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与道德观念更新赖达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道德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道德观念更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些传统道德观念仍可保留,哪些道德观念需要更新,哪些新道德观念必需确立,以及道德观念更新的原...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和道德观念的有力支撑。而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又需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保证。辩证地把握公民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运行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结合;二是“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三是“以德治民”与“以德治官”相结合;四继承传统与借鉴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仇旭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客观上要求新的道德观念与之相适应。反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尤其是对各种错误道德观念的科学批判,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故本文作一探索。一、道德建设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道德教育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定 ,对人们深层次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新的挑战 :市场经济促进新的道德规范的产生 ;直接冲击乃至部分改变了旧式自然经济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习惯 ;更新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荣辱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全社会必须奉行公平、平等的道德规范。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摇篮 ,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应培养学生的“义”“利”统一的道德价值观、开拓进取的道德行为方式和自主自强的道德人格模型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有力地促进了人们道德观念的更新,在功利观上,由重义轻利变为义利并重;在公私观上,由崇公抑私变为公私并重;在贫富观上,由安贫乐道、平均主义变为勤劳致富;在消费观上,由紧缩消费变为适当消费.这些道德观念的更新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反过来,这些新的道德观念对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完全确立和健康运行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7月份开始,我们在全公司广泛开展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教育。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四德”教育的紧迫感,加大了教育的力度。一、“四德”教育是新时期企业的重要任务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职工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既有积极方面的变化,也有许多不容忽说的消极方面的变化。因此,努力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既重要又紧迫。一是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信息     
市场经济既不姓“社” 也不姓“资”,为什么还要 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既不姓“社”也不姓“资”,是针对一种传统的观念而言的,即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把计划经济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实际上,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情态,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不解.有的放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理论,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以人为本,积极推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对促进法治社会的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分析王小锡由于一些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运行过程看作是“纯经济”的现象,他们不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本质,不懂得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是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致的。故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纯地理解为“大把赚钱,...  相似文献   

10.
道德失范现象探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失范现象探源与对策林松邓小平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了人的道德观念的更新和发展,但有些人也会产生道德失范现象,甚至道德沦丧,走向违纪违...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转型时期道德的双重变异与重建李福海一、“爬坡”还是“滑坡”,应该如何评估我国目前的道德形势?一定的道德观念是一定的经济生活的反映。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人们的道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人认为,现在干部腐败现象严重,全社会盛...  相似文献   

12.
从道德层面看,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自由人联合体”分别对应于古典家族—个人主义、融主体精神与利己主义为一身的现代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一般来说,“三大社会形态”的历时性存在使与之相应的道德观念表现为依次更替的过程。但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是“三大社会形态”同时存在,由此在道德领域出现了多元道统的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基础上,多元道统的斗争与融合,展现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作为这一过程的结果,一种兼容集体主义、主体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新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终将出现。  相似文献   

13.
将“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创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通观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包括以下基本观点: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在于是否搞市场经济的观点。邓小平同志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那么社会主义是什么呢?小平同志多次讲过,一条是公有制为主体,一条是共同富裕。二是市场经济是一种发展生…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变革与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形成陈国柱,舒伟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必然导致现实的人的巨大变革,而现实的人的变革又首先体现在观念,特别是道德观念的变革上。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对过去和现存的一些道德观念的否...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李长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涉及各社会层面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促进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给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带来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我国...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道德观念存在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变化 ,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 :另一方面 ,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反过来又会促进和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这样的大变革时代,社会价值系统必然呈现出冲突与分化、整合与重构的复杂格局。在旧的价值体系被打破,新的社会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价值体现方式,正如恩格斯所论:(人们)“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02页)为此,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体系,才能进行正确的导控,这是目前必须研究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冲击了以宗法等级观念为核心的封建道德残余,培养了许多新的道德观念和思想;社会主义道德维护和支撑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从总体上说带来了道德的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经济不会带来道德上的消极东西。需要长期不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行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是可能的么?经济理论界长期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天然不可容。其理由是: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即使“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几个字,也无济于事,除了起点掩人耳目的作用外,丝毫改变不了问题的实质”,“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是非市场经济,我们没有必要去同西方争夺市场经济这一头衔”。另一种看法认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公有制和商品经济是同一生产关系的不同侧面,商品经济关系是公有制的内在属性和必然要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再一次指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而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这样就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区分开来,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过去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区分开来,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的观念,指出商品经济不姓“资”。这在理论上是一次大胆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邓小平同志又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区分开来,指出市场经济不姓“资”,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