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8年持续数月的南北洪灾,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国家防总统计:1998年我国洪涝受灾省(区、市)达29个,受灾面积为3.18亿亩,其中成灾面积达1.96亿亩;受灾人口有2.23亿人,其中死亡3000余人;物质损失也十分惊人,仅被洪水冲毁的房屋...  相似文献   

2.
防灾减灾,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持续发展影响极大。据前美国科学院院长、总统科技顾问普雷斯教授统计,全球70-80年代的各类自然灾害,已造成300万人丧生,8亿多人生活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亿美元。我国1994年1-8月统计,受灾面积7.2亿亩,占耕地面积的1/2。其中,成灾面积4.1亿亩(旱灾3亿亩、水灾1.1亿亩),损失近17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干旱是甘肃省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自古以来,就有“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十年九旱”之说,尤其是本世纪以来,我省干旱灾害更加频繁,其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成灾之重为历史所罕见。据统计,1950年~1989年期间,我省农田年平均受旱面积8326万亩,占农田受灾面积的552%;进入90年代以来,旱灾大有增长趋势,1990年~1996年,年平均受旱面积为1357万亩,占受灾面积的584%。干旱不仅给我省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危害,而且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干旱气候的特点和区域划分甘肃地处中纬度大陆腹地,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的地区占全…  相似文献   

4.
夯实农业基础促进上浦经济再上新台阶王锦林王海灿任仁康上浦镇位于上虞市西南,总面积为86.6平方公里,有2.5万人口。199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7亿元,创税利1.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达到500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25%,粮食总产达到164...  相似文献   

5.
南城是江西省第一个双季稻“吨粮田”县,粮食生产在县域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全县农业人口22.5万人,占总人口的79.4%。1998年,粮食面积2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8.8%,其中早稻面积超过18万亩;经济作物面积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1.2%。农民人均收入中粮食收入943元,占种植业收入的65.1%;经济作物收入506元,占种植业收入的34.9%。显然,种植结构很不合理。今年五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策:从明年开始,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这一强烈信号犹如雷霆万钧,必然在农村掀起一场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6.
去年,昭乌达盟农业部门科委系统在一些农村社队试行了技术经济合同,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为在新形势下搞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据统计,全盟共签订各种技术推广联产合同三百六十六份(不包括专项植保、绿肥、水稻合同),参加技术指导的农业干部和农民技术员541人,其中国家干部258人。承包各种作物面积十一万二千八百零四亩。每份合同的面积,多则一万多亩,由整个公社承担,少则十几亩,由个体户承担。这些合同秋收前经甲乙双方共同测产验收或实打实收,除二千六百六十七亩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没完成合同外,98%的面积完成或超过合同指标,总增粮油2156.3万斤,增加收入二百二十多万元,平均每亩地增产粮油196斤。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受到农民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实际工作部门和决策机关,对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徘徊问题,已经给予了必要的重视.这无疑有助于摆脱农业徘徊局面。这里,我就农业摆脱困境,长期稳定发展的选择问题,略抒拙见。一、严峻的现实——社会对农业的压力增大,农业的撑掌力减弱,这种压力和支撑力的同向运动趋势加剧。目前,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正在承受着日益增加的巨大压力.一是广大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增大了社会对粮食的需求量。1987年与1984年相比,人均消费猪肉增加3.5公斤.根据猪肉生产饲料报酬4∶1的比例折半计算,此项年粮食消费量达75亿公斤。禽蛋消费量增加,也要消费大量的粮食。二是奢侈性消费耗费粮食剧增。1987年酒类消费比1984年增长59.3%.白酒啤酒混合计算,每年仅酿酒消费粮食就达2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巨灾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导致农户减产减收并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全球自然灾害变化趋势,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农业的基础,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贯政策。新疆已连续十几年获得农业生产的丰收,而且经过多年努力,农产品日益丰富,农村市场活跃,农牧民收入提高很快,已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但1994年粮食比上年减产,且减产幅度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年,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粮食供求平衡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对新疆粮食供需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种植结构调整逐年加快,粮食面积调减较多 新疆种植结构调整不是从1994年才开始,而且几年前已进行,只不过1994年调整幅度放大了。从1990年开始逐步压缩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据统计,新疆粮食播种面积由1989年的2745.56万亩,下降到1994年的2234.25万亩,下降幅度达18.6%;其中小麦由1989年的1785.34万亩,下降到1994年的1280.15万亩,下降幅度达28.3%;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由1989年的1152.23万亩,增加到1994年的1753.26万亩,  相似文献   

10.
康隆 《兰州学刊》2010,(Z1):19-20
1949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亿人民币以上。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对危机管理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保障机制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 1、农业发展面临的四大挑战。 跨入九十年代,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时期,面临新挑战:首先是人口起始基数大,增长惯性强,潜在威胁重。人口正以每年1600万的惊人速度增长,使得我国每年52%的新增粮食和58%的新增消费用于满足新增人口需要,人均占有耕地从1949年的2.71亩下降到1988年的1.35亩,下降幅度达50%,庞大的人口数量通过对粮食、衣着等基本生存条件的巨大需求而转化为对土地、淡水等农业自然资源的沉重压力。二是农产品供给短缺趋于扩张。当前我国处于需求结构急剧变动时期,在相当长的阶段内食品需求将持续增加。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人均千斤粮是一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大省必须牢固树立多产粮食,多做贡献的思想众所周知,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品,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其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问题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形势是好的,供求大体平衡。但从长远看,我国农业既面临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巨大需求压力,又面临着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的严重制约。1978年到1994年,全国耕地净减少近7千万亩,而人口则增加了2.3亿.人均占有耕地由1.55亩…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粮食生产与消费方式使我国粮食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加剧,粮食生产压力越来越大,预计我国下世纪初粮食缺口将达0.5~1亿吨,这一巨型缺口主要由饲料粮需求膨胀所致。本文运用典型数据揭示了我国粮食在生产和消费方面的系列现实问题,研究了长期不为人们所注意的人畜共粮问题,分析了长期存在的农户种养业合一和粮饲消费合一的形成机制和产生的原因,为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粮食产消格局和粮食发展思路可能实行的粮饲分治和新的粮食发展思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加速奉新猕猴桃产业化进程的构想□钟言胜猕猴桃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新兴水果。个人认为,今后奉新发展猕猴桃,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围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着力加速产业化进程,经过三年艰苦奋战,到2000年,人工栽培面积达到2万亩,挂果面积达1万亩,产果1...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其中旱灾是困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灾害类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间,内蒙古自治区旱灾频率的变动趋势是:轻旱发生次数递减,中旱和重旱频率递增,严重旱灾增势明显.旱灾灾情的变动趋势是: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受灾范围在2000万亩以上的只有8次,1978~2006年受灾2000万亩以上的年份达16次,进入21世纪,每年的受灾范围都在3000万亩以上,受灾范围呈现扩大趋势.由于各地区抵御旱灾的能力不同,因此成灾与受灾不一定成正比例.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灾面积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江西烤烟生产从1986年2000担起步,经过试种、扩大、发展、调整等阶段,形成了高峰年50万担的规模。据统计,全省有十万余户烟农种植烤烟,已累计种植烤烟174万亩,收购烤烟314万担,创税2.1亿元,农民增收6.5亿元。在部份产区县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山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问题张明亮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1996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4333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蔬菜(含瓜类)总产量达5465万吨,水果总产量达844.2万吨,肉类总产量652.1万吨,水产品产量6...  相似文献   

18.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形势仍是非常严峻的。我国的人口以每年1500多万的速度在增长,①耕地却以800万亩的速度在减少;人均占有耕地从1957年的2.59亩,减少到1988年的1.33亩,人均占有粮食已从1984年的784.4斤减少到1988年的724斤。②从1985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徘徊不前。1989年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19.
在振兴云南,建设四化的今天,灾害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88年的澜沧、耿马“双强型”地震,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研究灾害问题,对于我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云南灾害的频繁性 我国自然灾害的频繁。据统计,从1983年到1987年,平均每年约有1/3的农田和农业人口遭受自然灾害。云南自然灾害尤为频繁,其特点是: 1.灾害种类多。几乎全国有的灾害云南都有,其他省区少有或罕见的灾害,云南还比较多。就其大类来说,我省常发生的灾害有:①旱灾。主要表现为冬、春和初夏连旱。因云南西有横断山脉、滇东北有乌蒙山系,对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两股暖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冬季盛行干燥的大陆季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4,(8):96-100
粮食安全事关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与社会和谐安定,但在当前却面临诸多挑战。考虑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与农业支持的针对性,深入分析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增长的影响因素,这对形成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播种面积、化肥投入、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成灾面积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不显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严守耕地保护制度,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宣传农业科普知识,科学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