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历史规律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孝哲 《天府新论》2000,42(5):33-35,,41,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但是,社会历史规律并非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而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之综合性表现,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社会历史规律随着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生成,并且依赖于它们的存在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 社会运动是具有两重性历史过程.一方面,它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它只服从必然性的规律,而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而它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自在的运动.这个过程确定地显示了社会运动的合规律性与必然性.可是,社会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物质的自然历史过程截然不同,它的客观性是建立在主体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这种实践活动又是由包括目的要素在内的主观意志的驱使而产生的;主体是社会运动的载体,因此,另一方面,社会运动又是主体的运动过程,它具有主体性,并从而具有合目的性与合理性.社会规律正是通过人的合目的性活动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林剑 《学术研究》2015,(3):1-8,159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究竟存不存在历史规律,这历来是哲学历史观中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承认历史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也是承认历史规律的。但不同的历史观对历史规律有不同的理解,历史上大多数的决定论者都对历史规律诉诸神学的与唯物主义的理解,唯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历史规律问题上既坚持历史的决定论,同时又赋予历史规律以实践唯物主义解释。人的社会、社会历史、社会历史规律都是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生成的,因而对社会历史规律也应赋予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社会历史发展之所以是有规律的,原因在于人的实践活动是有规律的。社会历史规律虽然是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生成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创造与改变历史规律,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一旦形成也具有客观性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社会历史的发展不仅是有规律的,而且社会历史规律的展开表现为历史进步,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最终动力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历史之所以表现为不断进步,原因在于人的实践是不断发展、实践能力与水平是不断提高的。社会历史规律是有客观性的,人们不能任意地取消与改变规律,但正确地认识与把握历史规律可以充分利用规律积极的方面,减轻历史负效应对人们造成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人的意志与社会规律的关系问题,既是困扰着人类实践的重要难题,也是困扰着社会哲学和意志论的“根本难题”。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无法完满地解释下列形式上的悖论:一方面,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而人们的行动总是有意志的;另一方面,社会规律又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实际生活中,从客体或主观意志出发而不是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去理解人的意志与社会规律的方法,既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合理地解释和改变世界”的现实需要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5.
论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邱亿通社会历史既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又渗透着人类自觉的价值追求。因此,要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就必须研究历史必然性的实质以及人类价值活动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考察历史规律与价值选择的关系。一历史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组成...  相似文献   

6.
社会运动是服从于一定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人们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物的关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它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如同自然界受着自然规律的支配一样,社会历史受着社会规律的支配。因此,社会运动实际上是无人格的自在拓展,是一种客观的、必然性的运  相似文献   

7.
物质生产是人类创造历史的最基本的活动。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为了使物质生产得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必须结成特定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我们对于生产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只停留在与所有制相联系的关系的探讨上,当代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从新角度来探索这一问题,否则我们就无法说明当代社会变革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历史最佳选择的理论与实践谭晓梅历史过程总是表现为两个方面:客观方面——自然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过程;主观方面——为我的,被主体的意志参与的历史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主体参与历史过程的核心表现就是“选择”。所谓历史选择(又称社会...  相似文献   

9.
关于特定的存在和规律,前者是人们进行某门科学研究的对象,后者是该门科学研究中人们苦苦求索的根本目的.至于美的存在和美的规律,学术界某些同志至今仍坚持一种“规律”和“人”对立的观点,似乎只要一提到规律,在不具体分析是什么样的规律之前,就可以一古脑儿地断定其“不以人为转移”.其实,哲学论证中提到的人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这里,要分清的一是指对规律进行研究并试图作出正确表述的认识主体的人;一是指历史具体地活动着的人(包括人的群体和个体).规律不以人为转移说,指的显然是后者.事实上,对于科学认识主体的人来说,客观世界的规律确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但却不能因此就说凡规律都与人无关.美的规律,恰恰就离不开审美的人,离不开阶级的、民族的、时代的人;现实的美,恰恰就以历史具体地活动着的阶级的、民族的人为转移.对此,美自身的发生、发展史已提供了许多无可怀疑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但这并不表明人的活动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就创造了社会规律。社会规律作为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自始至终存在、贯穿并规定人的实践活动。社会规律对于人的实践活动来说 ,是与生俱来的 ,必然的。社会规律对于人的活动的全部约束力、对历史进程的全部规范力 ,正是人类历史活动本身的内在规定性。人的主体因素只能认识、顺应、利用社会规律 ,而不能创造、改变、消灭社会规律  相似文献   

11.
论实践活动的情感意志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践创造活动中,人是以自己的整个身心、灵肉、全部本质力量去改造对象世界的。因此,人所发动的实践活动对程,既不同于自然物之间的纯粹客观化的运动过程,又与动物同周围世界之间的纯粹本能化的活动过程有本质的区别。人的实践创造活动既体现物的原则,又体现人自身的原则;既存在着物质的运动规律,又包含着精神的活动规律;既涉及到自然世界,又关联到社会和历史。因此,人的实践创造活动有着诸多基本特点。过去,人们一般从客观性、能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角度去界定实践的特点,而忽视了实践自身所独有的内在性特点和实践主体的丰富特性。对于实践自身的内在特性笔者已有诸多论述,此文只侧重谈实践主体的基本特性——情感意志律。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违背了社会规律,带给我们的只能是类似“经济倒退”的惩罚。然而,规律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体的实践行为,做为社会主体的人不是历史的旁观者。他  相似文献   

13.
历史有多种多样,如宇宙自然史、科技史、各门学科本身的历史,我这里所讲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因此,这里所说的历史学,也就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规律的一门学问,亦称历史科学。 社会发展过程和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有一个显著的区别,那就是后者没有人的意志和活动参与其中,前者则是千千万万人的意志和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的首先一个意志就是,肚子饿了要吃,身上冷了要穿衣蔽体,等等生活需求,于是有了生产活动,于是不断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以求较高的经济效益,于是出现贫富不均,出现阶级、阶级斗争,……等等。人们的意志复杂了,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不承认唯物史观是历史决定论,或把唯物史观等同于历史目的论,其实是对唯物史观的误读。马克思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这就为历史决定论奠定了科学依据。唯物史观不是从主观目的出发去展开历史必然性,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去演绎历史发展规律,而是从“社会存在”出发去寻找历史必然性的依据,并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唯物史观揭示了决定人的“动机”和“目的”背后的物质根源,因而与历史目的论划清了界限。人的行为有主观动机,但历史演化并没有主观动机;人的行动有主观目的,但历史必然性却没有主观目的;人总有自己的目标追求,但历史发展方向却并不是由人的目标追求所决定的,因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厘清“历史合力论”“主观能动性”“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以及“机械决定论”,有助于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们在社会规律认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对规律的确定性僭妄 ;对纯粹“客观”规律的诉求 ;唯理主义倾向 ;过分强调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的差别。人们对规律的把握只能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任何超历史的规律从根本上讲都是不存在的。客观性即主体间性 ,人类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自己的特征 ,只能确认自身的状态。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之间有内在统一性。考察历史发展规律必须联系具体的历史发展时期 ,否则极易陷入抽象的思辨和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文化以来自实践的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以传统文化为表达形式。时代精神作为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主观反映,一旦通过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表达出来,便具有塑造社会经济制度,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乃是精神化了的社会物质力量,是社会生产力对经济制度的决定作用的体现。以此来解释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且得出关于人类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正> 1988年第3期《齐鲁学刊》刊登了张瑞甫同志《规律不能创造、改变、消灭吗》一文。文章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说明规律不能人为地创造、改变、消灭的传统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我们认为,该文的一系列的逻辑推理都是混乱的,因而结论也不能使人信服。所谓“人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说的是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物质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物质运动具有客观性,事物过程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规律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客观地存在着,并且必然起着作用,其作用的结果也客观地存在着。只要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必然得出物质运动规律客观性的结论。“创造、改变、消灭”是人们在主观意识支配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实  相似文献   

18.
人的目的、意志与社会运动关系新解张文喜社会运动的轨迹是在多种社会要素包括人的目的、意志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拓展的。这种轨迹是在众人的活动所形成的合力中实现的,但却又有着不以活动中某一个个体、集团的主观愿望和意志为转移的驱力和动型。当认识和顺应了这种总体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实践的本质是人类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对象来满足自身需要,创造自己历史的感性历史活动。实践的形式有内容形式、时空形式和关系形式。实践有客观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主体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相统一;能动的主体对象化和客体的主体化相统一;超越性和社会历史性相统一;以及社会意义属性这四方面基本特征。实践还具有客观决定主观,主观适应客观并通过主体的能动作用来支配客观;社会实践力决定社会实践方式,社会实践方式决定实践的关系形式,实践的关系形式作为实践条件又反作用于实践;根本性实践决定其他实践,各种实践又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影响等多种规律。各种实践规律的综合构成历史的总规律或总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人的选择性是人的活动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在社会发展中,人的历史选择虽然受制于必然性,但同时又是人类创造历史活动的重要环节。社会规律通过人类的选择活动来实现,人类的选择活动使历史表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曲折性。尤其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不仅否定了机械决定论,而且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表明,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选择活动,就一定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一我们讲主体的历史选择,是以承认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性为前提的。马克思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