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秋天来了,天气转凉的同时,宝宝们拉肚子的情况也逐渐增多。轮状病毒肠炎是每年秋季的好发病,父母应做好预防工作,让宝宝远离秋季腹泻。  相似文献   

2.
《现代妇女》2010,(10):55-55
秋天是桂花飘香、气候宜人的季节。秋天气候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逐渐增加,因此,秋天既是进食的好季节,亦是人容易发胖的季节,女性们要小心饮食过度,防止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应科学地调整饮食,合理地摄取营养。  相似文献   

3.
永光 《老年世界》2009,(2):37-37
春天气候往往多变,可谓“百草回芽,百病发作”的季节。老年人因耐受性差,抵抗力弱,稍不注意,便会使旧病复发或新病又添。春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升发,与阳气相应,历代养生家都主张“春宜养阳”。怎样才能做到春日养阳呢?  相似文献   

4.
《老年世界》2009,(17):40-41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们在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各组织均感水份不足,如受风凉,易引起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症”。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要重视预防。  相似文献   

5.
正痔疮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除纤维性食物摄取不足外,久坐不动是引起痔疮的常见原因,老年人又大多中气不足,导致脱垂的"患痔老人"人数有增无减。要缓解脱垂症状,关键还是要让身体动起来,以激发体内阳气,利用阳气将脱垂的直肠"托回"原位。  相似文献   

6.
正情绪低落、皮肤干燥、浑身没劲、秋季脱发……入秋后,很多人被这些不适困扰。除了气候的原因,缺乏某些营养素也可能让你遭遇"多事之秋"。秋季乏力,可能缺铁人在秋天总觉得浑身没劲,老是睡不够。"苦夏"时节因食欲不振导致的营养失衡,是秋乏的诱因之一。轻度的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容易疲乏、注意力下降、怕冷、抵抗力下降等。因为铁在体内主要作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成分,参与氧气和二氧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热在三伏。老年朋友生理机能衰退,对持续高温天气的适应和耐受能力差,加之皮肤及其附属器官(例如汗腺等)衰老退化,散热功能减退,使得老年朋友很容易受热中暑,出现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促、神疲力乏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昏厥、休克,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而危及生命。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充盛的季节,气候炎热但生机旺盛。对人体来说,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亦相应旺盛起来,且活跃于人体表面。“春夏养阳”是中医顺应四时气候以养生的一大原则。然而,老年人“阳气衰竭于上”(尤指上焦心肺)…  相似文献   

8.
正秋天来了,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到了秋季,虽然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但这个过程却使人体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种状况就是"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也是人体在秋季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秋乏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至于因此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还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月月食谱     
《老人世界》2013,(9):46-47
9月,又到了秋天,天气渐凉,气候干燥,燥邪最易耗伤人体阴液。此时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出现口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秋燥症”。故宜吃些具有生津养阴、润肺、多汁的杂粮。适宜秋季养生的杂粮很多,本期介绍三种常见的杂粮:燕麦、花生、芝麻。  相似文献   

10.
正立秋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人们的血压会随之升高,高血压患者需注意防范。六成患者,一转季血压就变化"在门诊,约有六成高血压患者属于季节性高血压,尤其是老年人,只要一转季,比如由夏季转为秋季,由秋季转为冬季,他们的血压就马上有变化。"广东省人民医院高血压专科主任医师冯颖青说,季节性高血压的出现可能与老年人身体适应性差有关。当血压变化时,80%的人没有任何感觉,所以专家提醒患者,转季时一定要多量血压,比如早上起床后  相似文献   

11.
正补气温阳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不能一味地使用温阳的药物或食物,而是要根据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顺势而为。以一天为周期来看,人体的阳气消长变化规律大致是:从后半夜起阳气始生,上午逐渐变得盛壮,人体机能活动旺盛;从下午开始,人体阳气逐渐收敛,到晚上逐渐潜藏体内,人体机能活动变弱,感觉困乏而嗜睡。因此,早餐和午餐食用温热性质的  相似文献   

12.
童静 《老年世界》2008,(20):37-37
秋季,由于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木落叶枯萎,到处是一派萧条的景象。老年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容易产生抑郁、悲凉、愁苦、垂暮之感。因此,老年人秋季要特别注意精神卫生。下面介绍几种精神卫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旷惠桃 《老年人》2015,(4):50-51
春天,经过隆冬的秘藏,阳气已由弱而旺,自然界阳气当令,万物复苏,进而或使植被嫩芽勃发;或使动物情愫萌动,春情潮涌,交配繁衍;或见气候和风习习,春雨绵绵,艳阳高悬,一派生机蓬勃向上。与自然界相应,人体肝胆之气通于少阳春生之气。因此,春季的养生原则,应当顺应自然界阳气生发,天地万物发芽生长的趋向,扶助机体阳气,调畅肝胆气机,规避各种致病因素的发生。一、春季情志调养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23日就是秋分了冲医认为这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开始萧条,空气变得干燥。由于燥是秋季的主气,而我国自古就有“燥令伤肺”之说,也就是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有少汗、干咳等症状很可能是“温燥”。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古语:多事之秋。秋天不仅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落英缤纷、万木凋零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们最易生病的季节,因而人们用“多事”来形容秋天。祖国医学认为:男属阳,女属阴;男主精,女主血,燥邪易伤阴血,妇女若感受燥邪,易出现闭经、月经错后、月经量少、产后虚弱、产后奶水不足、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从中医角度看,秋季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尤其是身体较弱的女士容易感冒、咳嗽,除了上呼吸道毛病外,还会出现皮肤干燥,或腹泻、便秘等肠胃功能失调。故秋季养生在一年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秋季养生得宜,人们就能健康地度过冬天。  相似文献   

16.
正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对健康人来说,这不意味着什么,但如果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粗心大意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原有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反复无常,寒而复暖,暖后又寒,让人防不胜防。秋季感冒受寒一般较为普遍,但真正应防范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尽管秋季不像冬季那样容易引起疾病的复发,但若忽视了秋天的季节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相似文献   

18.
异地养老之所以兴起,也与很多老年人对旅游的喜爱密不可分。人到晚年,心境悠然,愈加钟情于返璞归真 “异地养老”正流行 大连市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环境在整个东北乃至全国都是闻名的,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名城。近年来,这座城市也因此而逐渐成为许多老年人养老的理想之地。大连市“养老110”是该市首家养老中介机构,它与当地200多家养老机构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业务往来。  相似文献   

19.
正春天不只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除了要做好全身调节外,饮食调养也特别重要。春季养生"状元菜"韭菜养阳,调节免疫上榜理由:我国传统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阳气上升,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特别是早春时节依旧寒  相似文献   

20.
张照兰 《老年人》2011,(4):52-52
春天,老年人在公园里散步、锻炼的时候,会欣喜地发现树木都冒出了新芽。其实,从中医来讲,我们的肝脏正好对应着五行中的“木”,春天正是养肝的好时机。春季肝木当令,要注意肝病复发进入春天后,阳气渐盛。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升发的阳气相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