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文化特色是标志设计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标志设计作为促使信息传播视觉化与标志化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笔者提出我国的标志设计应溶入民族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即具有民族特色。分析了以汉语拼音或字母设计标志的缺憾——易于错读、与国外的标志有“雷同”之感;阐明了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底蕴,用形体丰富的汉字来设计标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具有传统风貌保护与展示的区域,由于视觉信息传递的直观性导致其内建筑的“立象”尤为重要,而对于其间的建筑除了立象外,更重要的是物尽其意,所以这类建筑往往是这个区域的重要标志物。以具有汉文化风貌的两例建筑设计思维过程为例,解读运用图解、释文的方法收集并分析汉代历史文献和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出土文物等图像资料信息,进行“立象以尽意”的设计过程比较,得出“立象尽意”中的“象”和“意”都是所在区域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环境特征协调的产物。所以运用“立象尽意”的设计思维,能够更有效、更准确地传递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特质的表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试验表明,有视觉障碍者对三类出口标志的识别能力与无视觉障碍者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在消防安全工程设计中,必须将视觉障碍者的特殊需要包含在建筑的特性化设计理念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创意在视觉化的过程中视觉符号元素一直扮演着解读视觉信息、视觉认识、视觉表达的引导作用,展示出千姿百态的视觉符号元素的个性角色。它具有浓郁传统意义的视觉形态元素,其“形、色、神、意”无不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彰显着丰富的本土文化内涵,折射出华夏民族各个层面的审美观念及情趣。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电视具有视觉性、直观性的特点,常常通过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的影像来叙事,这些影像传递着电视的意识形态.电视所编码的作为文本的女性形象是视觉化的,其外在形式是美丽的呈现,内在秩序是男权价值观.在视觉文化语境下,女性被置于“被观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商品的品质、销售价格渐趋“同质化”,一些服务行业的服务内容、项目也难分上下。相似企业、产品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企业的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占的位置及其优劣。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利用信息传递活动来维持企业的美誉度,就必须引进、导入和开发企业识别标志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县域贫困治理是国家脱贫攻坚行动在基层传递的“最后一公里”,按照“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县乡扶贫开发工作需要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3个阶段里全程参与国家各项减贫政策在基层社会的传递。借助在L县的田野观察可以发现,在实践层面,县域贫困治理运行于自上而下高度动员的科层体系末梢,同时面对着乡土情境的异质性特点和复杂的地方文化网络。“行政体系理性化”的制度安排与“治理实务在地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遂导致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3个环节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精准度”困境。  相似文献   

8.
现代标志设计作为标识符号 ,反映着时代、民族、国家、地域等不同的特征。从标志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标志艺术风格、特点的变化。现代标志设计的信息化、视觉化、现代化是当前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9.
视觉化传播方式以图像、图形等视觉符号承载信息,具有直观可感、渗透性强、信息传播效率高的优点。全面抗战时期,基于沦陷区、国统区、根据地的社会文化差异,中国共产党有针对地运用视觉化传播方式推进意识形态传播工作。在沦陷区以现状揭示、心理感化、阶级叙事等手段,积极宣传反战、反侵略的思想理念;在国统区以暴行揭露、思想宣传、形象塑造等手法,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根据地以形象树立、政策讲解、形势展现、生产宣传等方式,积极打造引领时代、举旗定向的意识形态标杆。三重宣传向度相互呼应,共同承担着唤醒民众斗志、激发爱国热情、传递抗日信念的重任,书写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历程中的光辉一笔。  相似文献   

10.
女子着装的紧身与裸露体现出现代、后现代文化交流的需要,这一交流主要是以身体、生命为社会纽带,并由“视觉化”将身体、生命信息转为视觉强调。女子着装的紧身、裸露是借助于“视觉化”体现出视觉交流的自由性、身体适宜性和潜在快感,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新的社会纽带和社会关系,这一新的社会纽带是在后现代背景下人类孤独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克服。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视觉信息传达设计呈现出两种典型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同绘画、装置、展示、产品、建筑等传统艺术门类的物质媒介互为载体与中介渠道、信息纠缠与跨界传播,带来了视觉信息传达从信息方式到传达形态、从设计观念到设计生产的综合化和多元化表达;另一方面同以移动互联网、数字影像、VR技术等为标志的数字技术媒介跨屏传达和多屏互动,扩大并延伸了信息传达的工具,在信息交互层面生成新的逻辑,带来了视觉信息传达的交互化和拟态化体验。新媒介介入下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需要积极回应这些变化,从视觉信息跨媒介传达的形态演变及其生成逻辑的内、外两个维度入手推进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数码产品作为承载、展示、传递数字信息的物质载体,在视觉建构上具有重视外观审美、以互动界面连接不可见的内部信息和可见的外部结构以及通过创造“虚拟环境”来引发全新的视觉体验等特性,不仅形成了视觉吸引力,而且深化着人们对数字化世界的凝视、感知与依赖.同时,作为数字化世界的物质文化符号,数码产品还表征了新电子表现主义、信息化生活方式和科技消费潮流等文化现象,传播了数字化生存方式的文化意义.在以视觉为主导形式的社会中,数码产品是一个集艺术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视觉文本.  相似文献   

13.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度图像化或视觉化的时代。图像的自我增殖和无节制传播凸显出视觉饱和化问题,表现在符号污染、信息流失、空间侵占三个方面。在对视觉饱和化的概念界定之后,分析视觉饱和化的成因,主要是人对图像及其效果的迷恋和媒体的视觉狂轰所致,而这是依赖技术的高度进化作强大后盾的。同时,提出“饱和、沉淀”之说,指出饱和化的进程,人类的生存状态受到压迫,引发了视觉困境与生存困境,主要体现在真实状态的迷失及存在本身的困惑。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视觉危机,而视觉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性的危机。因此,对受众即“主体性人”的反思是一个必须注意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CIS塑造:风行全球的经营战略CIS的英文全称是CorporateIdentitySystem,通常译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也有的简称为企业识别。CIS中较早采用并且较易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企业各种视觉符号要素,如企业标志、标准色彩、标准字体、统一包装、统一广告用语等组成的视觉形象,即“VI”,它包括产品识别、员工识别、运输工具识别、公关交际识别等几个方面。但在现代CIS中,还包括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简称“MI”,它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等,还包括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服务特色及企业精神、宗旨口号等方面,是企业…  相似文献   

15.
版面组织的视觉层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内容。无论从视觉信息传递的必要性还是从应用的实效性来看,合理建构的视觉显著点都能为视觉版面带来良好的视觉指示效果,是构成版面视觉层次、促进视觉信息传递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视觉传达设计师应该进一步重视和深入研究视觉显著点,并在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挥它的效用。  相似文献   

16.
包装设计中的视觉符号与传播媒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符号是包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装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基本元素包括图形、文字、色彩、材质等,图形是信息的主要承栽者,文字是一种形象化的可读性标志,色彩是包装情感的传递者,材质是商品内涵的表征。视觉符号与传播媒介结合,能更好地传播商品信息,电视能增强商品包装设计的感染力,杂志广告传播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网络广告传播辐射范围广。  相似文献   

17.
城市标志符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标志是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和加强城市形象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标志设计首先要对城市形象进行定位,然后形成城市形象理念,以此为依据,采用视觉符号对复杂多元的城市信息进行归纳和提炼。一旦城市标志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它所表现出的信息功效远非语言文字性的宣传所可企及。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城市视觉导向设计的传播方式已从二维平面延伸至更多维度,在新媒介背景下,由被动式识别传播模式向多媒体交互式信息传播模式的转变导致信息传递载体也已经变成由单纯平面媒介向数字新媒介领域的转换,城市视觉导向设计将逐步走向多元化.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将人的需求与音、色、形、数字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多元应用,是城市视觉导向设计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市场经济活跃,社会信息及人们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不少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者正在探讨和寻求咨询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方向问题,以期及时转变职能,适应社会发展,使参考咨询成为图书馆最有活力和高水准体现的读者工作。笔者认为,图书馆参考咨询的发展方向应逐步走向“信息化”、“市场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唯此才谈满足现代用户需求,胜任现代咨询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立足于社会。一、着力于信息开发和信息传递,大力开展信息咨询,是时代的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文献传递为主要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大力开展信息开发和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在突发的应急状态下,为维护重大公共利益,国家对个人信息权益施行克减措施具有正当性基础。国家在应急状态下施行的个人信息权益克减措施在信息收集、使用和公开3个阶段暴露出收集主体泛化、信息“再利用”失范和信息披露过度的现实弊端,这些弊端源自于政府实施克减措施边界的模糊。为克服这些弊端,我国应树立“核心权利不可克减”的谦抑型理念,遵循相称性原则,分场景概括式地授权信息收集主体,引入信息退出机制和推行信息披露内容去识别化等具体因应措施,以防范国家机关滥用应激性措施,维护公民核心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