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朱熹研究的新创获———读《朱熹文学思想论》□凌佐义朱熹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文学家。他的诗文创作颇丰,有可观者。他也是一个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学批评、文学观念都具有独特的品性。然而,从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我们基本上以“卫道士”目之,对他持贬...  相似文献   

2.
李未醉 《兰州学刊》2006,(9):66-67,28
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诠释等方面都卓有建树。朱熹文学思想流传到越南,对越南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于杰出的思想家朱熹,应该说:他首先是杰出的哲学家,其次才是杰出的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但由于他在哲学方面的声誉太高了,以致于淹没了他在文学和诗歌方面的声誉,使得人们对他的文学和诗歌缺少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我以为在十二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朱熹的成就虽不足与陆游、辛弃疾并驾比肩,但较之于范成大、杨万里和陈亮诸人是毫不逊色的。故本文试图对朱熹的诗和诗论作一番探讨,以期进一步引起文学界对朱熹研究的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4.
林健民是菲律宾著名的华文文学家,其作品表现了他善良、正直的品格和不凡的艺术功力,他为菲律宾文学也为世界华文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春桃 《兰州学刊》2004,(4):244-246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诗学观念和诗歌创作与此有着很深的渊源。但是朱熹的诗学观念和诗歌创作超越了其理学思想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在探讨这一问题的同时 ,指出其理学身份对于诗歌创作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亦是著名文学家,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百年来学界对朱熹理学与其文学每一类别及文学著述的关系基本都有研究,并且不乏重要的见解,但也存在着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有所不足,因而缺乏从总体上打通理学与文学关系的深刻见解。这就要求我们跳出单一的视角和范围,从整个中国学术文、史、哲贯通联系的视域出发,结合时代与历史的发展来系统研究、深入探讨朱熹理学与文学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意义,以推动未来朱子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汤显祖的尺牍看其文学家个性精神孙爱玲文学是文学家个性精神的投影,文学家的个性精神在一定程度决定着文学的品位和价值,考察文学家个性精神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角度。明代伟大文学家汤显祖以其内涵丰富,卓立不群的个性精神,创作了具有不朽价值的伟大剧作,和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8.
试论王安石诗胡守仁王安石以一身而兼皙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成就是多方面的。现在我只论述他的文学,不涉及其余,而文学又只论述他的诗。王安石的诗继承了杜甫的诗歌传统。他对杜甫极端崇拜,在《杜甫画像》里,大大肯定杜甫的爱国爱民思想,说他虽遭遇坎坷,过着颠沛...  相似文献   

9.
林纾与桐城派、改良派及新文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纾在清末民初以古文笔调翻译了西洋小说189种,把外国文学大规模移植到中国来,促成了中国文学的巨变。他是古文家,颇为晚清桐城派“护法”,但他从不承认自己是桐城派,也不按桐城派的清规戒律行事;他虽是改良派康梁思想的认同者和回应者,但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书生”身份。古文家身份为他翻译传播新文学新文化的事业带来了特殊色彩,而以游侠自命的古文家更成了他晚年抗拒新文化新文学的主要因素。他对外国小说的介绍、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仿效西方文学的尝试,对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其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在另外一个国度常常难以获得作家和诗人那样的关注与礼遇,但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却在中国得到了真诚的赞赏、高度的评价和广泛的接受,这与鲁迅对他的倾心认同大有关系,其根本的原因是,勃兰兑斯对于丹麦文学的检讨对应着中国现代文学家对于本国文学的批判,他对于世界文学批评的贡献投合了中国现代文学家的批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聂子楠 《理论界》2012,(7):101-103
德里达作为一个出生在非洲的法国公民,西班牙裔犹太人,从他的自传《他者的单语主义》中可以见到其身份认同的窘境,他的哲学思考中深深地打下了这种认同游离的印记,他的解构,消解中心,祛除逻各斯中心主义,呼吁关注他者其实都是他对自己身份认同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蒋风是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唯一的一个儿童文学研究所的所长;中国唯一的一个以儿童文学教授、理论家身份出任过大学校长和省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的人;中国唯一的一个屡次出席华文文学国际学术会议的儿童文学家。他还是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儿童文学学会第一个中国籍会员。他巳经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纂的1988年版的  相似文献   

13.
月读 《快乐青春》2014,(2):9-10
沈从文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大师,他的文学作品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沈从文从小就喜欢读书,显示出了卓越的文学家气质。  相似文献   

14.
文学地域性虽然始终客观存在,但地域意识却需要共同想象和深度唤醒。地域作家的判定标准是作品而不是籍贯,要以此审视地域文学史写作。研究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域作家,要探究文学家族、文化人格、原型意象和其精神望乡,重视"乡邦文学"小传统,建构"地方性知识"。研究地域外籍作家,要以他者文化镜像打破本土地域文化与文学某种与生俱来的熟悉和由此产生的熟视无睹,诉求自我身份的比较确立。  相似文献   

15.
短信文学的勃兴与文艺学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文风 《河北学刊》2007,27(2):129-131
对于数字媒介时代文艺学的转型问题,欧阳友权从艺术活动主体审美动因的改变、电子化文本对书写语言诗性的解构、技术语境对艺术经典的消解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黄鸣奋认为,由电脑和网络带来的文艺学转型冲动,带来了范式更迭、观念革命、界碑毁弃、传统批判,为文艺学推陈出新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契机。张晶指出,媒介数字化使人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时空形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关系,使得人们不得不对虚拟与真实、主体与客体、创作与接受等重要审美理念进行重新考量。白寅从文学创作与接受主体的身份的视角,探讨了数字媒介下文艺学的转型,认为创作者身份隐匿消解了文学话语的公众性,而接受者身份的隐匿则阻断了正常的反馈路径,促使文学的传统构成形态出现变异。欧阳文风认为,与网络文学相比,短信文学进一步消解了传统文学惯例,进一步张扬了文学的自由本性,进一步推动了文学向民间的回归,并带来了文学观念的悄然转变。  相似文献   

16.
拥抱电脑:文艺学的转型冲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鸣奋 《河北学刊》2007,27(2):122-124
对于数字媒介时代文艺学的转型问题,欧阳友权从艺术活动主体审美动因的改变、电子化文本对书写语言诗性的解构、技术语境对艺术经典的消解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黄鸣奋认为,由电脑和网络带来的文艺学转型冲动,带来了范式更迭、观念革命、界碑毁弃、传统批判,为文艺学推陈出新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契机。张晶指出,媒介数字化使人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时空形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关系,使得人们不得不对虚拟与真实、主体与客体、创作与接受等重要审美理念进行重新考量。白寅从文学创作与接受主体的身份的视角,探讨了数字媒介下文艺学的转型,认为创作者身份隐匿消解了文学话语的公众性,而接受者身份的隐匿则阻断了正常的反馈路径,促使文学的传统构成形态出现变异。欧阳文风认为,与网络文学相比,短信文学进一步消解了传统文学惯例,进一步张扬了文学的自由本性,进一步推动了文学向民间的回归,并带来了文学观念的悄然转变。  相似文献   

17.
数字媒介下文论转型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阳友权 《河北学刊》2007,27(2):119-122
对于数字媒介时代文艺学的转型问题,欧阳友权从艺术活动主体审美动因的改变、电子化文本对书写语言诗性的解构、技术语境对艺术经典的消解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黄鸣奋认为,由电脑和网络带来的文艺学转型冲动,带来了范式更迭、观念革命、界碑毁弃、传统批判,为文艺学推陈出新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契机。张晶指出,媒介数字化使人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时空形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关系,使得人们不得不对虚拟与真实、主体与客体、创作与接受等重要审美理念进行重新考量。白寅从文学创作与接受主体的身份的视角,探讨了数字媒介下文艺学的转型,认为创作者身份隐匿消解了文学话语的公众性,而接受者身份的隐匿则阻断了正常的反馈路径,促使文学的传统构成形态出现变异。欧阳文风认为,与网络文学相比,短信文学进一步消解了传统文学惯例,进一步张扬了文学的自由本性,进一步推动了文学向民间的回归,并带来了文学观念的悄然转变。  相似文献   

18.
张晶 《河北学刊》2007,27(2):124-127
对于数字媒介时代文艺学的转型问题,欧阳友权从艺术活动主体审美动因的改变、电子化文本对书写语言诗性的解构、技术语境对艺术经典的消解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黄鸣奋认为,由电脑和网络带来的文艺学转型冲动,带来了范式更迭、观念革命、界碑毁弃、传统批判,为文艺学推陈出新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契机。张晶指出,媒介数字化使人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时空形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关系,使得人们不得不对虚拟与真实、主体与客体、创作与接受等重要审美理念进行重新考量。白寅从文学创作与接受主体的身份的视角,探讨了数字媒介下文艺学的转型,认为创作者身份隐匿消解了文学话语的公众性,而接受者身份的隐匿则阻断了正常的反馈路径,促使文学的传统构成形态出现变异。欧阳文风认为,与网络文学相比,短信文学进一步消解了传统文学惯例,进一步张扬了文学的自由本性,进一步推动了文学向民间的回归,并带来了文学观念的悄然转变。  相似文献   

19.
白寅 《河北学刊》2007,27(2):127-129
对于数字媒介时代文艺学的转型问题,欧阳友权从艺术活动主体审美动因的改变、电子化文本对书写语言诗性的解构、技术语境对艺术经典的消解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黄鸣奋认为,由电脑和网络带来的文艺学转型冲动,带来了范式更迭、观念革命、界碑毁弃、传统批判,为文艺学推陈出新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契机。张晶指出,媒介数字化使人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时空形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关系,使得人们不得不对虚拟与真实、主体与客体、创作与接受等重要审美理念进行重新考量。白寅从文学创作与接受主体的身份的视角,探讨了数字媒介下文艺学的转型,认为创作者身份隐匿消解了文学话语的公众性,而接受者身份的隐匿则阻断了正常的反馈路径,促使文学的传统构成形态出现变异。欧阳文风认为,与网络文学相比,短信文学进一步消解了传统文学惯例,进一步张扬了文学的自由本性,进一步推动了文学向民间的回归,并带来了文学观念的悄然转变。  相似文献   

20.
据《全宋诗》、《全宋词》、《全宋文》统计,宋代江西有作品传世的文学家共1359人。本文用历史人口学及人口结构学的方法,对宋代江西文学家的性别结构、身份结构及年寿结构进行考察。统计结果显示,宋代江西女性文学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且"家族现象"特征明显。进士极具创作活力,是宋代江西文学的一支重要创作队伍。僧道、宗室文学家的文学创作活跃,人均创作量高于宋代江西文学家的平均水平。60-69岁、70-79岁、50-59岁这三个年寿段的文学家在宋代江西文学中创作力最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