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骗子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古往今来,中国骗子的行为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从总体上说,中国骗行方式的体相是骗行虽然有个体行为,但以群体行为为主;骗行忽起忽落,骤兴骤散;骗行以骗术为表,以陷阱为里,以坑人利己为目的.认识中国骗行方式,对于研究骗文化,以及它同诚文化的关系,乃至它同中国文化的关系,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海英 《江汉论坛》2006,(6):141-142
骗,作为人性中一个十分隐秘而普遍的现象,历来受到人们的憎恨与唾骂;骗术也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可以说,自从有了人与人的交往,也就有了骗术的产生,它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无时不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对我国历史上各种骗术做一次全面细致的考察,特别是对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影响予以深入的理论反思,尤为重要。由张艳国、任放、刘保昌合著的《骗子的历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一书,从骗子的社会角色构成、骗子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传统骗术及其文化透视等角度,揭示了骗子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种种社会文化根源及影响,给人以耳目…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呼唤现代企业确立公关文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炜 《学术探索》2002,(2):31-33
本文认为公共关系学是一种现代科学 ,企业应建立公关文化战略 ,并对公关文化概念作了如下定义 :它是公共关系所体现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经营作风等因素的总和。公共文化是一种民族管理文化 ,是公共主体思想与民族文化交融所形成的适用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化 ,它同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社区文化等都作为主文化———社会文化的一个断面 ,是构成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 (次文化 )现象。公共文化既应注重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更应注重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论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文化的诸种地域形态中,中原文化占据着主导性的位置,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源泉.但是,正如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面临着艰难的现代转型一样,中原文化作为一种起于家耕文明的文化形态,它的转型则不但决定着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形象的转变,而且也必然对建构当代形态的中华民族精神持续发挥着重要影响.据此,对于中原文化的研究,不仅具有整理历史遗产的学术价值,而且是为当代社会发展寻找精神动力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汽车保险欺诈骗赔特征与预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保险欺诈骗赔现象是国内外汽车保险行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毒瘤。汽车保险欺诈骗赔往往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投保人的原因和保险公司的原因。面对汽车保险欺诈骗赔日益增多的实际情况,保险公司要针对汽车保险欺诈骗赔的不同特点,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汽车保险欺诈骗赔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绚丽之美是美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它既不属于优美,也不属于壮美,而是一种独立的美学形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刚柔观念的影响,现代美学研究只承认美的两种形态,而贬抑甚至排斥这种美的独立的地位和价值。这是因为受到儒、道、墨、法等思想派别影响的结果。对绚丽之美的追求,渗透在宗教、伦理和日常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和习惯。  相似文献   

7.
高敬军 《理论界》2004,(6):172-172
大众文化,它应该是一种独立于它种文化的一种文化,作为独立于它种文化的一种文化应该有它自身的规定性。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构成人的精神再生产的母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众文化是大众社会进行自我抚慰的文化形态;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大众文化是对受众实施持续影响的技术性文化,大众文化和现代技术合谋,使大众  相似文献   

8.
长江航运文化,是长江航运人在千百年的长江航运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种亚文化形式,它既是中华文化孕育的一种特殊形制的文化成果,又是中华文化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它是文化的创造者与文化活动环境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的历史形态与现实形态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的子体与母体的有机统一。它在历史与时代、行业与社会、文化主体与实践客体的互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依水而生、以通为本、立足航运、和谐相处的文化特质而表现出紧密联动的行业性特征、依托流域的区域性特征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从而张扬了长江航运文化的个性。长江航运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发展,成为一种有厚实的文化内涵、有强劲的文化辐射功能、有稳定的文化形态和自我创新能力的行业文化种类。其文化构成由文化体系的文化要素决定,其文化功能由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功能、兼容并蓄的整合功能、团结一心的凝聚功能、形妙神韵的展示功能和自觉自励的激励功能等体现。研究长江航运文化,还必须明确重点,并借助其特有的科学方法,从而揭示其研究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赖大仁 《学术界》2008,(3):25-33
后现代主义作为对现代主义的反叛与超越,其思想观念包含着解构与重构的双重特性及其复杂意义.后现代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与渗透,既与新时期以来社会变革中的反思性与怀疑论思想观念的内在诉求相适应,也与市场经济改革和大众消费社会形成的现实相关联.如今后现代主义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在哲学文化观念、大众文化形态、日常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它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当代社会文化和文学艺术等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6):223-228
布迪厄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在国际范围内也是非常有影响的一位学者。他从研究教育资源分配得出的文化资本、场域、惯习和社会分层等基本理论,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影响深远。在中国关于家庭背景和文化资本的研究中,也有一些学者引用布迪厄的理论作为理论结构框架。然而,中国是一个东方国家,离法国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传统相去甚远。中国与法国相比,其社会主流价值和传统艺术形式有明显的不同。而且,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与西方不一样。但是,总体来说文化资本的理论在中国是适用的,虽然可能会通过另一种机制来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原创于中国的理论,别现代已然打开了研究中国社会文化问题的切口,成为一种与现代性有关的思想。为了更好地嵌入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肌理之中,别现代有必要进入思想史,并主动与那些讨论不同时段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或启蒙问题的理论话语构成对话。因此,别现代理论更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时期。一方面,它可以作为现代性发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现实的理论表述,描画出一个真实的"别现代中国";但另一方面,作为当前一种具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中国理论,它更应该是面向现实并指向未来的,并介于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的理论,以推动一个可欲的"别现代中国"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侯银梅 《晋阳学刊》2011,(5):140-141
手机祝福短信是在社会科技进步和社会文化发展中涌现出的新的祝福形式,跟时代特征相吻合。作为一种短信祝福文化,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产生并迅速繁荣起来。因此,它既表现并承载着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又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文化特征,并且对现代人的节日生活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6,(10):75-80
鲁迅的戏曲论并非是从理论上探讨戏曲文本和舞台表演在内容和艺术上的得失,而是从文化批判立场出发、通过戏曲作品与舞台表演所反映出的问题而对历史与现实以及未来进行的深刻思考;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戏曲,是文艺"瞒和骗"的一个样板,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而粉饰现实之缺陷,鲁迅有关论述揭示了中国戏曲代表的传统文艺突出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中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在文化自信的生成路径中,文化认知是前提与基础,直接影响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文化自信的实现。依据认知理论及其发展趋势,文化认知是在批判传统认知范式基础上对认知活动的重新界定,可以为合理解释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一种令人信服的解释模式和分析视角。在文化认知理论的关照下,认知活动凸显了人文主义的话语形态,既强调人的主体性要素,也包含社会文化环境要素,正是这些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才能使文化自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信任在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对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关注却更多以人际和关系作为切入点,随着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的不断推进,有必要对中国人信任研究的内涵加以拓展并深入探索。西方信任研究无疑为当前中国信任问题的良好把握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基于文化心理学视角的信任研究路径,将信任看作是一种作为社会心态的共享态度,这一视角的整合性特征和良好文化适应性不但弥补了以往研究取向的缺憾,而且使得研究的生态效度得以提升,顺应了时代发展赋予中国信任问题研究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作为精神支撑,而作为和谐文化核心的和谐精神的培育,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培育和谐精神,要求树立和谐理念、倡导和谐思维、养成和谐心态,形成和谐的社会形态。同时,培育和谐精神,还必须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这一伟大实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李天义 《学术探索》2013,(9):106-110
流俗是相对于经典所产生的一种世俗文化。其着力于感官享受、以通俗的艺术风格、快捷的流通渠道、另样的审美标准为支点,与传统文化、经典文化和世人习以为常的文化形态截然有别,它是在社会经典夹缝中寻求生存空间,诱发社会媚俗审美意识,在大众媒体传播渠道衍生出的一种文化形态。流俗文化其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与社会倡导的高洁、纯净、伟大的文化品相相对,并一度触及社会达成共知的那些道德底线,它不仅颠覆了经典文化传统,还给社会文明建设带来极大的在害。  相似文献   

18.
"海派文化"为中国地域文化谱系中最具现代性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具有趋时求新、多元包容、商业意识和市民趣味四个主要特点,而形成这些特点的历史成因,主要在于上海作为商业都会、移民城市和租界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从本质上讲,"海派文化"是近代中国都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和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折使得文学理论获得了拓展 ,也遭遇了困惑 ,从而凸现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天然矛盾。这一矛盾来自文学与文化的差别 ,最终通向文学传统与文化传统的歧异。首先 ,文学传统主要寄寓于文学文本之中 ,表现为文本形态 ;文化传统则主要隐含在日常生活之中 ,表现为实际生活形态。其次 ,古往今来围绕着文学一直表现出建立学科范型的热情 ;文化却不仅不抱这种热情 ,相反地倒是反对生硬地进行学科设定的。再次 ,文学历来是作为象征符号、以象征形态间接参与社会历史 ;文化则在很大程度上转向了实践活动、以现实形态直接介入社会历史。这种种歧异决定着文学与文化不能相互替代、有所偏废 ,文化将继续存在下去 ,文学也永远不会泯灭。文学研究也不会因文化研究的登堂入室而被废黜、被放逐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将文学研究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20.
试论媒介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传媒化阶段,媒介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的媒介文化,它在认同主体的确认、认知模式的转换以及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颠覆了传统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实现了现代人类生存方式和文化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