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邓佑文 《东岳论丛》2012,33(4):172-179
实证上,相对人行政参与权既在我国制度形态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有所体现,也存在于实践形态的行政法律关系中并已产生一定效用,这说明行政参与权已是行政法律关系新的权利要素.应然上,相对人行政参与权的享有,一方面会与相对人其他权利重组,构成新的权利结构,形成对行政侵权的制约和对行政授益的合作,从而保护和实现相对人实体权利;另一方面,也会引起行政权的变化,形成新的行政权结构与运行模式,且会增设行政主体的义务,从而促进行政权运行的合法性、正当性和效率.因此,行政参与权改变了传统行政法律关系,形成参与式行政法律关系新的权利义务模式,是对传统行政法律关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时效,是法律规定的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期间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时效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因为它是根据法律的规定,以一定的事实状态(对物的实际占有或对债权的不行使)的不间断地持续存在和一定的时间经过和到来为条件,从而产生权利的取得和消灭的法律后果。因而,时效又是构成原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3.
行政实体法是行政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实、实体、行政实体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 ,而行政实体法是指规定行政法主体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相似文献   

4.
邓佑文 《学术界》2012,(2):38-47,282,283
参与式行政是当代公共行政兴起的新的行政模式,赋予行政相对人行政参与权是参与式行政的根本标志。行政参与权改变了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地位,重构主体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转变了主体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目的,变化了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存在方式,形成了新型行政法律关系,亦即参与式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恒  所静 《学术研究》2004,(12):47-51
我国法律对行政法律规范规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上的多方面的监督制度, 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致现阶段我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有效的对行政法律规范的监督机制。行政诉讼中行政法律规范的适用体现了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一定的审查, 本文主张应当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行政法律规范的适用性审查制度, 并认为这是一种与我国现行宪政体制和司法实践相适应的具有特定内涵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规划的司法救济空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珠 《学术论坛》2008,31(1):138-142
行政规划的司法救济应该是指直接针对规划本身提起的诉讼,而不是针对规划后续行为的诉讼.这样可以尽可能地把纠纷解决提前,避免相对人更大的损失.由于行政规划是对未来蓝图的设定,因此它并不直接产生、变更或消灭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但是有些规划足以恶化当事人的权益状态,应被视为具有法律上纠纷的实益,具有争讼的成熟性.应结合规划的特点确定受案的范围,并尽可能地给相对人更大范围的权益救济.我国尚没有直接针对行政规划的诉讼,实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税务行政赔偿是我国税务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方面。所谓税务行政赔偿,是指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一定损害,因而由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拟就税务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及如何预防等进行探讨。法律关系的构成必须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两个部分。所谓实质要件是指构成某种法律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法律规定的条件。构成税务行政赔偿,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实施了税务具体行政行为。这是行政赔偿的必备要件,…  相似文献   

8.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实施的不产生法律效果,但事实上可能会产生一定法律后果并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的行政行为.基于“无行政处分即无法律救济”的诉讼原则并囿于“具体行政行为”的限制,我国一直将可能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事实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范围之外.然而,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行政法学发展的历史趋势,并且国内已经进行了相关尝试和探索.因此,可以从放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原告资格、增加判决类型以及建立行政事实行为的调解制度等方面构建行政事实行为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人员的道德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所处的社会已经分化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在私人领域中,经济人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活动可以自然地生成权利义务休系的总体,进而实现经济人的道德价值确定。公共领域中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如果说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不仅不是恶,而且能够最终在权利义务的总体中转化为善 ;那么,行政人员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公共权力的主体,他的行为如果不是善的,就必然是恶的。所以,行政人员的行为体系不仅需要建立在法律制度的外在性规定上,而且需要在行政人员的道德价值确定上保证行政人员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现代行政法的使命在于保证行政权行使的合法性,使行政管理符合于国家的要求,又使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免受违法行政行为的侵害或在被侵害之后又能得到救济。它不只是消极地作为“煞车器”制止违法行政行为,还应积极地排除行政机关的不作为,引导并促进行政权的积极行使。行政机关不积极地依自己的职责为一定行为或明示否定为一定的行为的状态,即是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如果法律规定该行政机关在满足一定条  相似文献   

11.
行政强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强制措施是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可诉具体行政行为之一,也是我国行政强制立法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在我国行政法理论和实务中,围绕行政强制措施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和模糊认识。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规定,一方面使行政执法者拥有了排除妨碍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也使行政强制措施被置于复议机关和法院的监督之下。对行政强制措施产生认识分歧的原因有: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规定留有弹性空间;行政法理论对实践中使用的各种强制手段缺乏理性的总结和归纳;法律引入行政强制措施时未考虑与既有概念的协调。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可诉,取决于它是否为一个独立完整和已经成立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取决于它与相对人权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法律产生于經济基础并作用于經济基础法律是不可以离开經济、政治来孤立地考察的。沒有国家,就沒有法律;沒有一定的物質生活关系作为基础,也就不会有法律这样的上层建筑。馬克思說得好:  相似文献   

13.
法律解释是司法实践的重要环节。从行政关系本身所固有性质、特征和职能出发来阐释法律现象和法律关系, 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市场化改革需要对行政管理进行改革, 以及它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我国在 2001年正式成为了WTO成员, 意味着一系列的制度变革更具有透明性和开放性, 特别是管理市场的行政方法和法律手段要及时地作相应的配套改革, 这既是履行加入WTO时所作的承诺, 也是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要求。成功应对WTO需要国内法与之相配。从法律解释的性质出发能更好地阐释WTO与国内法律制度变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破产法律关系的概念 所谓法律关系,是指主体间根据一定的法律规范,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形成的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它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由一定的事实所引起(法律事实)。有的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只需要一个事实;而有的法律关系则需要几个事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刑法身份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定罪量刑具有影响的一定的个人要素或一定的单位附属条件.它可以分为自然人刑法身份和单位刑法身份.自然人刑法身份指法律规定的,对定罪量刑具有影响的一定的个人要素;单位刑法身份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定罪量刑具有影响的一定的单位附属条件.自然人身份犯则是指法律规定的以实施犯罪的自然人在行为时所具有的自然人刑法身份为定罪要件或法定量刑情节的犯罪.在解决不同种刑法身份者共同犯纯正自然人身份犯的定罪问题时,应当综合评价各种学说,结合"犯罪构成符合说"按照法条竞合的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16.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主体作出的具有义务内容的行政决定,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强迫相对人履行的法律制度。行政强制执行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促使相对人及时、完全地履行行政义务,是实现行政管理高效率的一种强有力手段,它将成为行政法学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仅就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作一论述,以求教大方。 一、行政机关是行政强制执行的唯一主体  相似文献   

17.
预售房是指房屋开发商对将要投资建设的商品房 ,在履行了一定审批手续并实际投入一定比例的投资后 ,在实际建成之前出售 ,由买方预交全部或部分房款 ,由房地产开发商按照预售合同统一建房的行为。预售房的主要特点就是先交线后交房 ,双方的权利义务产生的时间不一致。因此 ,从房屋预售合同订立时起买卖双方的地位便不对等 ,合同的履行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开发商的商业信用 ,从而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合同适当履行率低 ,不履行合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以及合同无效的纠纷相当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条规定 ,违反法律…  相似文献   

18.
<正> 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理论问题。从我国民事诉讼的社会主义本质出发,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有关规定和我国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经验,对这一问题加以科学的研究,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 举证责任,就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确认的事实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也就是,在当事人确认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前提下,由当事人各方对于这些已确认的法律事实,履行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义务。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一规定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当事人提出自己的主张,即确认某些法律事实,是举证的前提条件,这些主张是举证的对象;第二层含义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加以证明,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现行法当中,将服刑人员与监狱之间的权利义务争议排除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这一规定并不利于服刑人员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障,更不符合行政法治原则.通过以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为分析的视角,指出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不合理之处,并初步探讨对于服刑人员的权利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规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规则是指立法者将具有共同规定性的社会或者自然事实,通过文字符号赋予其法律意义,并以之具体引导主体权利义务行为的一般性规定,它是法律规范中关于人们行为的直接指南部分。法律规则具有生产主体国家性、针对对象概括性,制作方法技术性、内容上的规范性以及基本功能上导向性和预测性的特征。在法律规则构成要素上,本文倡导“新三要素说”,主张法律规则的要素具体包括条件预设、行为导向和处置措施三个方面。法律规则作为法官审判的依据,与司法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具体说来,两者的关联可以被总结为下述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法律规则是司法的主要规范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司法又可以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