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村民自治中“贿选”的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学者对“贿选”所作的界定存在着缺陷和局限性,本文从违法行为构成要素的角度,提出了“贿选”行为的三个构成要件,并将“贿选”与选举中常见的“拉票”行为、“承诺”行为作了区分。“贿选”的法律规制应当包括选举程序规制、实体法律规制和建立司法救济三个方面,从而构建遏制“贿选”的法律框架;综合治理包括五项措施,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村集体资产和财务账户的监管,强化村民的民主启蒙和教育,适当弱化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强化村委会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四个民主”的整体建设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村官贿选祸害极大,通过立法把《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明确化、具体化、制度化是治标对策;培养和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是治本对策;遏制村官贿选,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一项基层政治制度 ,是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一环 ,既需要法制的保护 ,也需要法制的约束 ,在推行村民自治的同时 ,必须加强法治 ,也就是推行村民自治也应走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同时也遭遇了”两委”矛盾、自治权与行政权冲突、选举失序、经费不足等困境。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增加了若干新规定,但在区分政务和村务、确认村民身份、完善村务公开等方面仍有欠缺,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同时也遭遇了"两委"矛盾、自治权与行政权冲突、选举失序、经费不足等困境。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增加了若干新规定,但在区分政务和村务、确认村民身份、完善村务公开等方面仍有欠缺,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郭仁 《小康生活》2005,(11):48-49
今年8月25日苏仙区第 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 会议如期举行。此次会议 一个重要议程就是听取区 人民政府关于全区第六次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情 况汇报。常委会组成人员 对我区第六次村委会换届 选举工作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委会与党支部关系紧张原因是:村民选举制度的导入,使农村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党的一元化领导为特征的一元权力结构向村委会与党支部并列的二元权力结构转型;作为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的法律依据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两委"关系界定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农村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的影响。解决问题需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打击黑恶势力,并缩小农村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8.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村民自治的普遍推行对村党支部等村级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工作内容和领导方式带来很大影响。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作用,必须大胆创新制度、完善决策机制、改进选举办法、转变领导方式、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实现“两委”关系的协调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在村民直接选举村官中有制度可依,但在实践中存在有制度不依,贿选村官现象;村民臣民意识的存在是村官贿选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村民们的盲目顺从、苟安、消极等待观望心理,使得他们或者不愿、或者不敢、或者不会与贿选行为作斗争,以致对贿选行为无所作为;我国村民的臣民意识转化为公民意识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村官贿选现象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阶段在村民直接选举村官中有制度可依,但在实践中存在有制度不依,贿选村官现象;村民臣民意识的存在是村官贿选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村民们的盲目顺从、苟安、消极等待观望心理,使得他们或者不愿、或者不敢、或者不会与贿选行为作斗争,以致对贿选行为无所作为;我国村民的臣民意识转化为公民意识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村官贿选现象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村民自治中的贿选现象,我国现在的治理制度还不完善.对于贿选还缺乏权威、全面的界定.对贿选结果的处理及贿选法律责任的立法不健全,操作性不强,甚至缺乏刑事处罚依据.受理贿选举报,申诉机关在案件的受理、处理等方面都需进一步协调.完善贿选治理制度需要从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选举程序制度和加大对贿选的法律惩治等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政治形式,自19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自2000年以来,村民自治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无论是研究领域、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有所发展。当然,迄今为止,村民自治的研究也还存在种种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三个村庄的调查为例,以利益和文化为分析框架,来透视村委会选举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具体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14.
宗族是我国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20世纪初,因社会变迁,宗族受到功能性地遏制。20世纪80年代伊始,国家推行村民自治,触发了宗族功能的复苏。复苏后宗族势力作为本土性资源,在温州地区乡村民主层面上,不断地与村民自治制度发生冲突。根据田野实证分析,具有现代理性特征的村民自治制度要在乡村健康发展,必须汲取本土因素,才能培养出具有泥土气息的乡村“市民社会”和“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与妇女参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参政是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广大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提供了机遇,但也存在着参政比例不高、深度和广度不够以及立法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妇女民主参政的进程。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的约束,使得人们包括妇女本身对妇女参政的意识不强。提出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就制定法与民俗习惯间张力论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华北定县农村调查为基础,揭示出当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治理模式、意识形态和思维习惯,是以权威性自治为主、依法自治为辅的混合型治理模式,要使农村社会实现从权威性自治向依法代表性自治的转换,关键就是要实现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改变。本文试图通过对制定法与民俗习惯的各自利弊和相互间张力的分析,对如何用该张力去制定与民俗习惯和农村现实相适应的良法,从而实现这种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转换,并最终影响村治的历史向度做出论证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创新探索,其直接民主的形式更是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民主与法治进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村民程序认知、传统程序法律文化、程序违法责任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程序失范现象。在持续推进政治民主的进程中,解决好村民自治问题,实现村民自治法律程序化、规范化,必须从增强村民程序理念与程序意识、加强基层政府对村民自治程序的指导、完善程序违法责任追究机制入手,从源头、过程和结果全面防范和杜绝程序失范,以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群众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最基本的形式,实行二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制度因素的制约、经济因素的困扰。使目前的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出现了乡镇政府越权行为、两委关系失调、宗族势力渗入、贿选、村务公开“虚化”等异化现象。为使村民自治走出异化怪圈。应透视步云、雅安现象,两面看贿选,加强制度供给,促使村民自治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有很大的的相融性和相互促进性。村民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如何 ,将直接决定着村民自治的发展方向。村民自治的发展也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迈进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又为村民自治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的成长环境。村民自治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促进中国民主制度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