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始皇陵从葬区出土的大批戈、矛、剑等兵器的一定部位上,刻有秦篆“寺工”字样作标记。 关于“寺工”,史无记述。 据秦墓竹简《工律》:“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赢(累)、斗用(桶)、升,毋过岁壶(壹)。”秦代县有“工室”之设。《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有“少府,秦官”,设“考工室”官署,汉承秦制,或其名略异,仍掌百工及官营手工业,制作兵器亦当其职。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据《汉书新证》考工条下引再续封泥考略卷二第12页,有“左工室印”封泥,13页有“右工室丞”封泥。疑考工室在汉分为左右。  相似文献   

2.
“廪人”别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同志《二年寺工壶、雍工(民攵)壶铭文新释》一文(本刊1987年3期,以下简称“王文”),发表了两壶铭文的正确摹本,并作了很好的考释,读后获益良多。但是王文对二年寺工壶铭文中“廪人”一词的解释,似尚有商榷余地,下面提出笔者的浅见,以供参考,不当之处请王辉同志及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3.
燕国之燕,史籍皆作“燕”。西周金文作“匽”,或作“匽”。战国时期,“匽”字加邑旁,书作“郾”,这已由出土的燕国青铜器铭文得到确证。 燕国自燕易王十年(公元前323年)称王后,燕国的青铜兵器上,绝大部分都铸有燕王的名字,这对考证《史记·燕召公世家》所记燕之世系中失去王名者,提供了宝贵资料。 燕国自燕易王称王后,经历了燕王哙、燕昭王、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和燕王喜六代。过去出土的燕国青铜兵器上铸有王名的有:郾王职、郾王戎人、郾王(吅言)和郾王喜四代。这四王的青铜兵器出土不少,都散见于过去的著录中,如:刘体智的《小校经阁金文拓本》、《善斋吉金录》,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邹安的《周金文存》,陈介祺的《(?)斋吉金录》,端方的《陶斋吉金续录》,方濬益的《缀遗斋彝器考释》,于省吾的《商周金文录遗》及《易水金石志》等。 解放后,燕下都遗址又出土了郾侯载戈、郾王职戈和郾王喜戈。1973年4月,燕下都第23号遗址南部又出土铜戈108件,其中铭文清晰的计有:郾王职戈24件,郾王戎人戈37件,郾王(吅言)戈16件,郾王喜戈8件,总计85件。 本文根据这批铜戈的资料和已发表的或见于著录的资料,对燕国的铜戈形制、名称做一初步研究,并对这四王的世系做一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国史志一部分的《包头市志》(时间下限为 1990年底 ) ,近日由远方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凡例》称“对包头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和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均著录于“史”。该《市志》第五卷为“文化类”。于“普通高等教育”一章著录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图书档案”一章著录包头师专图书馆。于“期刊”一章比较详细地著录了《阴山学刊》。第三十六篇“哲学社会科学篇”于“哲学与政治理论研究”章著录了韩铁稳编写《形式逻辑基础》一书和《关于演绎推理的几个问题》一文 ;于“历史学与文学理论研究”一章著录了屈连譬主编的《世…  相似文献   

5.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释文》求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航福 《中州学刊》2006,(2):251-254
1991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殷墟花园庄东一百米处发掘了一个甲骨坑,编号为花东H3。该坑中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仅有字甲骨就有689片。2003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该坑甲骨的整理成果、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以下简称《花东》),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花东》著录材料之珍贵以及著录体例之完备是学界有目共睹的。尽管该书在编纂方面有着很多优点,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不足与错误之处。譬如,前言第20页倒数第9行“H3卜辞的前辞包括以下17种形式”中“17”为“16”之误;第22页…  相似文献   

6.
元好问写过一首《外家南寺》诗和一篇《外家别业上梁文》。这个“外家”在什么地方呢?《外家南寺》自注说:“在至孝社,予儿时读书处也。”郝树侯先生在《元好问诗选》《外家南寺》诗的题注中说:“清道  相似文献   

7.
《人文杂志》1981年第3期发表无戈《寺工小考》一文所引几条考古材料有漏失、讹误,现补正如下: 一、文中“‘三年相邦吕’青铜戈一件”句,“吕”字后漏失“不韦造”三个字。原戈因后半部分锈蚀较甚,故“吕”字后三个字笔迹模糊,但经仔细观察,仍  相似文献   

8.
1973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经法》等四篇是否就是《汉书》卷三十《艺文志》所著录而又早已亡佚的《黄帝四经》,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从古书流传的角度看,马王堆帛书《黄帝书》非《汉志》所著录的《黄帝四经》,但唐兰先生和裘锡圭先生关于其是与不是的论证皆有可商。  相似文献   

9.
一、出土及流传经过王孙遗者钟,最早著录在周懋琦、刘瀚合编的刊布于光绪二十年(1894)的《荆南萃古编》。说该器“得之宜都山中”。书中对其图形的描绘,文字的摹写,与后来著录该器的书籍中采用摄影的图象和铭文原拓本相比较,差别甚微。我们查阅有关材料,知道王孙遗者钟大约是在1876~1894(即《荆南萃古编》刊布之时)十余年间,出土于湖北宜都,最先由曹彝卿搜访所得,不久即被潘祖荫以重金购去。潘氏殁后又转入端方手中,其后归歙县程氏(疑即程洪溥)。又不知几经转手,流入海外,李学勤先生告诉我说:“王孙遗者钟今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按  相似文献   

10.
占骁勇 《云梦学刊》2005,26(3):22-25
宁稼雨所“撰”的《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意图超越包括《中国文言文小说书目》在内的许多小说书目和词典,但他著录一些己见著录、仍然存在并很容易见到的小说动辄云“未见著录”、“已佚”和“未见”,在小说的分类、类型问题上,也表现得轻率和随意。更让人怀疑他的“学术品位”的是,他的《提要》不但没有“尽可能标明出处来源”,而是大肆“掠美”,其中抄自李剑国的《唐前志怪小说史》和《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二书的内容最多。  相似文献   

11.
1917年,宁夏灵武出土一批西夏文佛经,出土后即部分遭到散佚。1929年有一部分辗转入藏北京图书馆,即今国家图书馆,成为今天国内收藏西夏文佛经最富的单位。本文根据当事人留存的著录、研究著作和回忆文章探讨这批西夏文佛经文献出土的时间、地点;出土文献的数量、种类,国内诸家收藏及流失海外的情况;介绍灵武出土西夏文佛经出土之后迄今的著录、整理和研究概况。认为今人对其中已有定论的所谓元刊活字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时代问题提出质疑,应当引起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2.
侯卫东 《殷都学刊》2012,33(4):56-61
安阳修定寺唐代开元三年(715年)刻的《相州邺县天城山修定寺之碑》,清代的《安阳县金石录》、《唐文拾遗》都著录了碑文.原碑已经打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艺风堂旧藏拓本,拓本与著录文字相比勘,可以互相发明,最大限度地还原碑文的原貌.唐代修复后的修定寺塔至今尚存,仍然使用了北齐时期的塔基,该塔是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塔基,碑文对包括该塔在内的始建于北齐时期的寺院建筑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对研究北齐佛教和皇家寺院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隋志》著录《搜神记》于史部杂传类,而把《世说新语》著录于子部小说类,这反映《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可以从“小”与“说”两个方面加以概括。所谓“小”,一是体制小,言其篇幅短小,且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言其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而“说”,是就全书的内容与性质而言,言其重点在记魏晋士人的琐事名言。这些特点使之正契合中国早期对小说的认识———“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街谈巷语”。《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小说类,反映在唐代至少到《隋志》成书之时,人们还是秉承着传统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14.
以往未见著录的《秣陵血传奇》借明末清初史事表现颂扬忠烈、爱国保种的时代主题,当为近代重要传奇作品之一;以往同未见著录的《侯冈寿全本》是表现欧洲人士在华宣传汉语汉字的传奇剧本,所写内容和发表刊物均极为特殊,有独特价值;稀见剧本《义民迹传奇》并非近代时事剧,而是借南宋东莞抗元名将熊飞起义历史故事表现反清革命思想、激发民族精神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年《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李大钊《新青年》第7卷第2号 1920年1月1日按:诸家目录著录皆同。《美利坚之宗教新村运动》李大钊《星期评论》第31期 1920年1月4日按:《张传》未著录年代日期,另又著录一题为“《美州的新村运动》《人道月刊》第2期1920年”。《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人中,王之涣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盛唐诗人;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苑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关于王之涣的生平,新旧唐书无传,《唐才子传》等也“语焉不详”。直到近代《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君墓志铭并序》碑出土后,才确知他:“字季凌,本家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徒绛郡”(今山西省新绛县)。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生于一个官僚  相似文献   

17.
黄灵庚 《云梦学刊》2005,26(1):29-34
在充分运用近年出土的楚简、汉简等文献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对《楚辞》文献中某些疑难问题,如《离骚》“帝高阳”、“三后”、“謇謇”、《九歌》“成堂”、《悲回风》“居戚戚”等作了比较详尽的补证,以做到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8.
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Инв.No.7211号佛经,题名缺佚,克恰诺夫先生曾据尾题著录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注由义释补》。通过与汉文大藏经对照,此编号现存的两张残片实际分属唐代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三和辽代鲜演大师《华严经玄谈决择记》卷四。本文参考汉文本对澄观“华严大疏钞”残存西夏文进行了翻译,并就其翻译年代和相关注释术语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易林》一书,《隋书·经籍志》有著录,记为“十六卷,焦赣撰;梁又本三十二卷”。此后各官私藏书目频频著录。唯书名或有变,卷帙分聚时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王震 《文史哲》2022,(2):116-126+167
《六韬》内容的完成,当在战国时期,与齐国稷下学宫有关,但汉初并无完整的《六韬》,而仅有《太公》诸书中以《豹韬》等为题名的数篇或数组文章以及《太公阴谋》《金匮》等,彼此相对独立,经过彼此交叉和分化重组的演变,直至东汉才渐渐整合。经统计《中国兵书总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信息及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所录条目,并综合出土简牍、敦煌写卷、西夏译本以及《群书治要》节录和清人辑佚的文本,可知今存《六韬》版本接近200种。今将其划分为白文本、注解本、节录本及出土文献四类,根据笔者调查目验并校勘文字的情况,择其具有代表性者逐一详考,并著录其网上全文阅览路径及影印信息,以供学者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