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永连 《唐都学刊》2002,18(1):74-76
突厥在自其兴起后的数百年中 ,与中原地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长期的相互影响使突厥民族从中原地区吸收了大量先进的汉族文化。在此背景下 ,突厥丧葬风俗的汉化现象成为突厥文化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较东西突厥可以看到突厥丧葬风俗在中原汉族文化影响下逐步演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匈牙利移民的美国化进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处于盛世的熔炉论在实践上作为神话的破灭过程。就其促成因素而言,其中既有美国白人的民族偏见与排斥,也有匈牙利移民对本民族文化难以割舍的情结,还有匈牙利政府为动员移民回国的努力等。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使匈牙利移民和其他外来移民群体一样,在适应美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保留着本民族的特征,由此奠定了美利坚民族多元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同民族之间的族际交往是一种道德生活实践,是民族伦理关系产生的基础,族际交往伦理是民族间伦理文化互动的真实反映.《哈尼阿培聪坡坡》是一部叙述哈尼族漫长迁徙和发展历程的史诗,记载了哈尼族与彝族、傣族、汉族等其他民族“相遇”时所发生的交往生活状态,展示了哈尼族与其他民族交往中所遵循的族际伦理观的历史演进过程.哈尼人知恩感恩、委曲求全、宽容忍让、自保避害、责己周人、诚实正直、团结协作等族际交往伦理观构成了哈尼族道德文化的主要内涵.族际交往伦理深深地植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之中,研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伦理,应当采用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回族是形成和生长于中国境内的一个民族,回族是在中国各民族关系发展的特有条件下,特别是在与汉族的密切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①回族形成于明代后期。在回族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内在联系和因素是伊斯兰教和汉语。一般认为,伊斯兰教是维系唐宋以来进入沿海和中原各地的大食、波斯人后裔,元代进入中原各地的回回人及其后裔,明代大量进入中原和甘陕各地的中亚人赖以生存、发展,并不断壮大,形成一个新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汉语是保证他们不能各自为族,最终统一成为一个民族的必要条件。回族自形成之日起,就成为中国民族…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0,(3)
清末民初,在我国北方地域文化中,西口文化与关东文化最具特色。山西、陕西、山东、河北四省汉族移民的大批流动,是西口文化、关东文化形成的前提;而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又是西口文化与关东文化的共同之处。西口与关东地区原有民族文化的浓郁特色,加之二者在中国地理位置不同,又使得二文化各自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是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两支奇葩。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神话与中国东北诸族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古民族先后发生于长白山区域的神话 ,分别展现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这些神话揭示了他们以中原为原初地和文化取向 ,并不断主动地融入于中原文化的心理历程和发展脉络 ,从而在文化归属上阐明了东北古族中华化的历史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7.
关东文化生态历史基因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东文化在中华共同文化的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内质特点,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晚生型的地域文化。从文化生态学上观照,建构它的历史基因也有独特的形态,既不像中原文化那样丰厚,也不同于藏文化那样单一,而是多面多维的综合体。具体而言,一是土著民族丰富多彩的积淀,使其具有农耕游牧渔猎三者相兼所构成的文化模式、“尚武”精神所形成的文化心态、大迁移大流动大融合所产生的文化形态;二是中原先进文化的流插,即地方政权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取经”为中原文化流播铺平了道路,负有精英文化载体者的文化传播,关内“移民”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多国外来文化的浸润,使其在外观与内质上闪耀着异国的情调与风彩,具有强烈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传统文化对日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肖平从距今8000多年的绳纹文化时期到公元8世纪左右《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产生之前,日本列岛上的原始民族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前文字历史阶段。在此期间,日本社会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运动,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社会是由不同时期从地球上各个地区迁徙而来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各异的民族组成的多元文化社会。但在20世纪后半叶以前,美国是一个种族主义国家并推行强制同化政策和民族大熔炉政策,使部分居民丧失了其原有的语言和文化。自1965年以来,人权运动的胜利和寻根热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复苏,活跃了民族文化,使美国进入了多元文化的新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看亨廷顿的新作《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下文简称为《我们是谁》),我们就会发现他竭力强调盎格鲁-新教文化的美国国家特性,实际上却忽视了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5):62-67
本文从汉族的历史叙事、神圣视域和文化定位中,探讨研究汉族伦理道德文化产生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积淀,以期揭示汉族伦理道德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提供向善的力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提供文化的土壤,为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文化的对话和世界文明秩序的建设提供中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魏晋玄学的个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汉朝四百余年的儒学统治,中国人群的“虚伪人性”问题暴露无遗。魏晋玄学家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搬出先秦已经批评过这个问题的老子,试图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提出了“越名任心”的著名命题,召唤人们回到自己的心灵,试图以此解决双重人性问题。在人心塑造上,他们倡导“心胸坦荡”、“超然自得”、“独往独来”,以此塑造强硬个性。《列子》杨朱篇“尽一生之欢”的纵欲主义更是将玄学的“越名”心态发展到高峰,变成中国方式勇敢主义的代表。“存异而不求同”、“贵得肆志”则表达了玄学对个性的充分尊重,是个性伦理的珍贵养料。“以无味和五味”是一种强烈个性的最好管理方式,在管理学的范围内,很好地解决了最令人担心的个性冲突问题。但玄学是软弱的,因此生命短暂。  相似文献   

12.
作为明代中朝边疆地带的辽东都司与平安道地方,与两国的使行往来关涉甚密,无论是对使团的支应接待,还是对使团的输运护送,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两国使行往来的顺利成行进而实现两国宗藩关系的长期融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由于明朝与朝鲜宗藩之间尊卑有别地位不对等,反映在辽东与平安道地方同使行往来的关涉上也有差异,即辽东地方对朝鲜使团的协助体现的是一种上对下的字小优礼行为,而平安道地方对明朝使团的供给接待则体现的是一种下对上的事大尊奉行为。此外,使团在边疆地带从事的诸种政治外交以及经济文化活动,为边疆社会带来了诸多的新变化,在有效促进边疆开发的同时,也丰富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3.
周能俊 《阅江学刊》2012,4(1):74-79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两次出现"天狗"谣言,引起大规模恐慌。该谣言所指的"天狗"在汉唐时期被认为是大凶与灾难的象征,具有神秘性与耸动性。从形成的过程看,"天狗"谣言在南朝梁陈时期即已大规模流行。从社会学与伦理学角度分析,唐前期的两次"天狗"谣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盛世下潜在政治危机的担忧,也体现了当时以阴阳五行为主的主流学术思想、以佛道为首的宗教神秘主义、包括谣言在内的封建迷信等社会思想对于大众的深刻影响。谣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考察谣言为研究社会环境和大众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求是学刊》2015,(6):138-143
朝鲜李朝仁祖后期至显宗初年正值中国的南明时期,由于朝鲜与明朝长久以来的密切关系,李朝君臣对南明的存续情况十分关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以民间传闻为主,较少官方消息,使李朝君臣所知之南明与事实多有偏差,尽管如此,李朝君臣以此了解了南明抗清的概况和中国的局势。朝鲜史籍所记录的这些南明信息,对研究南明史及当时的中国社会都有一定价值。而李朝君臣对南明信息持续关注的事实本身,也为了解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前人对明史作了许多研究,成果丰硕,但继续研究仍有空间。当前,明史研究面临进一步大发展的新局面,搞好明代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特别是搞好《明史》点校本修订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的云间派以前后七子复古思想为宗.探究了其复古诗论的形成背景、主要内涵及对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影响,其诗宗趣开元,认为宋之诗衰敞,明诗振兴之功则体现在理论和创作诸多方面.云间派同人揭开了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汉承秦制"反映出汉王朝对秦的继承关系,这种继承关系反映在秦汉社会的方方面面,在都城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汉长安城本来就是在秦都咸阳渭河以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毫无疑义地要受到秦都咸阳的影响。但汉长安城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地继承,在继承中求改革,求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安彩凤 《唐都学刊》2007,23(6):21-24
唐代文人士子以他们卓越的才情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名作,更以他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胸怀赢得了后人的敬仰,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更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子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秦克宏 《求是学刊》2012,39(3):149-155
宋代的走马承受公事是皇帝派驻地方的使者.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信息通进,内容包括地方边情与军政等信息.其中,奏报边情、为帅司传递信息体现的是其军事功能,监视将帅则体现着他们的监察功能.走马承受公事的奏报是宋廷据以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晖 《唐都学刊》2002,18(4):40-43
在遭到八国联军致命打击后 ,清王朝为挽救其统治危机 ,被迫下诏实行新政。清末新政在经济方面的举措与戊戌变法时期相比已有所突破 ,但由于国库空虚 ,财力困绌 ,实施新政所需费用捉襟见肘 ,清廷在增加赋税未能奏效的情况下 ,采用了滥发货币的政策 ,结果引发了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 ,导致清王朝阶级矛盾更为尖锐 ,社会危机更加恶化 ,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