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论技术的现代性及其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技术是在机械自然观的影响下而产生的科学化的技术 ,是对古代附魅技术的祛魅。祛魅后的现代技术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 ,也带来了人类精神的匮乏以及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 ,因此遭到多方批判。人们对祛魅的技术痛定思痛后 ,又觉得未来技术必须采用人、技术、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自然观 ,走一条返魅的后现代道路。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持一种机械论的世界观,认为自然可以还原为一组相互分离和独立的要素或者粒子,自然就是由这些要素之间的机械作用所构成的,其结果是“世界的祛魅”(马克斯·韦伯语)。后现代的生态学思想则视自然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自然既不是一个有待人类挖掘的资源库,也不是一片毫无生机的荒原,而是一座有待人类照料、关心和爱护的花园,其结果则是“世界的复魅”。在这一生态学视域之下,审美领域遂出现意义重大的转向:自然的审美特性不仅在于其形式特征以及对于人类本质力量的映现,更在于其自身作为不断进化的有机体所蕴涵的生命活力,由此出发,近代美学把自然美置于艺术美之下的信条将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与此相应,审美活动也不再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感性认识活动,而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平等的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4.
5.
蒙古族在上千年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伦理意识。它们体现在宗教信仰、民歌和法律法规之中,从对植物、动物、以及两者的关系认识具有整体主义、朴素的消费观念等特征,这与后现代生态伦理学不谋而合。尤为闪光的是蒙古族对自然的敬畏态度,这种情感又是现代生态伦理学所忽略的,同时为后现代伦理学所推崇,更为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炎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57-63
以机械论为形上基础的现代性科学,因崇尚二元论、还原论和终极粒子的实在性而使自然"祛魅"了.<后现代科学>依据科学自身的发展,以强调内在联系、意义世界和习性进化等揭示出现代性科学范式的后现代转向.这种让世界"返魅"的科学及其淹渗其中的有机整体论,不仅有其历史渊源和科学依据,而且符合科学发展整体走向的要求.尤其是后现代科学所倡导的生态思想和身份意识对于纠偏我与他者、事实与价值、物役与伦理的对立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匿名性导致了网际交往的背谬性,这种交往背谬性是网络伦理陷入困境的表征.现有网络伦理的困境最终反映的是现代性伦理及其实践的困境.后现代伦理对于网络伦理的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不失为网络伦理建构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伦理的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匿名性导致了网际交往的背谬性,这种交往背谬性是网络伦理陷入困境的表征。现有网络伦理的困境最终反映的是现代性伦理及其实践的困境。后现代伦理对于网络伦理的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不失为网络伦理建构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发明与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解放了人自己,为人类带来了福祉,这是近代以来人们直观到的一个基本事实。然而,科学技术却是一个悖论式的存在,在带来创价的同时,也把人们置于危险的境地。于是,对科学技术之原始发生的人性根源、科学技术本身以及科技的人类学后果进行哲学上的反思与批判是可能的,也是应当的。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风潮的兴起对伦理形成极大挑战和冲击,并伴随着道德本身和道德主体被“碎片化”的现象.“碎片”形象的后现代道德可以作为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其来透视后现代伦理.至于如何走出后现代伦理困境,其路径则在于对主体身份的认同,同时兼有共同体的保护,两者并行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1.
在后现代视阈中,蕴涵着否定性的和建设性的两种不同的向度。就其科学伦理的维度而言,主要表现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试图消除现代性所带来的二元对立;在事实与价值关系上,着力颠覆事实中立论;在人与人关系上积极倡导尊重与宽容;在思维方式上,“解构”了单向度,崇尚多向度。这不仅为科学伦理的建构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方面的文化资源,而且对于科学进一步的健康发展,使科学朝着造福人类、造福社会的方向发展,弘扬科学的伦理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性和建设性。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先秦时期。诸子们开始挣脱原始的巫术或宗教观的束缚和制约,在中华文化史上第一次放射出人文理性觉醒的光辉,这说明庄子的生态审美观正处于我国早期的“祛魅”时代,但是这种时代的觉醒却并非现代科学理性的觉醒,他们的觉醒仍然是有限度的。更何况庄子一再坚持回归原生态社会和逍遥游,决定了其思想中仍含有强烈的“复魅”因素。 相似文献
13.
乌江流域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在其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万物有灵的生态认识观、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实践观。这些生态伦理观念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乡规民约、习俗禁忌和习惯法中,并传承下来,对现代生态伦理观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李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2):11-12
生态伦理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伦理观。在理论上确立了关于自然界的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 ,它主要的特征是将伦理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领域 ,扩展到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领域 ,它的核心思想是尊重生命和自然界 ,它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是人对待与自己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地球上各种生物和自然界应抱什么样态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布的现代生态经济理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占统治地位的现代经济理论的挑战,表现在他对人性概念、经济增长、自由贸易、全球经济、人类中心论等多方面的怀疑、否定。二是建构一种新的后现代生态经济理论。这一理论的特征强调每个人内在价值,强调关系性,强调超越,强调超越极限,强调奋斗目标之可能的共生。科布的后现代生态经济理论对我们极富启发性,但它也存在如忽视经济全球主义之积极意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伦理把道德产生和道德标准都归根于社会,依凭社会寻求普遍的、理性的道德规范,由此造成个人道德责任感的扭曲和道德判断能力的衰退.后现代伦理则把道德交还于个人,在承担绝对的、无条件的和非对称的责任之中,个人成为真正的道德主体.在后现代伦理之思中,自主和自由的道德责任,使得个人道德行为具有风格化的美学特征,个体的道德生活呈现为一种生活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技术祛魅与道德祛魅——现代生命技术道德合理性限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对现代生命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道德反思为切入点 ,以道德在新技术革命中的作用及其合理性限度为论旨 ,追问“道德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担当技术选择的仲裁”、“技术何以有禁区 ,道德能否为技术划定禁区”及“是技术离开了道德 ,还是道德离开了技术” ,认为当代人类在祛魅技术的同时应当避免附魅道德 ,技术祛魅与道德祛魅是当代人类同时面临的两个重任。 相似文献
19.
与西方中世纪的宗教异化相区别,中国皇权官僚专制社会的异化是伦理异化,具有神圣化与物化的双重属性,这使启蒙在中国具有异乎寻常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国的启蒙者既要致力于神圣化之祛魅,又要致力于物化之祛魅。通过祛魅而实现立人的使命,即不仅需要一般地肯定人的自然权利,而且更需要关注士阶层的人们能否摆脱物化束缚而真正成为代表社会良知的豪杰之士。鉴于社会制度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支配作用,启蒙的使命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制度变革,因而产生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探讨。祛魅、立人、改制的依次推演,体现着中国早期启蒙思潮演进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