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作家库普林创作题材广泛,主要描写底层人的生活,其小说中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对我国的现当代文学颇有影响.爱情小说是库普林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库普林对爱情的独特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类情感世界和存在问题的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2.
肖霞 《齐鲁学刊》2003,(4):100-101
张资平在日本留学十年 ,其早期浪漫主义创作深受日本文学影响。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 ,张资平以他擅长的笔法和题材展示了五四新青年的苦闷与觉醒 ,表达了他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种种生存本相。张资平早期的小说创作具有浪漫主义情调 ,应该是严肃而有特色的新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
农民性是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核心问题,如何书写农民性,书写什么样的农民性关系到农民题材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关系到文学与农民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问题。因此加强农民性研究,重建新世纪农民性的价值尺度,有利于当下小说的创作和批评。  相似文献   

4.
两部描写早期共产党人爱情生活的小说──《韦护》与《象牙戒指》比较邹午蓉二三十年代之交,丁玲和庐隐相继创作了描写早期共产党人爱情生活的长篇小说《韦护》与《象牙戒指》。两部作品题材相同,人物相类,情节相似,最初皆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比较研究一下这两部出...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最初几年里,小说创作也同其他体裁的文学创作一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批佳作出现在新中国的文苑中。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在爱情题材的小说中也明显地表现了出来,爱情描写简单化,严重影响了这些作品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6.
左翼作家和革命民主主义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 ,构成了192 7年~ 193 7年间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主流。受时代思潮和文学观念的影响 ,知识分子的方向转换和自贬自责成为这些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这些小说既区别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 ,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五四”文学的发展和超越 ,同时暴露出自身思想上的盲点和艺术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初,日本文坛在翻译和归纳西洋小说时所创立的小说题材分类概念传入中国,在中国产生了热烈反响,从题材上对小说进行分类成为中国近代文学理论探索的一个热点和焦点。尤其是政治小说、科学小说、侦探小说等题材的优先提倡,都受到了日本文学的直接影响;滑稽小说、社会小说、家庭小说、武侠小说等题材类型也和日本小说有密切的关联。同时,两国的相同题材类型的小说在理论和创作上又呈现出某些不同特点。由于中日两国近代小说的题材类型的革新和转型有着大体相同的背景,因而也出现了大体相同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题材类型划分的重叠交叉,新的题材类型的小说由严肃的启蒙文学演变为商业性的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8.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坛出现的"百花文学"中,一批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触及到了"情爱"这一建国初期创作题材的禁区,并承接了"五四"时期同类题材小说的人性主题.在政治语境较为宽松的环境下,这些小说透过文本叙事的裂缝传递出一种真实的个人性的东西,并隐隐夹杂着知识分子渴望建构独立人格的微弱呼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中国小说创作经历了百年发展过程.到2000年,中国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转折点,出现了三大终结和三个开端一是小说题材狭窄化的终结和小说题材繁富化的开端;二是创作方法单一化的终结和创作方法多样化的开端;三是典型定式化的终结和典型多种化的开端.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之际,那时中国的小说一定会在世界小说林中处于前列地位.  相似文献   

10.
于文夫 《兰州学刊》2012,(10):80-82,89
新中国建立至上世纪末,工业题材小说一直承担着弘扬时代精神、书写社会变革的重要任务。随着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新世纪后的工业题材小说创作也面临着困境与突破。曾经是文学主流的新中国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新世纪以来表现差强人意,出现滞缓,难觅多角度、全方位、分层次展现中国当代工业文明景观或深刻挖掘当下工人命运变化的精品力作。同传统工业题材小说相比较,新世纪工业题材小说的内涵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在生产空间、人物形象、创作理念、审美价值等方面发生了大的转变,厘清这些转变,对新世纪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突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施蛰存佛教小说创作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蛰存佛教小说创作心理透视唐正华佛教题材小说在施蛰存小说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现代文学表现佛教内容的小说寥若晨星,使施蛰存的佛教题材小说尤显突出。施蛰存的佛教题材小说主要有《鸠摩罗什》、《黄心大师》、《塔的灵应》、《宏智法师的出家》四篇。作者...  相似文献   

12.
解读《纯真年代》情感外衣下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江汉论坛》2007,2(8):141-143
伊迪斯·华顿的小说创作以真实再现19世纪末美国上流社会的生活而闻名于世.作为华顿最优秀的作品,《纯真年代》被认为是对作者婚姻观和本我的最集中体现.小说以贵族青年纽兰和埃伦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博福特的命运浮沉为辅,相互映衬,使一个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具备了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反映了内战之后美国社会最典型的时代特征.正是由于作家用看似琐碎的爱情题材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才使得这部小说历久弥新,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侠义小说是唐代小说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文人的创作心理,对唐代侠义小说的成因加以探讨,接着,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从题材内容、思想倾向等角度,对侠义小说在后世改编作品中所出现的嬗变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徐讠于小说创作一直交织着“现实”与“超现实”两类题材 ,但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则是渗透着作家情感体验和价值评判的同一母题 :爱与人性。徐讠于对人性三种形态的努力开掘和对两类爱情多姿多彩的刻画 ,成就了自己的文学史地位 ,也呈现出难以避免的创作局限。徐讠于小说“爱”的母题和“人性”的母题互为交织 ,共同构筑了徐讠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5.
梁玉敏 《学术论坛》2012,35(1):176-179
构思是小说创作的孕育阶段,包含许多微妙的心理机制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直接决定着小说创作的成败。文章对题材的选取、主题的提炼和故事的虚构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题材创作与中国现代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竹贤  李莉 《江汉论坛》2003,1(11):104-108
小城镇是中国现代小说重要的题材类型之一。小城镇题材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人情风貌和人物系列,展示了近现代中国“乡土”社会蜕变初期复杂的历史文化状态。将“小城镇题材创作”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对深化现代小说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爱情婚姻题材历来是女性作者永恒的创作题材 ,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不同时代的女性作者对于爱情婚姻的要求和理解也各不相同 ,这就形成了不同时代女作者笔下爱情婚姻主题的差异 ,本文以封建社会、”五四”时期、新时期为楔入点 ,试图说明女性作者爱情婚姻主题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 《故事新编》创作上的最大特色,是鲁迅对历史题材独特的处理方式,这是鲁迅独创的一个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历史、现实与幻想巧妙地交迭错综,形成了亦今亦古、古今合一的艺术画面和人物形象,使小说在对历史与现实的比较描写中,既批判了现实的坏种,又挖了他们的祖坟。这种融古铸今的笔法,鲁迅风趣地称之为。油滑’。其实,这种“油滑”体现了鲁迅鲜明的艺术个性,是小说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艺术风格的标志。茅盾对此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鲁迅先生以他特有的锐利的观察、战斗的热情和创作的艺术,非但‘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而且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这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和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鲁迅对历史题材的探索,早在二十年代初就已开始。在《不周山》创作之前,鲁迅正在编译日本短篇小说集。在鲁迅译的十二篇小说中,就有四篇是历史题材:芥川龙之介的《罗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成就方面的不相称是一个客观事实。文章通过对大量作品的阅读和研究,客观地指出80年代以来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的两个现象:即“匆忙立象”和“想像对现实考证的悖谬”,并对这一题材新的创作可能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少文 《北方论丛》2007,6(6):27-30
张恨水是一位典型的报人作家,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媒介化的特征,仅就创作的题材而言也清晰地显现了这一点。他出生于乡村,却执著于城市生活——他的小说几乎没有纯粹的乡村生活,而是集中于都市,而且就表现那个时代都市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而言,现代作家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