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汪国真 《新天地》2015,(2):28-30
像参天大树,为我遮风挡雨——这就是父亲,这就是母亲,这就是家。不幸的人,父母已远走,满怀的爱无处投递;幸运的人,父母健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本刊在"情感"版组推出"我的父亲母亲"名人专栏,邀请各领域名家、名人,以他们饱蘸激情的笔触,书写感人至深的父母情。如果你也有与父亲母亲难以忘怀的情感故事,欢迎来信来电,与大家分享至爱天伦。(来信来电信息见本刊目录页。)  相似文献   

2.
父爱无声     
我小时候,父亲常常出差。生活在母亲和姥姥温柔呵护下的我,便习惯了被人高捧在掌心的溺爱。对我而言,爱就是呵护,就是温馨,就是不变的甜蜜和幸福。而由于与父亲见面的时间不多,我几乎不知道父亲对我究竟是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3.
我1955年6月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那时父亲郑洪升是解放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的哲学教员。我父亲只上过3年私塾,他如果要将当教员的职业持续下去,需要刻苦自学。从我出生起,见到最多的场面,是父亲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父亲是抱着一岁的我看完《资本论》的。  相似文献   

4.
黎玉英 《老友》2009,(9):39-39
父亲的生日快到了,我想来想去,也不知该送父亲什么礼物。如果送补品,父亲会说他身体棒得很,买了也是浪费钱;如果送衣服,父亲会说他衣服够穿,人都老了,还穿得那么花里胡哨干什么?因此,这些年  相似文献   

5.
高音和低音     
《21世纪》2008,(4):38-38
"你能解释一下高音和低音的区别吗?""高音就是我父亲责备我的时候,低音就是我父亲对他老板说话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父爱如山     
一直以来,在我眼里的父亲总是时而和蔼时而深沉,而且从不愿与女儿谈心,仿佛这是作为一位父亲应有的威严。也正因为这,我觉得父亲与我相隔甚远,捉摸不定。但就是那么偶然的一次,我真正认识了父亲。  相似文献   

7.
照片上的孩子就是我,左边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右边分别是我的四叔、和父亲一起南下的朗广富叔叔。我的父亲王精才早年参加革命,母亲张桂花也是党员。1948年冬的一个傍晚,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父亲宣布了一件大事:他要"过江去"。过了些天,父亲  相似文献   

8.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依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这时,如果父母没有把握好教育的尺度,那将会适得其反。身为人母的我,总是与儿子建立了朋友式的母子关系,凡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没有以长辈的身份自居,有时拜儿子为师也不足为奇,我下象棋的启蒙老师就是我的儿子。今年,我的儿子六岁了,他从同龄人和父亲那儿学了一些象棋知识。闲暇之余他跟他父亲下,没人陪他下时,他总是硬要拉我下水,“妈  相似文献   

9.
陈绍龙 《社区》2009,(11):30-30
前天早上小弟打电话给我,说父亲一早起来,原本要刷牙的,拿着牙刷不会使了.目光呆滞.整个人傻了。 父亲已近八十.平常血压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父亲的脑部出了问题。急送父亲去医院检查,果然是中风。  相似文献   

10.
眼神     
回家停留了一夜,第二天又要匆匆地走了。出门后特意回头看了看,父亲正看着我。从镜片里我看到了父亲急切的目光,好像正在搜寻着什么,似乎怕我过早地消失在他的目光中。我以前很少出门后回头,所以没读懂父亲的眼神。但我知道父亲有个习惯,就是在我离家时驻足门外。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暴雨临门。在我高考前那特殊的日子里,我离家时父亲也只是  相似文献   

11.
我是2004年接触到的《山西老年》,原因就是父亲偶然的一次得病,再加上父亲的年纪已越来越大,从日常生活和诸多事情上都需要我的照顾,父亲便和我住到了一起。我的父亲是1945年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现年83岁。他离休后《山西老年》给了他又一次青春活力,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6,(11)
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父亲就是勇敢、正义、力量和伟大的象征。小的时候,父亲一直在部队,母亲带着我们几姊妹在家乡。我是四姊妹中的老大,大一点后,渐渐能体会出母亲对父亲的思念,天天盼望父亲的探亲假和出差顺便回家,经常回忆父亲来家时高朋满座、门庭若市的日子。尽管父亲难得回家,可在我心目中,父亲  相似文献   

13.
没有谁是凭空来到世间的,亦没有谁是独自走完人生的。父亲不仅赋予我生命,更教会我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人世间,父亲是最懂我喜怒悲哀的人……,所以在我的诗文中,描写最多的只怕就是我的父亲了。父亲的英雄事迹从小就深深感染着我,也正是在父亲的指引下,最终确定了自己人生的正确航向。无论面对怎样得意失意的沧桑感悟,父亲都能令我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为我坚强的精神柱石。包括到东北大森林里锻炼了8年也是遵照父亲的意思去的。父亲对自己要求很严,但他也很会做思想工作。记得有一段时间因误会回到家後情绪低落,父亲便拿出珍藏了几十年的茅台…  相似文献   

14.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觉得我能成为一名演员是件挺不靠谱的事。究其原因,厚道的赵宝刚导演相当直接地告诉我:"你长得太难看了。"应该说,是父亲让我看到了本不属于我的风景。父亲是中学老师,在我记忆中,他总是穿戴整洁,头发打理得很有型。现在想想,或许我的表演雏形就是从模仿父亲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我感觉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总是要比对父亲深厚一些。也许这是男孩随娘的缘故,可更主要的是父亲长年在外,逢年过节在家时对我又特别严厉。每当我做错事惹父亲生气了,总会躲在母亲的身后,紧牵母亲的衣角寸步不离。那时,母亲的身后就是我幸福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父亲一直在奋斗,考上了武大,来到武汉——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他在这里读书,工作,结婚,生了我。他的奋斗,换来了一所理想的大学、一个合适的职业和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我平凡的父亲——离家游子。他的心也许一半是黄河,一半是长江。我仍记得,父亲那晚接我放学后没有带我回家,而是赶上一班火车,直奔开封。父亲那时的表情,我从未读懂。  相似文献   

17.
郑雄 《人生与伴侣》2009,(11):48-50
苦难的生活中,父亲教我学会忍耐和善良 我1958年出生于河南省嵩县田湖镇瑶沟,父母亲都是农民。家乡给我的记忆,就是一道道无穷山梁和父亲那黝黑的脸庞上无尽的汗水和满脸的疲惫。  相似文献   

18.
父爱永远     
在我们兄妹六人中,父亲最心疼的是我,从小我就是父亲的“跟屁虫”,几乎天天跟在父亲后面,不论父亲下地干活,还是去串门,我都是他的影子。父亲人很随和,大家都愿意跟他开玩笑,尤其是我跟着他的时候,大家都逗他“你捡来的儿子长得真俊啊!”父亲总是憨憨地笑,并不多搭言,而我呢,当时听大伙夸长得俊,也就特满足,高兴的时候,冲人家使劲地笑,夸张地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于是又有人说:“老付啊,你这老疙瘩是小子吗!咋长得这么好看”。父亲听了总是乐呵呵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山歌     
父亲是个壮实的汉子,小时候,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总是很少。因为,父亲在二十里外的山场砸石头。日薄西山,父亲才在夕阳中大踏着步子回到家。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抱起我,再提起水桶扁  相似文献   

20.
阅读父亲     
父亲是一本无字的书,父亲是一首无言的诗。要读懂父亲,必须用心灵去感悟……阅读父亲,让我领悟到海燕搏击风雨的澎湃激情。我喜欢吟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从阅读父亲二十年的从军经历中,深深感受到,他就是一只勇于在事业的征途上顽强拼博、积极进取的海燕。父亲是一名海军军官,他无论干什么都喜欢追求卓越非凡。为了把工作干得更出色,他经常加班加点。记得有一次,我整整一个星期未见到父亲,我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妈妈告诉我:"你爸爸哪里也没有去,他晚上十二点回来,早上四、五点钟又去上班,这其间你正在熟睡,当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