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众媒介话语作为经过现代媒介进行传播和言说的表达方式,有其特定的"客观性"、"个人主观性".而在话语的深层结构、形式以及叙述模式中,它又烙上了代表民族思维、历史文化、心理接受与背弃等方面先天的"规则",即原型.原型沉淀在大众媒介话语的表述中,并在隐的方式上影响着话语的形式和表达.  相似文献   

2.
叶芝诗歌中善于运用神话原型或母题,通过作者对神话思维独特的运用和理解,解释人生中的各种感知、秩序、现象或意识活动,其诗歌中神话产生的背景和叙述内容融合了真实的历史成分。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切入,分析了叶芝诗歌中的神话思维与诗歌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叶芝诗歌的深层结构潜藏在作者的神话思维中;诗歌中的许多意象来源于神话;诗歌叙事反复地重写着古老的神话并创造着新的神话。  相似文献   

3.
论《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并阐述的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在《白鲸》中有着大量的圣经人名、暗示及典故。根据诺斯洛普·弗莱对原型的定义 ,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材料在麦尔维尔笔下是作为原型出现的。这些原型可以说是某些意象、人物形象、叙述模式和主题的象征 ,相互之间具有普遍的结构关联。这决定了《白鲸》主题思想上的内在一致性 ,塑造了其总体艺术风貌 ,左右着其美学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罗良清 《齐鲁学刊》2006,(4):103-107
寓言是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通过对西方寓言发展轨迹的描述,说明西方寓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意义内涵,对文学阅读、社会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云柯 《理论界》2012,(8):124-125
象征社会属于神学阶段,人们凭借对形象的信仰理解世界;寓言社会属于道德伦理阶段,人们在诠释理念之下生存,但是又在试图寻找漏洞:规则既是规定性的又是解释性的;隐喻社会属于意识形态阶段,生存本身的可能性脱离意义被突出出来,只存在对死亡本身的畏惧。现代性社会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隐喻,寓言的内爆使得符号只能进行自我指涉。  相似文献   

6.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分析,以前多强调其创新性,却忽视了其继承传统的一面,因此,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小二黑结婚》,可以发现《小二黑结婚》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在男女主人公身上存在着古代才子佳人痕迹,故事深层更暗合着才子佳人程式,是现代版的才子佳人故事。  相似文献   

7.
《黑暗的中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意 味隽永的丛林小说。它丰富的内涵引起了文学批评家们的极大兴趣,使之成为现代文学作品 中倍受关注的作品之一。一个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这部作品, 提供了从多个角度理解这部小说的视角。因此用鲜为人涉及的原型批评法来解读这部小说, 通过对原型所组成的深层结构的阐释去发掘该作品的深层含意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梳理"宗经"与"原型"知识谱系的基础上,从文源论、文类论以及文学循环论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两个中西诗学概念的深层文化结构,并指出了两者在某种意义上的一定的结构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9.
从神话到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女娲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玲 《北方论丛》2002,4(2):15-20
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入手,结合女性主义批评去解读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深刻内涵,即回溯到更原始更深层的传统文化中,并进而寻求它的当代状态,可以打通神话和现代的界线,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和象征性的置换形式,从而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更深层厚重、更具概括性的典型意义.女娲原型集中体现了创造与牺牲统合的女性特质.远古时期,女性在社会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两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女性这一特质.男女两性作家在回溯这一原型时,呈现出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马云龙 《理论界》2014,(9):120-123
庄子的寓言在中国寓言史上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他首开浪漫主义创作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巨大。本文试图从庄子寓言的想象、意境、构思、情感以及形象塑造和语言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对庄子寓言的浪漫主义特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深入浅出、理性地探究庄子的寓言。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常常着力使某些语言因素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与对立性,以便摆脱习惯性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即突破言语结构常规,进而组成异乎寻常的、与众不同的、全新的语言模式。这种形式上的“求异”、“求新”,在人们的心理上唤起特定的情感态度.产生特定的审美感受。双关就是在特定条件下,“有意识地使同一个词或同一句话,在同一上下文中具有两种不同含义”的一忡表达方式。它和1用语音、语义因素的差异性,构成语言表达上具有表层和深层的双重表意功能。表层又仅作为传达深层义的媒介而存在,深层义则通过表层义来体现。…  相似文献   

12.
"江流儿"源于古老神话,世代流传。孩子出生后,因为种种不得已的理由被抛弃于河流,最后被人捡拾,长大成人后往往成就一番事业。"江流儿"原型带给我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这种已经植根于民族精神血脉中的集体无意识,在历代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通过对"江流儿"原型的阐释,打通神话和现代的界线,并且探究"江流儿"原型的当代状态,通过两者的契合点和象征性的置换变形,可以揭示出"江流儿"原型在当代文学中的深层含蕴、更具概括性的典型意义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说理散文中,《庄子》和《韩非子》这两部杰作,其寓言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各具特色。从思想内容看,《庄子》寓言体现了道家学派的主张,《韩非子》寓言表现了法家学派的观点。从题材来源看,《庄子》寓言题材比较广泛,来自自然的、历史的、现实的,应有尽有;《韩非子》寓言题材比较单一,多来自历史故事。从组织形式看,《庄子》寓言夹杂文中,没有独立地位;《韩非子》首创结构宏大而又相对独立的寓言群落体制。从形象塑造看,《庄子》寓言既有人物,又有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而《韩非子》寓言绝大多数是人物。就人物形象说,《庄子》寓言多为下层民众,《韩非子》寓言多为上层人士。  相似文献   

14.
词类转换作为填补词汇空缺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英汉新词语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在总结新词语词类转换特点的基础上,主要从原型范畴理论、隐喻和转喻思维等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新词语词性转换的深层动因,并提出这些转换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按照弗莱“向后站”的方法远观《红字》 ,内蕴其中的人格心理原型凸现于条理有序、层次递进的故事叙述结构中。这部小说 ,演绎了一部心灵痛苦挣扎的辛酸史 ,展示了一段深层心理中人格面具原型和暗影原型进行惊心动魄生死搏斗的磨难历程 ,同时 ,流露出受清教浸染极深的作家自身灵魂中的矛盾和冲突 ,也揭示了新英格兰殖民时期巨大的社会性集体面具与集体暗影的斗争与交锋。从而 ,这部作品既具有揭露和批判现实的社会学意义 ,又蕴含一种广泛而深刻的人类心灵斗争的普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立华 《理论界》2008,(2):151-152
《尘埃落定》以土司傻瓜儿子的个体生命经历和傻子所特有的眼光作为小说叙述的视角,呈现了土司制度下延续多代的沉重生活,见证了土司制度走向消亡的历史过程。在反讽式的故事叙述中,作者臆喻了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通过对一个完整故事的寓言化来蕴涵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小说感悟人性,生发出对人生价值、意义、永恒、失落等问题的哲理性思考,是一部当代史诗性的寓言。  相似文献   

17.
岳国法 《兰州学刊》2012,(12):74-78
寓言理论作为美国著名解构主义思想家保罗·德曼的重要理论,一直颇受文学理论界争议。文章通过聚焦他思想中的寓言观,首先审视浪漫主义中的盲视,研究德曼为寓言辩护的缘由,其次从文本的叙述层面,研究语言符号的历史延拓所造成的文本寓言化;第三从阅读层面,关注"需要"对于阅读的悖论性意义,研究德曼如何把寓言理论从方法论延展成为一种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8.
袁演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2):76-82
先秦寓言中的"物",含义非常广泛,不仅包含可触可视的物质,还包括不可触不可视的物象与心象,它们蕴含了"象"思维模式,成为寓言运用比喻进行说理论道的载体。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寓言,大量出现充满神性的动植物、自然物象、神人等叙事要素,它们承担了"物"叙事的文化符号、主体性和实在性三种功能。以人类学为理论基点,从整体观、复原法的视角探究先秦寓言的"物"叙事手法,有助于理解寓言的"象"思维模式。而对"卮言"的文化原型物象陶均的考察,为先秦寓言"物"叙事提供了旁证。对先秦寓言的"物"叙事分析,不仅从中国视角拓展了"物"叙事研究的范围和对象,而且可以借助古代寓言的叙事方式为"后人文主义"时代的人们找寻精神救赎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李学斌 《兰州学刊》2011,(2):204-206
按照弗莱的说法,文学的源头是神话。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形象,在后世的不同时代里,则通过艺术在无意识中激活,转变为“一种类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也就是所谓“文学原型”。这个结构原型,在《神笔马良》里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移位”。具体表现就是,“善的世界”和“恶的世界”于相互对立中呈现出对彼此的交融和依存。从这个层面上说,神话、民间故事一旦进入文学系统,在面貌上就完全“人间化”了。鉴于此,文章认为,《神笔马良》代表了儿童文学的特殊一脉,它借助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的原型结构,表现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独特风韵,也体示出“原型”变异的深刻内涵和悠远价值。  相似文献   

20.
原型与叙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运华 《中州学刊》2001,(3):118-120
原型影响叙事模式的形成.它既影响文本的结构模式,又制约着人物的行为模式、叙述者的叙事视角和节奏.同时,原型受社会禁忌的约束,在传承中将改变内蕴或置换形式;其"神圣性"也往往影响叙事结构和角色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