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不同的辞典中“后生”释义时有差别。有些差别是由于词典本身性质的不同而引起的,比如《现代汉语词典》中未列“子孙;后代”这一义项,而《辞海》、《辞源》都列了。这种差别符合词典学原则,无可非议。另有一些差别,则是由词典编纂人员的主观因素造成的。这种差别是  相似文献   

2.
新版的《辞海》和《辞源》,在当前来说,可谓是我国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两部辞书了,但其个别条目的释文似乎仍欠斟酌,“执鞭”条便是一例。 这两部辞书,在“执鞭”条下,同引《论语·述而》“寓而可求之,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作为书证,释义也大同小异:《辞海》释作“为人驾驭车马,意谓给他人服役”;《辞源》释作“持鞭驾车”。乍看起来似乎无甚不妥,但若仔细加以分析,便会发现其释义  相似文献   

3.
前代学者对《毛传》释义条例的探求,做过大量工作,他们的阐发非常赡富。我在这方面也想作些努力,平时温寻经传疏注,发现有些类例好象前人还未谈及,就把它记录下来,辑成下面几条。现不揣冒昧,献给海内贤达,就正于大方之家。 (一)《传》文单字不是释《经》文单字,而是两字连读以释《经》意《大雅·绵》:“捄之陑陑”,《传》:“捄虆也。”捄,捄为捊,虆为器名。《传》不是释捄为虆,而是捄虆连读,即《笺》所申说的“捊聚壤土盛之以虆。”《大雅·大明》:“会朝清明”,《传》:“会甲也。”孙毓误读作“会,甲也”,并以此讥弹毛不应以“甲”释“会”。实则《传》是会甲连读,补出“会”的宾语。孔颖达了解  相似文献   

4.
前代学者对《毛传》释义条例的探求,做过大量工作,他们的阐发非常赡富。我在这方面也想作些努力,平时温寻经传疏注,发现有些类例好象前人还未谈及,就把它记录下来,辑成下面几条。现不揣冒昧,献给海内贤达,就正于大方之家。 (一)《传》文单字不是释《经》文单字,而是两字连读以释《经》意《大雅·绵》;“捄之陑陑”,《传》:“捄(?)也。”按,捄为捊,(?)为器名。《传》不是释捄为(?),而是捄(?)连读,即《笺》所申说的“捊聚壤土盛之以(?)。”《大雅·大明》:“会朝清明”,《传》:“会甲也。”孙毓误读作“会,甲也”,并以此讥弹毛不应以“甲”释“会”。实则《传》是会甲连读,补出“会”的宾语。孔颖达了解  相似文献   

5.
对于《周易》语词的训释,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给语文辞书的释义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或囿于一家之言,或疏于借鉴当代研究成果,有些《周易》语词的词典释义往往有失精当,未臻本义;词条中书证的列举也存在着不少滞后的现象。《汉语大词典》是我国权威的语文辞书,文章以该词典为考察对象,对其6条《周易》语词的释义进行考辨,并列举引例滞后的词条17例,以及《汉语大词典》未收的常用《周易》语词1例。  相似文献   

6.
考证了《汉语大词典》释义中存有疏失的五个词条,并提出修正意见:“虞”错立“神兽名”为一义项,当去除;“樊”当训为“通‘緐’,马颈上的饰品”;“休息”条当用《礼记·乐记》作最早的书证用例;“翳”条释义当突出其区别性义素“仆倒”;“股”、“蚤”、“蔬”条释义不全,当增补义项.  相似文献   

7.
书证乃证明词语释义之确,犹言“谓予不信,有书为证”。然旧《辞源》、旧《辞海》中皆有举书证而失注例,见其疏略。不意修订本《辞源》亦偶有此弊,某些典故已有特定含义,只述典而无注,失之。 濠濮闲想(p1864.3):“相传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又庄子钓于汉水(引文误,当作濮),却楚王之聘。后因以濠濮指高人寄身闲居之所。下举《晋书·范宁传》、《世说新语·言语》书证(略)。”  相似文献   

8.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为了注音释义,《说文》一共援引《诗经》例句达380条,其中用以注音者15条,用以释义者365条。用以注音者如:《说文·目部》“(目必),直视也。读若《诗》曰‘泌彼泉水。’”《说文·瞿部》:“矍,佳欲逸走也。读若《诗》云‘矿彼淮夷’之矿。”《毛诗》“泌”作“毖”,“(禾广)”作“憬”。可见,考察《说文》引《诗》注音,不仅可以明白字的读音,还可以了解《诗经》的异文。因这易于理解,故这里略而不论。用以释义者情况则相当复杂。王念孙说:“《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而亦不废假借,凡言一日,及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工作中查阅《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缩印本)时,发现以下数处小误: 一、第886页“汉字”条,称汉字“一个字一个音节”。按:此说不全面,因汉字现有少数双音节者。如在本《辞海》中,第1362页“瓩”,即注音qian wǎ第727页“时”,注音ying cǔn,呎、哩、唡、嗽等类同。查《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在本定义前均有“除极个别的例外”、“绝大多数”等条件状语,较《辞海》严谨。 二、第1169页“结构主义”条,称其前驱者索绪尔为法国人。按:此误,索绪尔虽为巴黎  相似文献   

10.
(一) 《诗经》和《周易》中的“汔”字,古注、今注及词书释义分歧很大。《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毛传:“汔,危也。”郑笺:“汔,几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引此诗,杜预注:“汔,其也。”《后汉书·班梁列传》引此诗,李贤注:“汔,其也。”《孔子家语·正论》引此诗,王肃注:“汔,危也。”朱熹《诗集传》:“汔,几也。”《康熙字典》用此例,引毛传、郑笺、孔疏后曰:“按诸家反复相训,是汔为几也。左传昭二十年引此诗,杜预云,汔,期也。然则期字虽别,亦是近义。”旧《辞源》用此例,释义为“几也,一曰其也。”旧《辞海》用此  相似文献   

11.
<正> 新版《辞海》在成语的溯源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有微瑕,有些成语所举例证时代较后,其定型式书证尚可上溯,举三例如下。【穷乡僻壤】《辞海》引《儒林外史》第九回:“穷乡僻壤,有这样读书君子,却被守钱  相似文献   

12.
高开贵先生著《名物“胜”义考》,载《华中师院学报》83年四期,认为世行之字、词书如《辞源》《辞海》(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等,对于作为名物的“胜”字的释义,“都是不够准确的”。于是“面对大量的语言事实,运用概括的原则”,反复辩难,提出了新的观点: 一、“胜绝不仅为妇女所专有,也不只用作首饰,更不限于戴在头上;” 二、“胜,人们使用它,往往表示得志、得意、人胜人的意思。”“名物字‘胜’的词义,本来是由胜利的意思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文献资料和作者自注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宋诗》中的“横枝”、“浇山”、“泥滑滑”、“寿发”、“眼食”这几条文化词语进行例释,可知它们或为《汉语大词典》失收(包括失收某词和某词的某一义项),如“浇山”、“泥活活”、“眼食”诸条;或可修补《汉语大词典》释义,如“横枝”、“泥滑滑”条;或可将《汉语大词典》例证提前,如“泥滑滑”、“寿发”条。对这些文化词语进行整理释义,既对阅读宋诗、研究宋代诗学有参考意义,也有利于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对汉语史特别是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辞海》是综合性辞书,最初刊行于一九三六年。这次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的《辞海》,共收单字一万四千八百七十二个,选收词目九万一千六百零七条,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的名词术语等,释文主要是介绍基本知识,以解决读者“质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语大词典》中 ,“青李”条义项①的书证《来禽帖》标点有误 ,“胡笳”条释义不全面 ,“却月眉”条的释义不准确 ,“起夫”和“绣床”条的书证迟后 ,“斗”条的义项⑤引用书证不当。《汉语大词典》修订时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编写一部“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工农兵、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时参考之用”(《辞海》(修订稿)出版说明)的大型综合性辞书,应该怎样处理好选录词目、确定义项、释义行文、列举书例等问题值得探讨。修订本《辞海》与旧版《辞海》相比较,其性质与规模没有变,那么它之所以要修订,不外因为旧版《辞海》的词目不够赅备,释文内容(包括所收录的某些词条)有立场、观点的错误以至反动之处,以及名物(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内容的变迁以致释文  相似文献   

17.
<正> 新版《辞海》收录了很多成语,在成语溯源明流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然而,有些成语尚缺定型式书证,尚需补充,举三例如下: 【怙恶不陵】《辞海》引《左传·隐公六  相似文献   

18.
一在《旧唐书》等有关唐史的著作中,有一些词的词义,或是可以补充新编《辞海》相关条目的义项,或是可以订正其释义的讹误。兹举出一些例句,共作切磋。节制原列“节度限制”、“纪律”、“指挥管辖”三个义项。其“指挥管辖”义的书证,取自《新唐书·郭英义传》。传中叙述郭英义任“诸卫员外将军”时,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见到他曾说:“是当代吾节制者。”其释义就引文的字面而言,可称通顺;但通观两《唐书》中对这一词的用法,则显属错误。这里的“节制”,原意是“秉节统制”,在两《唐书》中则大量地用以代指“节度使”。《新唐书·郭英义传》在上引文句之后即叙述郭英义任陇右节度使事,与哥舒翰之言,前后呼应甚紧。这样的用法又  相似文献   

19.
《辞海》有关民族史条目勘误一例于宝林翻查《辞海》,发现“高句骊”条有误(见缩印本,第2046页)面予以提出,供大家参考。该条云:“高句骊:古国名。即高句丽。……在今辽宁新宾东境,建国年代无考,后为卫氏朝鲜所并。”其中,“后为卫氏朝鲜所并”所言非是。先...  相似文献   

20.
台湾新编《中文大辞典》,是大型的汉语词典,自问世以来,以词目丰富、义项周备、引证详尽著称.当然,它作为一部成于众手的巨著,象其他大型工具书一样,不可能没有失误.昔《康熙字典》成书,王引之作《字典考证》,纠正其引书(讠为)误凡二千五百八十八条,而《康熙字典》的错讹远不止此.今检《中文大辞典》己部“已”字,巾部“帝”字,干部“平”字、“翰”字,幺部“幽”字,弋部“式”字等部分词条,每见其释义、引书亦颇有失误或可商兑者,因略作考索、核对;择若干条,以原词条为目,不另作归纳,汇而成篇.有些词头,义多事繁,拟另成专篇,兹不具.惟《中文》多本日本《大汉和辞典》,其错讹失当处,亦多袭《大汉和》,或辗转相袭其他旧时辞书如《中华大字典》、《辞源》(旧)、《辞海》(旧)等而致误,为避免繁复,不一一说明.至于本文错误的地方,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