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迪 《老年世界》2009,(20):43-43
都说立秋的时候“贴秋膘”,那秋日里要不要多吃肉呢?其实,“贴秋膘”也要讲科学,多吃一些在夏季容易被忽视的食物,补足人们在夏日里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会比吃肉更有益。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三种立秋之后餐桌的最佳食物。  相似文献   

2.
正贴秋膘的由来立秋过后有个民间传统不能忘,那就是"贴秋膘"。过去,我们的老祖宗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进行对比。如果体重减轻,就叫"苦夏"。瘦了当然要"补",也就是所谓的"贴秋膘"。过去,进补就要吃美食佳肴,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吃肉,"以肉贴膘"。所以立秋这一天,寻常百姓家里都会吃炖  相似文献   

3.
正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贴秋膘"不等于秋补古时人们在经历过高温湿热、食欲不振的"苦夏"之后,多在立秋之时"以肉贴膘",为秋收农忙打下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4.
苏茯薏 《老年世界》2014,(15):42-42
北方地区一向有立秋之后吃肉“贴秋膘”的传统。其实,长期“以肉贴膘”的做法并不可取,只有选对食物进补,才能使营养达到最佳。正确的做法是,在“贴秋膘”的时候,搭配一些蔬菜,如百合、豆芽、菠菜、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莴笋等。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较低,人体汗液蒸发快,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罗大木 《女性天地》2012,(10):12-13
欣赏过了中秋的圆月,天气也将渐渐凉爽和舒适起来。过了立秋,民间有"贴秋膘"的说法:夏季缺觉、出汗、食欲不振,身体会消瘦,体质下降。因此立秋后要把身体亏欠的通过食疗补起来,更好地度过严冬。不过新世纪的年轻人却不这么看,他们对"膘"有自己的想法,恨不得除之而后快。那些夏天整日蛰伏在空调房里的人,一见天气舒适了,一时兴起就狂跑、狂打篮球、或狂骑单车想要快速燃脂,其实这样反而会损害健康。  相似文献   

6.
经过苦夏的煎熬。人体内的营养大量流失,秋天自然应该补一补。所以许多地区留传着“贴秋膘”的传统。中医认为.秋天可以吃一些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过于食肉反而会加重肠胃负担。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7.
《老人天地》2010,(10):54-54
对衣食无忧的现代人来说,秋天进补是件乐事。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好口福也会带来问题。入秋后到医院就诊的脂肪肝患者往往会有所增加。北京佑安医院著名肝病专家孟庆华教授提醒:过度贴秋膘容易造成脂肪堆积,严重的会患上脂肪肝。  相似文献   

8.
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正在发愁时,父亲回家笑着对母亲说:“我下岗了”。母亲听后就哭了。父亲傻乎平地笑个不停。我气愤地说,你还能笑得出来,高中我不上了!母亲哭得更凶了,说,怎么能不上学,你爸就是没有文化才下岗的。我说,没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怎么就他下岗,无能!  相似文献   

9.
荆墨 《老年世界》2011,(22):15-15
周末,母亲从乡下进城来看孙子,拎来一大包鲜花生。我很纳闷,就问母亲:“妈,你知道我并不怎么喜欢吃鲜花生,你带这么多干么?”母亲认真地说:“听人家说城里人喜欢吃,就多带了些送给你的邻居们也尝尝。”  相似文献   

10.
那是我考上高中,到县城上学的第一个冬天。那天我冒着刺骨的寒风走三十余里山路回家,给父亲送学校的一个关于学生自带口粮的通知。学校要求,学生们要自带口粮到学校才能吃饭。这样一来,我一个人每月最少要从三十多里外往学校扛去近五十斤粮食。这几十斤粮食,对于那时身子骨很弱小的我来说,简直就成了天方夜谭。父亲看了学校的通知后,又回头看看我,没有说一句话。接着,父亲就回到自己屋里,叫母亲过去。我不知道他和母亲说了什么,母亲出来后,  相似文献   

11.
霍寿喜 《老年人》2003,(10):52-52
立秋那天,科普爱好者小马专程前往气象局,就秋季保健与气象的关系问题,请教气象高级工程师老何。小马先是询问“立秋”的具体含义。何高工引用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几句古文:“立,建始也;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他解释说:“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过去,凉爽的季节来临。尽管24节气中的‘立秋’要超前于气候意义上的‘秋季始日’,但作为夏秋之交标志性的节气,立秋无论对农业生产还是对人体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小马当然要问什么是气候意义上的“秋季始日”。何高工笑了笑说:“气候学规定,以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C…  相似文献   

12.
外婆70多岁时,病得卧床不起,真难为了膝下的儿女们。一开始,外婆是由母亲和她的几位兄长轮流奉养的。后来,母亲从单位退休了,再加上几位兄长都添了孙子,照料外婆的重任一下子都压到了母亲肩上。开始我也为母亲鸣不平,说了几次,母亲非但没有生气,反倒一脸严肃地反问我:“你老这样说,不会是以后我老了,你不想照顾我吧?”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电话     
母亲的电话邓皓我们家安上电话,对于我和妻子来说只是高兴,而对于母亲来说,便是新奇了。母亲对于电话,连见都没见过。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住到城里来,也只是我好说歹说让她为我带娃儿。母亲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不喜欢墙上贴的画,不喜欢花花绿绿的地板,...  相似文献   

14.
为母亲征婚     
夏爱华 《老年世界》2014,(23):29-29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独居。我让她搬到我家里住,她不肯,说住惯了老房子,不想挪地方。我想给她安装电话,这样方便联系。可母亲说听不惯电话铃声。她嫌吵,想安静地生活。  相似文献   

15.
女人故事会     
母亲怀上我不容易,她是35岁时才怀上我的。父亲后来告诉我,说母亲生下我3天就离开了"月床"下地干活,受了风寒,从此落下了头疼病,一直到她去世都没能断根。坐月子的母亲找一块头巾扎紧在额头上,两边太阳穴再贴两块太阳膏药,像所有农家妇女一样屋里屋外忙个不停。母亲一字不识,她对每一个识字的小学生都  相似文献   

16.
母亲世界上最大的山冯伟林或许是天河垮了堤,那天太雨下个不停。母亲从乡下来了,在我的宿舍门口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望着浑身湿漉漉的母亲,我极为内疚。母亲却一个劲地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进了家门,母亲便迫不及待地向我说起,二叔家养鱼发了财,刘胡子家热热闹...  相似文献   

17.
吴景 《女性天地》2014,(7):14-15
这个秘密母亲捂了20年。星期天,我回家看望母亲,母亲说:“小毛.我给你儿子搞了一笔钱,有五千来块。”我吃了一惊。母亲只是个普通的退休女工,买点小菜也要和菜贩子还半天价,虽说这几年养老金年年涨,但到现在她也只拿1500来块,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真的很奇怪。  相似文献   

18.
王端阳 《中外书摘》2014,(10):20-22
一 早在很久以前我就听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人说,凌子风跟很多人都讲过:刘燕瑾是他的第一个情人。刘燕瑾就是我的母亲。我听到后,也不好向母亲打听,只是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19.
朱文芝 《老年世界》2013,(22):31-31
因为工作,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于是,母亲对我的担忧也多了起来。隔两天便会来一个电话,询问我的生活。虽然,我每次都说,很好很好。可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仍旧是日日将不安挂在心上。  相似文献   

20.
里辉 《老人世界》2008,(1):31-31
“你是十月蛇,命好!”这句话母亲对我说了40多年。 想起来都后怕,小时候我一直病恹恹的,多病的我自卑得很。每每独自忧伤时,母亲就说:“算命先生说的,你属蛇,晨曦初露时的蛇,舒舒服服睡了一夜.起来时万物都醒了,露水足,小蛙、小虫多.在洞口就能吃得饱饱的!你不会像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长大是要拿笔杆子的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