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撰写的《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一书,最近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反映了作者对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最新观点,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过重温、梳理、归纳和提炼《农业与工业化》关于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问题的有关论述,发现张培刚先生在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早期研究中,有许多前瞻性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前瞻性研究,对理解和分析当前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堪称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热的课题。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著述中,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行政学院顾乃忠教授所著的《历史决定论与中国现代化》一书,从唯物史观出发,对诸如历史发展是单线的还是双线或多线的、中国现代化的本质和发展目标、东西方文化的关系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全新的、科学的阐释,因而具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一、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历史决定论与中国现代化》一书,从对历史决定论的诠释人手,阐述了由生产方式的发展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发…  相似文献   

4.
正当国人远渡重洋到西方学习发展经济学时,一位来华讲学的世界银行学者告诉我们:“发展经济学的创始者是你们中国人——张培刚。”现任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张培刚教授早年在哈佛大学学习时以他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为东方人第一次赢得了威尔士奖,并在1949年作为“哈佛经济丛书”之一出版。尽管这本书在国外享有盛誉,但我们是在1984年才看到中译本的(《农业与工业化》的上卷《农业国工亚化问题初探》,以下简称《初探》)。  相似文献   

5.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回顾与再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四十年代中后期,张培刚教授在留美期间所著《农业与工业化》(此书中译本直到1984年才由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一书,是最早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的专著。四十多年过去了,重读张先生的著作,并把他当时提出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现在的西方发展经济学一些成熟观点相互比较和印证,就会发现:经过不断演进的西方发展经济学,在许多方面是张先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李世家同志文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第三部份,摘刊如下,以飨读者。——编者) 新民主主义社会,本来应是一个相当长的社会历史阶段,这是为其重大的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历史任务决定的。因为,且不说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长期性,就是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具长期性。尤其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一、工业化进程对农业的挑战人类经济发展史和经济理论都已表明: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工业化不仅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工业化进程的某些阶段,特别是早期阶段,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配置的产业障碍,工业化进程往往对农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增长都曾经历了一段停滞乃至萎缩的时期,如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①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尽管起步较晚(60年代初期),但由于一开始便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的重工业化发展战略,使得作为传统产业的农业…  相似文献   

8.
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 ,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将马列主义的工业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系统论述了为什么要实现中国工业化和如何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问题 ,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思想体系。毛泽东工业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集中回答了中国如何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的历史性课题。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今天 ,我们重新回顾毛泽东关于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重要思想 ,对中国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完成工业化的艰巨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思想的第一次飞跃,其标志就是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提出;第二次思想的飞跃则是从扩大研究范围、改进研究方法入手全面改造西方发展经济学,创建我国新型发展经济学。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始终是发展经济学不变的主题,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则是新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张培刚关于中国问题研究的"六论",即"猴子变人论"、"历史幽灵论"、"多元经济中国——历史教科书论"、"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论"、"武汉小康论"和"牛肚子理论"等意蕴深远,对拓展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视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研究农业国家或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发展经济学(尤其是以发展中大国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必将涉及发展中国家经济进步的各个方面。诸如,经济增长的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以及以提高生活水平、消除贫困、减少失业和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化等目标为具体内容的社会福利的提高和改善等等方面。而农业工业化则是贯穿经济起飞的经济发展,影响全局,决定上述诸方面转变成败的关键。因此,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就成了经济发展初期全部问题的核心,从而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也就构成了发展经济学早期研究的全部内容,乃至今天也仍然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  相似文献   

11.
张培刚教授的《农业与工业化》一书已经发表45年,但这部著作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并没有过时。如该书关于工业化的定义的论述,关于工业化连锁运行机制的论述,关于农业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结构与制度的变化的论述,关于工业化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的论述,关于工业化的进展程序和阶段、速度的论述,关于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论述,如此等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西方发展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与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视角,评述了张培刚早在40年代就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主题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思想,包括:(1)关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2)独特而全面的工业化定义;(3)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在工业化中的“先行官”作用;(4)工业化的发动因素与限制因素;(5)工业化的程序、阶段和速度;(6)工业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7)关于引进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文章最后还评析了张培刚关于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的构想及其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我国政府面对既要完成好工业化又要信息化的双重任务 ,审时度势 ,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如何利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内在关系 ,使它们实现互动发展 ,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加速工业化进程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拟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推动湖南的现代化方面 ,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要加快湖南现代化建设 ,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一个综合发展的概念 ,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传统农业经济为主导向现代工业经济为主导转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最近,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所著《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书的中文本。该书是作者于194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所写的博士论文,曾获该校1946~1947年度最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  相似文献   

15.
一部研究社会生产力理论的力作──评余少波教授新著《社会生产力新论》陈章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余少波教授的力作《社会生产力新论》,(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是华南师大哲学所组织策划"社会历史哲学"系列中的一部著作。《新论》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思言 《天府新论》2000,(4):91-92
由王永锡教授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的《中国市场经济论》一书,以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我国近年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实践进程,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认识,对中国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选择、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法律规范、中国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保险、农业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经济和国企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该书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在于将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在借…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在这个讨论中,除了对农业现代化本身的探讨外,又提出了农业产业化问题。那么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界定如何?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怎样?对此学术界观点各异。本文试图从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出发,阐述农业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二者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阶段问题。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从…  相似文献   

18.
工业文明正处于困境之中,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无法持续.目前,我国面临着现代化建设模式的重大转型,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工业化转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对发展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理论探索的"B模式理论"和"新工业化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们为新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展现了新的方向,更为处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视角.  相似文献   

19.
工业文明正处于困境之中,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无法持续。目前,我国面临着现代化建设模式的重大转型,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工业化转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对发展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理论探索的"B模式理论"和"新工业化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们为新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展现了新的方向,更为处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一部弘扬中华民族凝聚精神的力作──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民族史学理论问题研究》童敏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的民族为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为着统一的多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