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国有企业非正式员工激励方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章对国有企业非正式员工的内涵作了阐述,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对非正式员工激励的现状及问题,结合非正式员工的特点、非正式员工的激励与正式员工的激励的区别,提出了对国有企业非正式员工实施激励的一般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非正式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理论界》2007,(12):233-234
非正式员工在当今这个社会发展中的出现成为必然,这一群体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他们很少受到企业的关注,也没有针对他们的有效的激励方式。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对非正式员工激励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国有企业非正式员工的激励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市场在配置经营管理者这一“特殊资源”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支稳定、健全、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是关系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根据河南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必须构筑四位一体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将国有企业改造成“四有”经济主体,改变国有资产低效率运行状况。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就是在调整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中,建立起对经营者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行。因此,确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问题。本文以此为视角,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进行制度性反思。一、传统企业制度中的激励与约束问题1、计划者层层控制的委托代理结构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形成以后,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全民,不可能直接去管理国有资产,只…  相似文献   

5.
对经营者要进行激励约束,这在一般类型企业不成为问题,所有者自觉自愿,经营者无怨无悔,旁观者视为寻常。但涉及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则众说纷纭。在观念、政策、体制交错作用的诸因素中,有没有注意到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本质区别,有没有考虑到国有企业的...  相似文献   

6.
论国有企业的有效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私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比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所有制的性质不同,而在于国有企业运行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实现完全市场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国有民营化。在国有民营化这个平台上,国有企业的有效激励机制包括报酬分配激励、条件分配激励、等级与流动激励。双向互动的激励模型是国有企业未来的有效激励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7.
以外部性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与方向陈钊陆铭一、引言传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1978年末开始的企业改革正是从解决激励问题入手,伴随着权力的不断下放而进行的。虽然激励问题被认为在改革中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最终仍使企业改革效果不...  相似文献   

8.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仅要考虑到一般现代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共性,而且要考虑到国有企业独有的特性,如国有企业的选拔任用机制、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不但要激励与约束代理人,还要激励、约束委托人;不但要考虑物质方面的激励,还要考虑精神方面的激励,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9.
以2003—2014年沪深A股地方国有企业为样本,考察国有企业高管税负晋升激励效应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以及机构持股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税负承担与高管晋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存在地方国有企业高管税负晋升激励效应;地方国有企业高管通过承担较多税负来获得政治晋升有损于企业价值,即地方国有企业高管税负晋升激励效应损害了企业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内部治理机制会弱化地方国有企业高管晋升激励与企业价值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构建科学高效的企业激励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模式由单一精神激励模式向过度经济激励模式演变,这两种企业激励模式都存在理论缺陷及管理实践中的失灵。构建经济与精神协调统一的激励模式是我国国有企业激励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力。在培养和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对称的激励机制是关键。改变或偏重激励或偏重约束的现有激励措施,才能使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和责任对称,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作用,并对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保持强大的吸引力,进而保持和壮大国有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权激励低效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权激励低效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权主体地位不明确、技术产权收益功能失效、技术创新产权激励制度不完善、国家对技术创新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是构成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权激励低效的主要原因。完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权激励机制要确立技术创新成果的私有产权;实行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企业产权共享制;确保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收益;进一步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稳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技术股份化;加强对技术产权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国有企业职工的分配公平观的分析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国有企业职工的分配公平观的分析及其调控李萍国有企业分配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形成分配→激励→效率→效益→再分配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抓好分配这一环节。也就是说,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促使企业高效率和高效益地发展,从而为再分...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也在逐步完善。本文从中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出发,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磊 《理论界》2007,(11):234-235
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先天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企业在薪酬激励机制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改革,在改善薪酬的构成、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薪酬激励机制建设复杂的历史、现实原因造成了企业普遍存在原有薪酬激励机制作用不明显,改革后的薪酬激励机制又引发诸多矛盾等问题,阻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效果。本文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福利现状入手,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薪酬、福利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微观管理中,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激励因素,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是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因为只有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才能把企业的巨大潜力进一步挖掘出来。因此,激励结构作为决定职工行为的基本制度因素,应该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将常见的激励手段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前者可分为货币激励和福利激励两种,后者可分为尊重激励、领导激励和自我实现需要激励三种。下面分别予以讨论。一、关于货币激励目前,货币作为激励手段的作用日益强化,在国有企业管理机制中,货币激励手段事实上已经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的…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动力不足和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尚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人力资本运营方面面临着多方面的现实困境。为保证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有效运营,强化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应当引入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建立一套有效保护、激励企业成员人力资本合法权益,多元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和调控的国有企业特殊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作为中国经济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也就成为转型企业了。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众多的矛盾冲突和碰撞。当前,矛盾的焦点已经集聚到企业中的激励与约束上了,即委托代理关系将成为下一轮改革的重头戏。朱基同志说1997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整顿领导班子。这确实点到了企业改革的要害,因为我们无论采取承包制还是股份制改革,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即国家在拥有企业经营信息上处于不利地位,而内部信秘持有者即企业经营者却与国家利益取向不一致,这样,就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激励矛盾。…  相似文献   

19.
大量企业成长的实践表明,企业的成败、兴衰与经营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可以艰难地引导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向成功;一个拙劣的经营者,则会使企业由盈变亏,走向衰亡。影响企业经营者成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市场因素,又有内在的企业自身因素;既有经营者能力因素,又有经营者品质因素。其中,是否真正建立起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则是影响企业经营者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当前国有企业步履艰难的时刻,要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必须实现制度创新,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构建国有企业高效运营的激励约束机…  相似文献   

20.
产权改革一直以来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最受争议的部分,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博弈模型,对国有企业治理机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一个机会主义行为得到有效抑制的治理博弈均衡,必须是经营者有足够的工作激励,同时监管者也有足够的监督激励,二者缺一不可.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源在于监督者因承担资产责任不足而缺乏监督激励,导致其对经营者约束不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受到争议的国企MBO以及国有企业治理机制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