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从字面上讲,优抚是优待和抚恤的合称。军人的抚恤是指国家对因战、因公牺牲、致残或者病故的军人及其家属进行抚慰(安慰)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军人的优待是指国家和社会给予军人及其家属好的或者特别的待遇。优抚体现了国家、社会对那些为保卫国家、巩固国防作出牺牲、作出奉献的军人及其家属的回报,  相似文献   

2.
社会行政立法属于社会工作立法的外围内容,但是,社会行政立法是社会工作开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笔者把社会行政立法也列为民国时期社会工作立法的考察范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社会立法史上,社会福利立法是最薄弱的环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跟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政府职能定位有关,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偏重于推动经济增长,忽视社会福利事业的推进,进而导致社会福利立法的滞后。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12,(24):60-61
社会立法主要是针对社会问题进行的立法,其目的最初是保护处于经济劣势群体的生活安全。从起源上看,社会立法要早于社会工作,因此,对社会立法进行历史考察是揭示社会工作本质的又一个基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自从国外引进以后,经历了两个互不相续的历史阶段,前一个阶段是民国时期的社会保险立法,其最高成果是1947年公布的《社会保险法原则》;后一个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保险立法,其最高成果是2010年公布的《社会保险法》。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机构立法也属于社会工作立法的外围内容,但是社会福利机构是开展社会工作的承载体,因此,我们把社会福利机构立法也列为民国时期社会工作立法的考察范围。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机构立法最初主要是关于社会救济机构的立法,后来才逐步扩展到多种社会福利机构。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转变,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逐渐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双方面的贫困压力。文章通过城乡二元结构下贫困老年人口在年龄、性别、家庭结构、婚姻状况、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城乡二元结构下导致贫困老人生活状况差异的原因。并且通过分析贫困老人在获得低保救助和养老金、医疗保障方面的差异,提出合理的社会救助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人们对低保制度的质疑声不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即低保边缘群体。这一群体的收入略高于贫困线,虽然生活困窘但却得不到应有的救助。本文从低保边缘群体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低保边缘群体的救助困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西方社会救助从16世纪开始制度化,典型的有英国《亨利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新济贫法》等,此后,尽管历经调整与改革,但这些救助制度仍然受到诸多的批评,如侵入调查、耻辱烙印、低效、贫困陷阱等。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救助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创新转型。1948年英国《国民救助法》的副标题为“一个终结旧济贫法的法令”。  相似文献   

13.
吴伟东 《城市观察》2010,(3):92-103
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推动城市化和城市转型的重要力量,但在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可能会逐步压缩低技能转移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导致结构性失业和贫困问题的恶化。作为现代社会应对贫困问题的主要制度安排,社会救助制度需要对此进行有效的调适。依据转移的福利驱动假设以及公民资格理论,本文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在贫困与社会救助领域所带来的主要问题,进行经验和理论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沪江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社会学专业的高校,更是开展社会工作实务最早的高校,其所创办的沪东公社可称为近代中国最早的社会服务机构。因而,对沪江大学社会工作实习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对今天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有着比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公民社会在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中的参与度分析,总结问题并有针对地提出公民社会视角下构建社会救助体系的具体路径,以期对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从面对特殊群体的临时性紧急生活救助,发展到定期定量的经常性救济,再到改革开放以后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全国老龄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学举在重阳节前夕看望慰问在京贫困老年人时强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的政府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加大对贫困老年人的资金救助力度,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和帮助,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帮贫助老、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为分析中国社会救助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从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政策变迁的维度研究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余年社会救助实践,分析了中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行动原则和实践逻辑。认为,建党百余年来,社会救助在发展阶段、实施条件和政策理念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社会救助实践,不断推进社会救助的时代性回应、革命性变革、适应性调整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社会救助现代化道路,体现了中国社会救助人民性、保障性、民生性和法治性的发展要义,展现了在社会历史巨变中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理论是当今政治学、社会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理论之一。公民社会将在今后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由公民社会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公民社会在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中的角色分析,以期对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