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与艺术学的跨出边界已呈大势所趋,它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门类的边界已被突破,二是艺术的跨民族、跨国界现象越来越明显,三是作为学科的艺术学自身也跨出了边界。为此,必须对跨出边界后的艺术与艺术学作认真的反思,艺术研究理当积极回应时下的新创作样式和艺术现象,理当重视包括民族、民间艺术在内的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应看到高科技的渗透将可能导致思维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要解答文学理论有没有边界的问题,应该从知识社会学中的"理论"概念入手。"理论"是不断打破已有模式和权威的知识活动,它与对象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之间是对话关系。文学理论就是以文学为基础的理论。本雅明、巴赫金和海德格尔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学理论"。为文学理论设定边界的是一种传统理论,在新型文学理论中边界是应该被突破的。  相似文献   

3.
行政体制之行政边界与行政组织边界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行政效率低下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也错综复杂。作为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 ,行政效率研究是理论界的热点之一。但是目前多半学者行政效率理论研究切入点过于宽泛和模糊 ,致使在实践中难以找到相应的有效对策。以行政边界和行政组织边界“两重边界的重构”为理论基础 ,提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首先在宏观上表现为行政边界的重构 ,其次在中观层面上要求行政组织边界作出相应的调整 ,以解决行政组织结构对行政效率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社区一样,城市虚拟社区也有边界。根据需要可以把城市虚拟社区分为区域边界、身份边界和成员活动边界,区域边界是身份边界和成员活动边界的前提与基础,身份边界和成员活动边界与现实社区边界相互渗透。区域边界是社区的物理标志,可以用来集结成员;身份边界是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可以过度到现实中;成员活动边界虚与实相互交错,可以用来扩大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是教师履行高校职能的具体表征之一。教师在社会兼职过程中,容易因其边界模糊而产生一系列异化问题,具体表现为权责边界模糊、利益边界模糊、行为边界模糊及信息边界模糊。而通过“边界理论”的视角可察觉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活动异化成因,主要可归为两个方面:制度边界的规范缺失和精神边界的约束缺失。因此,通过完善高校教师社会兼职制度规范,倡导高校教师自觉约束,从而构建清晰边界以期化解高校教师社会兼职异化问题,并推动高校教师知识价值的增值。  相似文献   

6.
本土化是一个意涵层面多样、边界指示复杂的研究领域。一,它与国家的历史性版图的变迁以及国家政治权力的话语造易有着自然的联系。不建立一个确定的、有区划界限的地理性概念,本土化问题就将成为游移。二,国家的版土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息息相关。有一个政治地理上的范围,必然也就要产生相应“中心/边缘”的语义确定,它的指涉与边界同样呈现出多项指标的差异。三,本土化和与之发生关系的族裔不能须臾分开。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族群间的“边界作用”(boundaries)、海外华裔的族性认同以及“华人性”(Chineseness)的变化轨迹都将本土化置于一个更为宽广的背景之中。四,本土同时陈说着传统与文化的历时性与丰富性,“大传统”与“小传统”不仅可以传递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深速,还能够表达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五,人类学本土研究又有学科上的规定,其中“田野作业”与文本反映当为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研究各不可偏废的“两翼”。“本土”是有边界的,认识和厘清这些交织着的网络性“边界”,是从事本土化研究首先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列举了近百年来中国水墨画在笔墨问题上的争论焦点,梳理出笔墨在传统水墨画的核心地位与支撑作用,同时阐述了近世频繁的变革创新和激荡的思潮冲突.文章归纳了三种状态的画家对艺术不同的价值取向.表明水墨画走上了一条多元互补的发展道路.水墨画的边界逐渐由清晰转向模糊的趋势.有必要重新界定水墨画的边界状态,认为只有模糊边界,才能为水墨画的探索创新提供足够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艺术发展进程中,艺术创作主体与技术发展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技术在客观物质层面超越和支撑着艺术本体特别是创作形态表现,艺术则在主观精神层面努力突破着技术模式的客观制约和技术理性的巨大惯性而实现着突围,同时艺术还在用自身的创新和先锋思想在审美欣赏和价值判断等精神层面实现着对社会的引领和超越.技术推动了艺术理念的更新,带来了新的创作手法和技巧,产生了新的艺术样式,艺术作品的审美形式表现也随之变化.技术给予艺术创作活动物质层面的基础支撑,既是创作工具,又是传播平台,二者相互渗透.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这种位置、角度、身份的变化,也相应带来了创作、欣赏、审美接受等美学关系的变化.技术对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审美欣赏关系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在传统社会阶段中原始手工技艺条件下艺术主体突出和着重于客观的物的表现;工业化机器大生产时代的艺术大众化、波普化趋势则凸显出批量复制的美学特征.当下,艺术传播媒介的方式、性质均发生改变,也即在数字信息和网络时代中技术促使社会大众普遍成为艺术的创作者和欣赏者,且二者间界限逐渐模糊,艺术作品表现形态也逐步进入非物质化阶段.技术发展经常会悄然突破和无形消解传统艺术作品的原有边界,艺术则努力从精神层面不断捍卫和重构出作品自身新的审美形式边界,在二者相互交织中出现了艺术创作与欣赏、审美接受相互渗透以及主客之间的角色互换等互动发展的艺术文化新景观.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难以被科学和哲学严格界定(因其自身的复杂)的理论范式,“复杂性”虽然在语义上没有获得各学科都能够普遍接受的通论,但它总是伴随着我们,复杂性是实在(reality)的一种深刻特性。“复杂性”意味着存在着不熟悉、不理解;意味着困难、障碍和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可能和开放。研究复杂性意味着思想范式的革命,这在哲学、科学和人类思维的变革中表现得最为深刻。这是哲学的自我救赎,也是人类破除科学迷信的路径,最重要的是复杂性思维将引导我们进入新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学与科研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高等教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从组织边界理论来看,通过在大学教学与科研活动之间构筑边界的方式,可以促进大学教学与科研之间积极关系的形成。它以尊重教学和科研规律、利于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来释放教师内在积极性为理念,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科研委员会为载体,以教学与科研之间一系列管理制度为保障,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论争。  相似文献   

11.
“任何范围广阔的理论都意味着一种世界观,……任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看法的科学的重大发展都是自然科学……”——冯·贝塔朗菲《机器人,人和头脑》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空间距离感大大的缩小了,社会生产的高度综合使得各学科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它们更多地选择了邻近学科作为自身的“参照系统”,一股“从自然学科奔向社会学科的潮流”(列宁语)正汹涌而来。置身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复杂的组织安排,虚拟企业的产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它不同于传统的企业管理,尤其是虚拟企业的边界问题。企业边界是指企业之间的接触方式和机制的总和。虚拟企业中,多个成员企业不同性质、种类的资源要素整合在一起,产生了大量的集成问题,这是在虚拟企业研究中提出企业边界管理的主要原因。成员企业间核心能力的耦合,都会涉及企业边界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边界的管理效果决定着虚拟企业运作的成败。企业边界与合作程度和管理效率存在内在的联系,对企业边界的分析有利于认识虚拟企业中成员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非形式化教育阶段,教育与劳动的边界是模糊的,教育就在生产生活中。随着形式化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学校教育产生后,劳动才从教育中“出走”。有关劳动及劳动教育的思想理论千百年来则不绝如缕,要而言之,一方面传统劳动教育重悯农惜物、贵修身养性、崇智慧贯通,另一方面也存在劳动符号化、人劳己劳区别化表现,需要一分为二、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4.
当“巧构形似”由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变成一种艺术风尚而被人们所追奉,也就意味着一种成熟的艺术风格即将形成,“形似体”正是这一风格特点的理论概说。与“元嘉体”的表述相比较,“形似体”非常明确地抓住了元嘉三大家诗歌特别是山水诗所共同具有的一个艺术特点,即“巧构形似”。因此,“形似体”可以作为“元嘉体”的一个补充,同时也为我们理解“元嘉体”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形似体”基本的美学特点是:对自然景物外形的高度逼真的模仿和描绘。  相似文献   

15.
与生态系统类似,营销系统是企业与其环境形成的“群落交错区”。群落交错区的发展和演化形成了营销系统的内外边界。根据科思的交易成本理论,营销系统的外部有效边界位于营销系统内部交易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相等处,而内部有效边界则位于其与企业其他子系统交易成本相等处。企业营销系统交易成本、内外部环境内交易成本的不断变化导致交易成本的对比发生改变,因此营销系统的边界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营销系统的外部边界正呈现出一体化和分立化并存的虚拟化趋势,而内部边界则日益模糊并趋于消亡。最终营销将成为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成为无边界营销组织。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文化研究的相继兴盛,使得20世纪上半叶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确立起来的纯粹文学理论的知识幻象破灭.文学知识界已经普遍接纳“理论”与文化研究为文学理论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两次重大转型变迁.这就意味着文学理论必须放弃其原来的边界甚至学科自足性,成为一种新的跨界知识形态.文学理论的未来图景,或者将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称其为“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信息通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从迎合消费者需要的一整套解决方案着手,将技术进步与消费者联系起来,分析伴随技术进步而发生的消费者的行为变迁、自我改造,以及这种变迁、改造对市场边界、企业价值创造方式的影响,将对消费需求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影响.在市场边界日益模糊的同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边界也在变得模糊,当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一成为"产消者"的时候,"众包"这种新的价值创造方式开始逐渐渗透到传统的生产方式中.更多的市场需求在消费者的带动下被刺激起来,这意味着消费需求得到提升的同时,消费者权力也在扩张.在这一轮全球性的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变革浪潮中,中国的消费者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并不存在很大不同,甚至更渴望通过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改变生活方式.企业需要做出的转变是:关注消费者而不是关注竞争对手,满足需求而不是预测需求;适当地利用消费者这种宝贵的资源,发现价值,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传统文化之间深受影响又立意疏离的关系,使他有可能形成一种属于他个人的独特视界。尽管儒道赋予了士阶层安身立命的价值意义,但它自身依赖政治权力而“不得其路”的内在困结也给士阶层的道路实践带来了同样难以消解的问题。“道”无法得到现实保障的脆弱结构意味着士人在“行道”实践中,坚持“道”的理想就意味着“殉道”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差序格局”原本是费孝通概括中国传统社会亲属关系和社会结构形态的理论工具,也是分析中国人“群己之别”、“圈层意识”的“私”道德的功能概念,更蕴含着人际关系紧张、秩序隐患和边界冲突等负面影响。利用“场”的扩散、交叉性和非边界、融合等特性,来补充“差序格局”,既是费孝通晚年对差序格局内在“推己及人”达成“和”的社会秩序的文化反思,也是对消除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隔阂,实现关系自觉的实践关怀。中国人际关系结构的“差序”和“场”二重性,行动者“差序”和“边际”的双重人格,构成中国人际关系交往的实践逻辑,也是费孝通用“场”补充“差序格局”的理论启示。推动费孝通借助“场”来补充和修正“差序格局”的文化意义和研究范畴,仍需进一步开掘。  相似文献   

20.
被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美国最大代表的弗里德里希·杰姆逊称为“2 0世纪最伟大、最渊博的文学评论家之一”[1]的瓦尔特·本雅明 ,以其机械复制艺术理论著称于世 ,他独创性地提出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分在于“灵韵”(Aura)[2 ]的有无等观点。本雅明认为传统艺术最为根本的审美特性在于“灵韵”。但对这一重要概念 ,本雅明语焉未详 ,就像艺术“灵韵”自身特质一样模糊朦胧 ,迷离惝恍。“很多关于本雅明这篇文章(指《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讨论 ,都致力于使他那关于传统和使艺术作品在传统中获得崇高地位的‘光晕’这一概念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