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试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不断出现。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在此方面存在立法空白,游戏用户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护。本文分析了网络虚拟财产的产生和存在形态,介绍了网络虚拟财产的有关国内外典型案例和立法,并对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既有理论探讨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以“无体物”形式存在的特殊财产,应对其进行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
虚拟生存是当代人在科技革命作用下,尤其是随着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明与发展而获得的新型生存方式。相关技术的发展是虚拟生存产生的关键因素。然而,虚拟生存在当代出现并不是技术发展的偶然所得,而是带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人的未特定化和未完成性是虚拟生存产生的生物学基础,实践是虚拟生存产生的根本依据与途径。此外,虚拟生存的产生还植根于人的超越性之中,是人的虚拟性的当代展现。  相似文献   

3.
虚拟财富与真实财富--与刘骏民教授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两大基本属性 ,它的价值性不可能离开物质性而孤立存在。虚拟财富不是真实财富 ,它也不能创造财富。虚拟财富的源泉不是它自身 ,而在实体经济之中。虚拟经济对创造和增加国民财富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只要正确和恰当地发展虚拟经济 ,就会避免或减少其负面影响 ,大大推进国民财富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王淑梅 《兰州学刊》2011,(4):195-197
网络虚拟是网络中创造出一种虚拟的环境,由于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使用上的偏颇和监管引导方面的不足,使其还存在淡化人际交往、弱化人际信任、异化人际本位的可能性。但随着人们认识水平和使用有效性的不断提高,这些负面影响会逐渐减小,并随着主体意识的增强而完全消除。由于网络虚拟不仅拓展了主体自由发展所需的自由时间,还为主体个性、需要、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主体的自由精神,网络虚拟的未来必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5.
"虚拟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哲学”是近年来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从哲学角度研究电脑和互联网中的虚拟现象 ,大体上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近些年来全国一些报刊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下面将有关虚拟哲学研究所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一简要述评。一、“虚拟哲学”能否成为当代哲学一个新的生长点  一种观点认为 ,“从现实性哲学转换到虚拟性哲学 ,这将是我们时代哲学研究发生的最为巨大的历史性转换。”① 虚拟哲学成为哲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不是偶然的 ,而是当代电脑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网络将彻底地改变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式 ,更因为网络将深…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产生、运用和发展 ,网络社会便成了与现实社会相并存的一个虚拟社会。在这个虚拟的社会中同样存在着扰乱和破坏网络社会秩序的网络越轨行为。从社会越轨的相关理论出发 ,认真地分析网络越轨的内涵、特征、表现 ,并研究对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网络恋情是虚拟影响下网络主体观念改变的结果,是自我与本我在虚拟情境下的真实表达,其存在具有社会现实基础和真实的动机。  相似文献   

8.
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虚拟社会是当今信息时代产生的新事物,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加强并改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研究网络虚拟社会的内涵和性质入手,简要分析了当前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亚社会、镜像社会、新社会三个不同层面,提升出一个整合型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并阐述其基本原则和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9.
杨军 《兰州学刊》2008,(11):41-44
虚拟实在的本质是文本,虚拟实在的电子(符号)是其信息(意义)的物质载体,虚拟实在的信息(意义)不是一种存在。把握虚拟实在意义的特殊方式是感性理解。我们要在本体论上澄清对虚拟实在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伦理:虚拟与现实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网络伦理不是与传统伦理迥异的伦理.网络伦理与传统伦理的基础不同,一个是虚拟社会,一个是现实社会.网络伦理的建设,是要利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网络道德的生成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杨泽波 《文史哲》2004,1(5):109-117
以天论传统建构超越存有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但这种理论并不符合先秦天论发展的实际情况。先秦儒家的天只是道德心性的形上源头,只能在假借的意义上创生道德心性,再由道德心性创生道德存有,其自身并没有直接创生道德存有的能力。牟宗三超越存有论在理论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的本质及其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社会、网络社会概念进行分析,认为网络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而组成的有组织的系统,是人类社会最新的存在方式,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以互联网为纽带,通过信息交换而形成的虚拟社会 。网络社会的存在以现实社会为基础,其存在的技术基础是现实社会的软件和硬件,其存在的主体基础是现实社会中的人,网络社会中的内容都是现实社会存在内容的电子化形式。网络社会作为现实社会在互联网上的映像不是简单的反映,而是具有不完整性和扭曲性。不完整性表现在参与网络社会生活的人只是现实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技术的年轻人,扭曲性表现在人们往往在网络社会中刻意表现出和现实社会不一样的方面以及作为网民群体一员而表现出的群体无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方法均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和逻辑起点。教学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使普通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不适宜于此。应将教学管理的主、客体定位于“能动生存人”这一逻辑起点上,以满足教学管理的特殊要求。将“能动生存人”作为教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就应该从对人的生命的深刻体悟出发、从人的生存性出发、从人的能动性出发来实施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的滥觞,是当今语文教学必须面对和研究的主题。网络语言源自网络的客观存在和迅猛发展,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它具有简洁生动、快速高效等特点,主要包括汉字型、数字型等六种类型,对塑造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知识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网络语文也导致语言不规范、不净化等消极影响。因此,语文教学工作者应顺应青少年学生对网络语言世界的喜爱,主动掌握网络语言,科学引导青少年学生甄选丰富网络语言资源,帮助学生澄清网络语言的实质,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新路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人际关系网络是政府和市场之外的为人们提供生存发展支持的第三条渠道。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支持网络在反贫困、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就业和家庭养老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主流经济学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对前提假设的现实意义、分析工具的使用以及方法论的演进等方面的客观分析,来寻找主流经济学遭遇"非难"的深层原因,可以明确经济理论存在的真正意义,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主流经济学从科学主义走向科学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任本质上是公众与政府之间以行政权力为依托的一种广义的政治委托-代理关系。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存在,在公共资源开发这种重大利益关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公众期望与实际获得认知的差异,引发政府信任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政府信任建设的核心在于政府自身能力建设,较少涉及外部公众认知与监管机制的研究。其实,公共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政府信任建设,需要保持公众、政府与外部控制机制三者地位平等、循环互动。  相似文献   

18.
存在论视域中的生态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兵 《河北学刊》2005,25(3):14-19
生态哲学理解的存在是由生态科学关于自然生态存在的认识引申出来的,是人-社会-自然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本身即是一个价值系统,它是由不同层面构成要素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构成的动态网络。从人与生态环境的价值关系来看,环境对人具有双重价值,即“环境价值”和“环境的价值”,人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最高的内在价值, 同时对生态系统的发展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生态哲学并不否定人的主体性,但它主张从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探讨主体性的内涵,将主体理解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主体-客体-主体”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生态思维是对古代整体论思维和现代主体性思维的辩证发展,是整体性思维和主体性思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证据之形式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网络证据能够用来证明待证事实的原因在于其蕴含了该待证事实留下的事实信息。网络证据的存在形式由网络信息的获取及固定方式决定。只有保证其获取信息和固定信息方式的合理性,网络证据在形式上才具有作为证据的适格性。作为一种独立证据形式的网络证据,其划分应当以网络证据蕴含的信息内容及其固定方式为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