发展的巨大红利。到2020年能否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事关城镇化成败,也牵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局。因此,要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以政策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重点,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人口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藩篱”;推动人口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人口转变理论,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负增长是超低生育率作用下人口再生产的特殊类型,是在无迁移人口条件下死亡人口超过出生人口,人口总量和增速、年龄结构和分布结构等快速变迁的现象。华盛顿大学2020年人口预测数据首次勾勒出21世纪世界人口负增长的基本趋势,对比联合国2019年人口预测数据,发现世界人口负增长在21世纪开启的作用机制在于低生育率水平预期。进一步展望世界人口负增长趋势,不难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加速老化、区域和国别人口发展不均衡、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差异化等特征与人口负增长伴随;通过减少劳动力资源、挤压技术进步空间、增加社会保障压力等方式与人口老龄化相伴生,在后人口转变阶段与低生育率陷阱相叠加,以及通过总体和个体视角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在适应人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亟待从缓解老龄社会问题、分类实施家庭计划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等视角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1990至2000年期间南通市的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市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提出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自由宽松型、严格限制型、防范控制型、多元整合型四种流动人口社会服务管理模式,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相适应的。通过文献梳理以及对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人口流动具有普遍化、经济化、集中化、长期化、家庭化、均衡化等特点,基于此建议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前提下,实施优化工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社会服务支撑体系,重视组织化运作等,从而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115个市县进行定量评价及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市县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出淮海经济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并且差异日益增大的现象。现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城镇人口规模、就业结构、居民生活水平等;而教育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等指标的影响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