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美学中,上海社联副主席蒋孔阳先生的美学吸取众家之长,卓然为一大家。 前年蒋先生的文集《美在创造中》出版后,近期《蒋孔阳文集》、《上海著名学者文集·蒋孔阳卷》、《美的规律》、《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人是世界的美──蒋孔阳美学文选》五种著作也已经或将要陆续出版。这为全面研究蒋先生的美学思想提供了条件。 当我们即将跨入新世纪之际,学习蒋先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系统研究蒋先生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多方面的贡献,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蒋孔阳美学思想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孔阳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基础上,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以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逻辑起点,所建立起来的融汇中西、贯串古今、囊括史论的“审美关系论美学”,在美的本质、美学规律、美感特征、审美范畴、中西艺术等一系列问题上完成了卓越的理论建树,显示出开阔的理论视野和巨大的学术包容能力,对总结20世纪、面向21世纪的中国美学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是按照《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大系》的一些编撰要求,从蒋先生大量的美学论著中筛选而成的,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些文章或是在展示蒋孔阳美学思想的整体风貌上具有代表性,或是在蒋孔阳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中有着关键的铺垫性意义,或是在写作时较为投入的思情并茂之作,如此等等。当然,作为20世纪中国一位重要的美学家,蒋孔阳之所以能卓然自立,是与他的美学道路密不可分的。限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本刊和其他一些报刊在美学领域开展的对于实践美学的论争,不但持续时间长、参与面广,而且论争各方都以“学理的追求”为目的,表现了较高的学术品性,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这场新时期的美学大讨论,呼应着处在改革开放时代人们的美学观念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的深刻而巨大的变动。它既为90年代中国学术的繁荣添加了一个小小的景观,也为21世纪中国美学自身的突破,作好了准备。现在,这场讨论还在继续扩大与深化,显著标志之一就是,一系列与“实践美学”相关的新问题与旧问题,在深化了的认识中不断浮现。劳承万先生在本文中提出的蒋孔阳学派问题,便是其中的一个。它涉及到当代中国美学的学派划分问题、学派的元理论包括学派的形态特征、学派产生与构成的条件、学派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等等问题。对此,劳承万先生在文中一一作了可贵的尝试性探索,提出了他的一家之言。我们欢迎学界同仁本着科学求真的态度,就此发表各自意见,以期将实践美学的讨论引向更广阔与深入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蒋孔阳是较早把“比较”运用于美学研究的一位学者。他的中西美学思想比较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与比较中西的艺术和美学、克服片面性。文章进而归纳了蒋孔阳中西比较研究中四组重要范畴 ,它们是 :和谐与和、真与诚、自由与自然、形似与神似  相似文献   

6.
蒋孔阳和他的美学思想既有深厚的古典底蕴,又具有深切的现代性意蕴。本文从逻辑起点上的现代性、美与创造同生同息、美学观念的开放性以及合理化的问题意识四个方面探讨了蒋孔阳美学思想中的现代性意蕴。  相似文献   

7.
美学家蒋孔阳先生的治学之道李衍柱197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蒋孔阳先生。从此,蒋先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他每有专著问世,总是要惠赠给我一本,我写的几本书稿,他都给以热情地支持和鼓励,并在百忙中或者病后刚愈,就给我的书稿写序,写书评。我们曾一起爬泰...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蒋孔阳学术与道德的三个显著特点 ,它们是 :一 ,不停地探索、不断地升华 ;二 ,学贯中西 ,融汇古今 ,力求整体的把握 ;三 ,科学的客观态度 ,力避主观的门户之见  相似文献   

9.
蒋孔阳:实践美学的总结者与终结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辉 《江汉论坛》2006,3(6):121-124
蒋孔阳实践美学观的基本逻辑理路是:实践产生审美关系,美在审美关系中,美感是对美的反映,自然美是美的一种形态。蒋孔阳综合了前人的实践美学观,是实践美学的总结者,但这种综合使实践美学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弊病,并无力回应现代性审美活动的挑战,因此,实践美学已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0.
蒋孔阳的美学——还原为审美现象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孔阳有一个较高的逻辑起点,一开始就将美学与艺术学做了区别,确认美学的对象是审美关系。所谓审美关系有双重含义,一是作为无自己定性的派生性概念,一是作为有自己定性的本原性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并存,表明蒋孔阳美学存在着深刻矛盾。蒋孔阳美学的精华处是从后一概念出发,将审美关系当作一种方法论,对美与美感作出的分析,及所提出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这样富有创意的命题。蒋孔阳美学通过审美关系的讨论,将美还原为审美现象,从而摆脱了实践美学所面临的二元论的困境,走向了一元论。  相似文献   

11.
“多层累的突创”说是蒋孔阳先生对美学的一个重要贡献。这一思想兼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同时也涉及到了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他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出发,以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为基础,兼采众长,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加以论证,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多层累的突创”说,不仅解释了美的形成和创造的缘由,而且揭示审美意识历史变迁的基本规律。在《美学新论》中,他的“多层累的突创”说在美论和美感论中前后呼应,相互印证,构成了一个严密的、自成一家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段时间是我学术研究的最佳时期。”谈起他的治学道路,蒋孔阳先生十分感慨地讲出了这句发自内心的话。的确,近年来是蒋先生学术研究上的丰收时期。集中阐述他的美学基本观点的论文集《美和美的创造》、研究西方美学史的力作《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集《形象与典型》等著作相继问世,他还撰写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美学和文艺理论方面的论文。蒋孔阳先生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功底。尤其对于中国和西方的文学、美学和文艺理论有很深的造诣,早在五十年代,就已经  相似文献   

13.
蒋孔阳是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与时俱进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实践美学的主要代表,还是新实践美学的开启者。他的美学思想体系可以概括为"实践创造美学",实践创造美学的集中表现是《美学新论》。实践创造美学,从审美关系出发,以实践为逻辑起点,把美归结为多层累的突创和恒新恒异的创造,把美界定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开放性的美的本质系统。蒋孔阳的德国古典美学研究是中国当代美学的重要思想资源,也是实践创造论美学直接连接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中介,还是促进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蒋孔阳的先秦音乐美学思想研究开辟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研究的新天地,综合研究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儒道互补显著特征,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特征及其在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表现。蒋孔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建设工程的主要设计师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蒋孔阳的《美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是蒋先生半个世纪以来对社会、对人生、对美的观察、体验和探索的一个总结,也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我认为《新论》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视角高,方法新。蒋孔阳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世界美学史和文学艺术史。把美学放在世界范围内来研究。蒋先生《美学新论》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与繁荣当代中国学术,学派建设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今日中国必将出现一个以大师辈出、百家争鸣、学派林立为主要标志的学术繁荣时代。为此“当代中国学派建设”专栏,旨在为这样的时代的到来做一些灌溉、培土的工作。本专栏重在“建设”两字:凡能自成系统、自圆其说的原创性学说,都可开展平等的讨论与争鸣,而学派正是凭借这种讨论与争鸣逐步地形成起来。  相似文献   

16.
美的创造,是蒋孔阳先生在1980年发表的《美与美的创造》中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课题提出来的。蒋先生说:对于文明的人类来说,美“是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文化生活的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因此,“人类是怎样创造美的”,就应该成为美学的一个课题。这个课题的确立,突出地表明了蒋先生美学研究注重现实实践和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7.
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思想 ,既属于他的时代又超越了他的时代 ,具有很强的超越性和未来意义。一、亦中亦西 :超越二元对立模式的对话思维方式中国当代美学研究 ,深受西方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主观派美学和客观派美学 ,就是典型的代表。虽然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美学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社会派美学 ,试图通过主观性与客观性、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来消除主客观的对立 ,但由于两者都受到“主客观两极切分的束缚 ,担心有美的主观论之嫌” ,仍未走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① 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思想 ,虽然也有人将其归入第四派———社…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早期文学理论话语建构经历三个阶段:自上而下对文学理论话语内容的选择;国家通过知识分子思想引导和改造,在精英阶层完成理论内容的初步接受,进而完成外国文学理论的初步中国化;由知识分子撰写基础读物,将经过筛选的文学理论话语内容传播到全国。由此,苏联的季靡菲耶夫文学理论成为新中国文学理论的主流话语。作为此接受过程的历史遗留物,蒋孔阳的《文学的基本知识》很好地完成了新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建构和传播任务,但其同时与新理论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作了不遗余力地斗争,其独立精神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19.
文艺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不是一个什么新问题,而且历来都是论争的焦点,是两种不可调和的世界观对待文艺的根本分歧所在。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文艺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并且从来都认为“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平行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种观念在大部分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中间也是解决了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还持着怀疑的态度,或者虽然在理论上承认,实际上仍然以为文艺不一定都是有阶级性的。在他们看来,不管怎样,文艺有它的特殊性格,就不一定都有阶级性。这也正是反映了文艺战线上的复杂性。去年12月号的《学术月刊》上发表了一篇  相似文献   

20.
汪济生 《社会科学》2004,(6):122-128
作为我国实践派美学的主要代表 ,蒋孔阳先生列述过动物和人的“本质力量”的种种不同。本文通过选取其中之一 ,对照科学和事实 ,进行多层次的分析 ,指出实践派美学的理论基础已经离科学和事实太远 ,急需调整和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