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图书馆环境的行为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环境行为学在图书馆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探讨了图书馆环境中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实体的联系,旨在提升其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已经逐渐向人性化、生态化的育人理念方向发展。环境心理学作为研究环境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为现代化的校园景观设计提供了先进的理论依据。通过对环境心理学中感觉体验和空间行为的研究以及相关理论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从中得出当前校园景观设计在环境心理学方面应当遵循的原则,并借此提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小镇畸人》是安德森空间叙事的代表作,其在物理空间、文本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建构上别具一格,展现出巧妙的写作技巧和精湛的文学功底.文章据此展开研究,从《小镇畸人》的定位与创作背景、温斯堡小镇的选择深意等方面分析了物理空间的选择;从巧妙安排文本结构、间接凸显"畸人"共性方面研讨了立体化的文本空间;从重复塑造空间概念、节奏淡化时间概念两方面进行了心理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环境行为是环境社会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环境行为研究现状,侧重从政策取向视角、环境态度--环境行为关系视角、社会结构视角等对国内环境行为相关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研究发现,既有研究普遍流于现状描述,较为缺乏理论关怀与理论解释,尤为忽视环境行为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及其生成机制.进而提出应超越环境态度研究的范畴,将心理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加以结合,直接对环境行为开展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城市广场是市民户外活动的基本单元和载体,其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市民的公共生活品质.针对市民的休闲交往行为与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匹配的现象,文章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以淮南市寿县为例,引入"社会向心空间"的概念,结合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分析老城区城市广场的场地现状、使用人群及其行为特征,明确市民活动行为与广场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总结"社会向心空间"的特征,并从"围合性""社交性""尺度感"等方面提出城市广场"社会向心空间"的改造方案,为老城区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建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入境旅游者空间行为浅析与旅游开发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把丝绸之路作为整体 ,探讨入境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特征 ,发现丝绸之路入境旅游者具有沿陇海———兰新铁路线流动、大尺度空间跨越、中尺度空间跳跃以及空间分流等特征 ;丝绸之路入境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归因于两大类因素 ,即丝绸之路旅游资源客体因素与入境旅游者主体因素。文章提出 :丝绸之路旅游开发要分区段开发设计、加强旅行社的内引外联作用、开拓旅游线路、细分入境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加工业对现代农业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利用空间基尼系数、行业集中率和区位商指数,分别从地理空间、市场空间和地区竞争力视角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状况进行系统性分析;进而从资源禀赋、交通便利性、政府行为、市场环境以及农业现代化五个方面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在2007-2017年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在各省的空间分布整体有均衡化发展趋势,但各细分行业呈差异化发展态势;2.中部农产品加工业的地区竞争力不断提升,以东部地区为中心并向中、西部地区延伸的新发展格局业已形成;3.资源禀赋、经济开放度、政府行为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空间集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蔷  张萱  李斌 《河北学刊》2008,28(4):211-213
心理距离是空间指示语的语用基础.远、近指示语的语用异常一般以"礼貌的方位转移"来解释.心理空间理论可以形象地阐释人们在使用远、近指示语时指示中心如何转移从而产生映射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城市"混合社区"是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一种空间变迁与重组的特殊社区类型.地缘与业缘不同的群体骤然间共同生活在一个社区,因而滋生出较为严重的空间区隔与排斥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屋"以类聚的社区物理空间分隔,"人"以群分的社会阶层分殊,群体认知与行为模式差异所导致的心理空间区隔,传统生活与现代时尚对撞所造成的数字鸿沟等.基...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人性化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符合居住者内在的心理需求,才能达到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继而探讨了当今环境下城市居住者审美需求的共同点即和谐、自然和文化,以及应怎样运用设计手法达到居住区景观在审美层面上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对空间有着深刻的洞见,在他们的空间分析视域中,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其特定的空间生产样态,资本主义亦不例外。与前资本主义时代相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人类空间生产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于地理-物理空间的扩大,更关涉社会-经济空间的拓展和文化-心理空间的变迁,三者辩证统一于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过程中,这些探讨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代人类的空间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利用、生产、建构和创造出了不同的空间形式。它既包括先于人存在的物质空间、能量空间、信息空间和生命空间,也包括人类创造的社会空间、精神空间、理论空间、文化艺术空间、客观知识空间、虚拟空间和赛博空间。其中,空具有无限的充填欲,形具有无穷的可塑性。作为时空存在者,每个人都应该立足科学技术和艺术,从空间的多样化、立体化、信息化、艺术化、网络化、虚拟化和全球化入手,把握其内在规律和延异趋势,积极投身空间的设计、创造和建构,生产出更多的空间形态,以应对日益丰富的人的发展。这既意味着人类智慧对物质客体的超越,更体现出人的创造本性。否则,日益拥挤的人类,生活在有限的空间中,会愈发感到乏味和窒息。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态学派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考察城市社会,并首次将空间与城市社会研究结合起来。人类生态学派以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虽然并未形成系统的社会空间理论,但提出了合理的空间论断和社会空间研究的生态学视角。  相似文献   

14.
空间权若干问题在物权立法中的体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空间权分为空间所有权与空间利用权。我国土地公有的性质决定了空间所有权只能是公有 ,一般主体取得的只是空间利用权。作为空间权的标的 ,“空间”范围仅指在附属于地上权空间之外的由国家或集体所有的空间。地上权人对自己土地一定上下空间的使用 ,是地上权的当然附属部分 ,不能作为独立的空间权的标的。此理论为我国正在起草的物权法应如何规范空间权提出了参考性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刘家民 《学术探索》2014,(11):97-102
在诸多空间理论中,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对文学空间研究启发极大。列氏的空间理论对于我们认识文学生产特性、揭示文学的深层文化意蕴以及预示文学的超越性价值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主义,在现代文学空间的嬗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少数民族现代文学空间而言,民族主义与其之间的关系尤为复杂。  相似文献   

16.
试论区域史研究的空间和时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史研究是史学研究的新范式;空间和时间是区域史研究中两个基本要素;认识区域史的"空间"范围要把握"历史活动主题"和"历史活动过程"两个维度,以"问题意识"来确认区域史的学术合理性及其"空间范围",认识区域史的"空间"历史建构特点;应当分析区域史"时间"所包含的时序、纪事和变迁的三层含义,认识区域史研究中整体史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现代性"在中国仍是未完成设计的议程,因此用"公共空间"表述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似乎更切题旨.自晚清以来,中国的文化"公共空间"以现代大众媒体、物质性的公共构造以及具体的公共文化事件,共同见证了中国"现代性"进程.而1990年以来对"现代性"的反思,则直接引发了当代文化公共空间的裂变.  相似文献   

18.
数字空间是互联网集团代表的市场资本和掌握数字知识的技术精英共同塑造的新型社会空间,而数字空间正义就是对数字空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空间异化现象的反思和批判,意指社会个体能平等公平地分配数字资源以及拥有充分数字权利。数字空间生产中,受市场资本和技术精英的共同支配和影响,数字空间日益沦为数字资本攫取剩余价值的空间,技术精英进行监视以及自我约束的规训空间,类型和功能均具明显单向度特征的同质空间,延续并再造新型社会不平等的区隔空间,进行免费劳动的剥削空间以及引导预售的消费空间。长此以往,数字社会日益沦为单向度社会,数字生活沦为单向度生活,人也日益丧失否定、批判和创新而成为单向度的人。为打造正义的数字空间,实现诗意的数字生活,须坚持数字空间生产的人本性和正义性取向,通过完善契合数字空间运行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数字资本时空运作以及生产复合型数字空间,再造专业型数字文化空间激发数字生活的集体记忆,秉承差异再造原则并保障主体数字权利,确保数字技术开发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平衡等路径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学习空间和开辟多样的学习渠道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作为公共福利的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所面临的公平性问题日渐突显。应基于分配正义的空间可达性、参与正义的空间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及能力正义的空间可用性来构建绿色空间规划正义的多维框架。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应追求公平的绿色福利,使之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