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社会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公民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古老的概念。随着时间推移,公民社会具有不同含义。对于转型中的我国而言,我们的社会制度背景与西方是不一样的,在西方公民社会不言而喻的制度背景,对中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前提。这样就可能出现,我们在说公民社会的时候,不同人会有不同理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思想史研究是“现在和过去之间无终止的对话”((1)),这一对话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思想史负载着历代思想家的观念,这些观念体现着以往时代的人们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理解和思想家的道德诉求。我们有理由假定,历史上的思想家和我们一样,都有着对于优良的社会生活的强烈追求,只不过由于社会历史环境、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于优良的社会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就政治思想史的视角而言,古往今来的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人类进入了一个由各种极为复杂的依赖关系和普遍性问题构成的世界,这些问题是人与自然界及社会长期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产物,是经过长期积蕴而充分凸显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人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出现这一事实本身准备不足,对于所出现的各种矛盾的理解几乎赶不上这些矛盾增加和尖锐化的程度,在理解过程中,人们逐渐地但也是越来越明确地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即这些全球性问题在其表现规模和危险程度上对人而言是史无前例的,而可以用于克服它们的时间正在越来越少。因此,各门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今天面临的主要任…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战略,自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正式提出后.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一构想的提出,是国际社会对工业文明和现代化道路深刻反思的产物。它从人类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允许的高度观照经济发展的现行模式,力图找到近期和远期利益非冲突型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这样一种可持续发展观虽然主要针对的是宏观经济发展而言,但对于企业这样一个微观经济组织同样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尤其对于面临两个转变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国有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其一,作为贯彻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知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将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知识经济将全面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生产方式、生产过程、生产的组织形态及管理等方面会产生极大的变化。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必须尽快改变僵化落后的组织管理方式。知识经济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与工业经济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特点,对企业的经营、组织模式和管理提出相应的要求。一、知识经济对企业组织模式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技术高度发展之上…  相似文献   

6.
论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力资本是相对于一般人力资本而言的,它以拥有较多知识量的企业家和技术创新人员为内核,是企业人力资本中层次最高、社会资源最为稀缺、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那部分资本。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现阶段,以智力资本来构建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既符合国情又具有实践性,同时,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法人结构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略论自由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自由究竟为何物?自由,并不是人们平常中所理解的“为所欲为“或是“无拘无束”,自由,是人们对必然的认识,亦就是对自由规律的认识。自由有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个人自由是相对于社会自由(即他人自由)而言的,自由具有历史性,空洞、抽象地谈论自由是无意义的。正确认识自由的真正含义,将有助于我们从对自由认识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8.
企业破产是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现象。对于破产企业而言,与其背着超负荷的债务负担,不如清理家当,找条生路;对其债权人而言,可以尽早清偿,减少损失,同时增强风险意识,加强今后决策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对整个社会经济而言,企业破产既是优化资源配置,保护国有资产的有效途径,又可以通过优胜劣汰规范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竞争,成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经济活力的强大动力。我国的《破产法》自1986年公布,1988年正式实施至今已经八年,据截止1993年6月的一项调查,全国通过法院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9…  相似文献   

9.
无形资产当然是相对有形资产而言的。对于有形资产,人们认识比较清楚,其特征表现也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无形资产的内涵,许多人在头脑中就比较朦胧,粗略的认识尚可,深人的理解模糊。学术界对无形资产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无形资产是指长期投资积累的技术、知识、顾客的认知和信任程度等要素”。也有的学者认为“无形资产是各种权利和知识形态的经济资源”。还有的学者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依附一定主体而存在的、不具有固定实物形态而具有资产使用价值的某种特定权利和知识产权”。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则对无形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是经济和政治的从属性存在,而很少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展开研究.故对学界而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是一个新问题,缺少必要的理论积累.此外,人们也常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看作是一个单纯的实践问题,对其理论逻辑关注不够,这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社会体制改革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理解.本文试图围绕着“体制生成论”——“体制构造论”——“体制转换论”——“体制协调论”这一系列理论分析框架,以发现社会管理体制的生成、结构特征及其变革转化的一般性规律,为新时期中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众化的理解是:社会文化是指社会中人的行为模式,社会的思想和观念。社会文化既是人们行为的产物又是人们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从社会文化的这种特性来说,它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传统文化、社会思潮和社会风尚。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制于社会。不言而喻,企业的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同样,企业文  相似文献   

12.
人作为特殊的对象性存在物总是通对象化展开其本质活动,但人又必须在实践的、社会的意义上具体实现对象化,以确立自身存在方式,确证自身内在本质。对于对象化的理解直接意味着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而对对象化的理解又离不开对实践的考察,特别是对象化与实践的关系的辨析。一对象化与实践“实践”和“对象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两个紧密相关的哲学概念、范畴。以往人们对于“对象化”的诠释和理解多以人们对于“实践”的认知和界说为根据.正因如此,人们大都视“对象化”依赖于“实践”而存在,并将这作为一个不证自明、熟知的常识来…  相似文献   

13.
以往研究大多发现公平感来自于社会地位或社会比较。与此不同,本文认为人们对于不平等的理解塑造了公平感,互联网可以改变使用者对于不平等的归因进而影响其公平感。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9(CSS2019)的数据分析,发现人们的公平感并不完全由客观不平等状况决定。人们对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归因方式同样塑造着个人的公平感。相对于不上网的群体,使用互联网的人公平感更低,一方面因为互联网上负面信息更多,让使用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另一方面互联网使个人更倾向于对社会成就做外向归因。对于上网群体内部而言,使用互联网进行娱乐、工作学习无法提升公平感,但如果把网络作为信息获取的渠道则会降低公平感,大多数人上网都是为了娱乐与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有企业存在原因的分析 ,指出了国有企业不仅要追求盈利目标 ,而且还要负担社会政策义务 ,而社会政策义务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提高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同时还增加了建立合理的企业治理机制的难度。对于一些国有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分离社会目标与盈利目标 ,或实现社会政策义务的外部化来减少社会目标与盈利目标的冲突 ,这意味着这类企业可以实行非国有化 ;而对于无法实现社会政策义务外部化的企业而言 ,则必须保持其国有 ,但同时可以通过引入竞争等途径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的文化意识普遍增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企业文化及其社会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一)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社会学,可以把企业文化的基本含义理解为:它是指作为企业的群体在共同参与企业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企业活动的各种"产品"体现出来的对该企业的社会本质和行为方式的共同意识.所谓企业活动的"产品",包括物质  相似文献   

16.
汪居扬 《理论界》2012,(5):174-177
波兰尼从实在主义经济人类学出发,提出了"有机社会"的概念,成为其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和重心,得以展开对自由市场的批判,也得以理解近现代社会历史的曲折变化。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有机社会"的概念应该得到重视和创造性应用,成为社会建设的思想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公平”的意义和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社会公平”的意义和定义王一多,孟昭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社会公平”越来越受到国人的普遍关注。应怎样理解和认识“社会公平”,如何在社会伦理关系、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等方面确立公平原则,对于当前我国政治体制、经...  相似文献   

18.
析市场经济改革中几个认识误区姜作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种种难以理解的经济现象。对此,人们归咎于市场经济改革,因而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因此,矫正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对于上下一心,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经济还原论解释妨碍着人们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而这种解释又根源于人们从理论哲学立场对于马克思哲学的解释。但笔者以为 ,马克思的哲学是对于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反叛 ,属于实践哲学传统 ,从而其社会理论也就不是经济还原论 ,而是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的互动论。从此立场出发 ,就能够合理地理解现代社会中经济与政治在互动中的发展 ,特别是当今的经济全球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改造思想的趋同和差异时广东近代以来,对于如何改造中国社会,人们有各种各样的主张。就毛泽东和梁漱溟而言,前者主张用革命、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这种主张的思想来源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农民战争,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