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党八十年来,党的三代领导人把马列主义党建学说同我们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并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建党八十周年之际,研究江泽民的党建思想,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江泽民党建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1、江泽民党建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首先,从国际上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十分明显,国际上各种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政治多极化…  相似文献   

2.
张垚 《山东社会科学》2005,2(10):153-154
毛泽东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党建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从思想上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显著特点。它的伟大之处在于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里如何锻造出一个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一系列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所蕴含的关于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原理和策略原理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从事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核心内容的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和发扬光大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党建理论的初步探析 ,可以看到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党建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但又各具时代特色 :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邓小平突出从制度上建设党 ,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全面体现了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领会和分析"三个代表"思想,指出它实现了对党的性质的哲学概括;实现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因素的相互关系中进行党的建设;实现了党建目标和现实途径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研究党的建设;提出了党建哲学问题等.最后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新世纪党建理论的研究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思想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提出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任务等 ,使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继往开来的理论纲领、政治宣言和衡量自身先进性的坐标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对我们党的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产物,它揭示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宝库。一、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内涵极其丰富,是从我们党的性质和使命、现状和未来的战略高度,全方位思考党的建设的智慧结晶,形成了一套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科学体系。所谓理论的科学体系,简单地说,就是若干具有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所构成的理论整体。具体一点来说,一个理论具有科学体系的形态,应该蕴涵三个基本的要素:一是有一个…  相似文献   

7.
赤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确定了下个世纪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措施.在面向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要完成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赤峰繁荣富裕文明的宏伟目标,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不渝地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和行动,更好地肩负起面向新世纪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8.
论邓小平对党建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邓小平对党建理论的新贡献李合敏党的建设理论的发展是和党的建设实践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在继承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建党思想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的二重性杨建国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四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决定》,拓宽了党建的实践范围和理论视角,给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时代特色。本文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存...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在理论上对党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是立党兴国富民的理论旗帜;<讲话>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地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讲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实现了创新突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党在新世纪伟大历史任务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拨乱反正中正式启动,邓小平党建理论初步形成。1992年春,南方谈话成为邓小平党建理论走向成熟的历史契机。一方面,南方谈话对党的思想建设作了理论总结和升华,邓小平党建理论得到重大发展。另一方面,“南方谈话”为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系统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邓小平党建理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在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上提出“关键在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拓展和深化了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在党的建设实践上 ,明确了党建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制订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 ,从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时期党的建设表现出理论建党、素质建党的新特点 ,创造了“三讲”教育的新途径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实践上使目的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达到…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既是方向,也是希望,更是力量。“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面向新世纪的宣传思想工作既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也赋予了重大艰巨的历史使命;既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力量,也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面向新世纪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深入学习并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高举旗帜,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4.
体系化是一个科学的党建理论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优化党的建设总体目标、总体布局、实践方略等方面的内容,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不断走向成熟定型。辩证审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建设中的"变"与"不变",可以更深入地探知继续指导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推进的启示:一是必须践行知行合一,增强党建理论与实践的动态耦合;二是始终坚持价值守正,彰显党建理论的人民性立场;三是牢固树立问题意识,促进党建理论的针对性发展;四是勇于借鉴他山之石,推动党建理论的开放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伟大工程。在此.回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党建工作及其取得了的成效;剖析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的面向新世纪的党建工作的成果;总结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党的建设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取得的新进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基本轨迹表明:这项伟大工程得到不断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作为老一辈革命家、政治家,刘少奇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一些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其理论内涵与精神实质,阐述它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建学说的坚持、丰富和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新世纪党建工作中的纲领性指导作用,提高我们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8.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推进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高屋建瓴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历史的证明,是现实的昭示,也是未来的呼唤。“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面向新世纪的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可以说,是我们党的新世纪宣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代表都十分重视党的建设问题,但他们关于党建思想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着力点是从思想上建设党,邓小平党建思想的着力点是从制度上建设党,江泽民党建思想的着力点是从能力上建设党,胡锦涛党建思想的着力点是从先进性上建设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代表的党建思想的着力点虽不相同,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他们的党建思想中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体现了党建理论的不断深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与建国初期西南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和优良传统与作风之一。建国初期,邓小平受命主政大西南期间,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些探索,不仅有利于当时形势下党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重大转型,有利于加强西南党的建设,也为后来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和理论准备,对于当前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亦具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历史经验及启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