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蔡文姬被“虏”考──同林干教授商榷阿尔丁夫1蔡文姬是被什么人“虏获”或“劫掠”去的呢?郭沫若时而认为是被“侍卫汉献帝”东臼车驾的“匈奴人虏获”去的(《谈蔡文姬的<胡筋十八拍>》),时而说是被迫击车驾的‘董卓的残从”中“夹杂”的匈奴人虏获去的(《四谈蔡...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林干教授在其论著中坚持的匈奴人种属欧罗巴种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指出,林干教授所列举的汉初以后事实,根本不能解释“战国时期”匈奴人骨何以全部显示蒙古人种特征的问题;并用反证法证明匈奴人原本就属于蒙古人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排比分析,推论认为:《汉书·郑吉传》所载郑吉“数出西域”,很可能是指他曾参加过太初元年(前101年)击大宛、元凤四年(前77年)刺杀楼兰王、本始二年(前72年)护乌孙击匈奴等事件。  相似文献   

4.
古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本出汉语考王雪樵《汉书·霍去病传》:“元狩二年,去病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呼得。”颜师古注曰:“祁连山,即天山也。匈奴呼天为祁连。”这种说法后来被迭加引述,沿袭不辍。例如《辞源》“祁连”条曰:“匈奴语呼天为祁连。”《中国地名大...  相似文献   

5.
简论哈萨克族宗教信仰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宗教信仰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变化,曾经信仰过萨满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本文主要论述哈萨克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信仰的演变。萨满教哈萨克族的族源之一马孙,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即由“祁连、敦煌间”迁居伊犁河上游,并创造了比较发达的乌孙文化。在这前后,马孙就由最初的原始信仰逐渐过渡到信仰萨滴教。张春出使西域时,曾对乌孙部有这样的记载:“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当时匈奴是信仰萨满教的,因此马孙应当也是信仰萨满教的。哈萨克族古代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中许多地方反映出…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学术界看法不一。崔明德在《西汉与匈奴·乌孙的和亲》(刊子《烟台大学学报》1989年第三期)一文中详细论述了西汉与匈奴的全部和亲,认为汉匈和亲应分三个阶段:(1)西汉前期与匈奴的和亲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汉出于主动,匈奴处于被动,而“白登之围”成了汉匈和亲的契机。这一时期的和亲是当时的必然趋势。(2)  相似文献   

7.
余太山 《西域研究》2002,3(1):56-65
关于西域诸国的衣食住行,正史“西域传”只有极其简略的记载。兹辑录有关记载,并说说  这些记载涉及的一些问题。(一)衣冠服饰一、塞种和乌孙1. 《汉书·西域传》载,休循国“民俗衣服类乌孙,因畜随水草,本故塞种也”。又载,  捐毒国“衣服类乌孙,随水草,依葱岭,本塞种也”。这似乎说明乌孙之衣服有类塞种。盖  据同传: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宾。塞种分散,往往为数国。自疏勒以西  北,休循、捐毒之属,皆故塞种也。又载,乌孙国“本塞地也,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县度,大月…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闻顾脱皆杀之”的确切含义林干教授在其所著《匈奴通史》一书中探求匈奴语“匝脱”一词的含义时,写道:“《汉书·匈奴传》下载: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汉朝派使者谷吉把那支单于的侍子送还给他,到支杀死了谷吉。‘汉不知吉音问,而匈奴降者言,闻匝脱皆杀之(听说谷吉在眼脱被杀)。”’(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可见,他认为汉朝使者谷吉等是被部支单于杀害的。可是紧接着他将“闻巨脱皆杀之”解释为“听说谷吉在颐脱被杀”,而且是“被巨脱巡逻部队杀死”①的。这样一来,关于谷吉等被杀害的问题,就出现了两种对立…  相似文献   

9.
"断匈奴右臂"是汉朝国家战略的相关认知或欠准确,"表河西,列四郡"不等于战略实现,仅是初步环节,经营西域关系其能否彻底落实。"取三十六国"、掌控塔里木盆地,重创匈奴西域势力,但与乌孙"结为昆弟"东西攻逐匈奴出天山北路,方是战略关键。天山北路是匈奴掌控西域的孔道、联通中西亚的重要商路。武帝时,霍去病、李广利、马通进兵天山,宣帝时,"蒲类将军兵当与乌孙合击匈奴蒲类泽";明帝时,窦固等"击白山,得夷吾,破车师",应视为根本上的战略践行。安帝以降,汉廷"欲闭玉门、阳关""欲弃凉州",西域经营发生转折,"断匈奴右臂"战略无从实现,"西州"参见薛小林:《汉代地理观念中的"西州"》(《西域研究》2012年第4期,第7~16页)、《西州与东汉政权的衰亡》(《史学集刊》2017年第2期,第46~53页)。势力兴起更给国家内政带来负面影响。汉朝在东北边疆,有"断匈奴之左臂"战略。元狩二年,霍去病"逾居延至祁连山",四年,"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兵锋先抵天山、再达兴安岭,体现出武帝朝欲断匈奴两臂,凭借西域、东北合围蒙古高原游牧族的宏阔的整体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0.
《人文杂志》1983年第4期刊发的《记“汉匈奴为鞮台耆且渠”印》(以下简称《印记》),提供了关于该印的有关具体资料,对于汉王室和匈奴的关系、匈奴的社会制度以及汉匈二族的交互影响和融合等问题的研究,是一重要的参考文物,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印记》文中引用陈直教授的遗书,认为“汉为归顺之意,匈奴为国名,为鞮为爵名,台耆为人名,且渠为官名”。作者据此进一步分析:“姑涂□当为爵名,犹汉语子爵也。而‘为鞮’已为侯爵、且渠官(中下级军官)。”这些见解似与历史实际不合,特作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乌孙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公元前2——1世纪兴起于我国的西北部。其事迹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及后《汉书·西域传》列有“乌孙国”专条。它原先游牧于祁连、敦煌之间(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一个以狼为图腾①的部落。《史记·大宛列传》载它的早期事迹说: “乌孙王号昆莫,……昆莫生(而)弃于野,乌(鸦)衔肉飞其上,狼往乳之。”在难兜靡为首领时,因被邻近的(即与乌孙共同游牧于祁连、敦煌之间的)月氏族进攻,难兜靡被杀,牧地被侵占,部落四散,人民逃往匈奴,难兜靡之子猎骄靡(即昆莫)刚刚诞生,他的傅父布就翕侯(布就是名,翕侯是官号)抱他逃至匈奴,为单于所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在秦汉之际为大月氏所居。约在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西击大月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河西地区遂为匈奴所有,到了汉武帝时期,匈奴在河西有许多部落,其主要首领有休屠、浑邪二王。浑邪王的据点在什么地方呢?《汉书·地理志》说:“张掖郡,故匈奴昆(同“浑”)邪王地”。这是说张掖郡这块地方原归匈奴浑邪王统治,并没说明浑邪王驻在哪里。《史记·大宛列传》对此作了极为重要的记载:“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城数万人,至祁连山。其明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  相似文献   

13.
乌孙考     
乌孙研究是西域古代史上的重要课题。余太山在《西北史地》1988年第1期上,撰文《乌孙考》,对在乌孙史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乌孙的故地,应从《汉书·张骞传》关于“在祁连、敦煌间”的记载。实际上《史记》和《汉书》所载乌孙的故地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前者略而后者详。张骞所谓“祁连、敦煌间”应  相似文献   

14.
也论“逻辑矛盾”与“辨证矛盾”──从《“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并行不悖吗?──辩证法的“鹰”、“鸽”两派》说开去马佩河南大学政治系教授编者按:本刊接黄展骥教授的来信,说:“……我于94年第6期在贵刊发表的文章,以较少的篇幅涉及繁复重大的问题,在学术...  相似文献   

15.
试论李广终不得封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李广终不得封的原因张继文李广其人,是人所共知的一个历史人物。李广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匈奴闻风丧胆,称之“汉之飞将军”。后世有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全唐诗》卷一四三)“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常高诗集》卷五)。...  相似文献   

16.
匈奴故地,即匈奴的发祥地,或曰匈奴兴起以后最初活动的政治经济中心地,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有说匈奴诞生的历史摇篮是在河套阴山的,有说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原先住在中原,后来北迁的,也有说匈奴开始就在漠北,后来迁到漠南的,更有说匈奴原为西方的游牧民族,至秦时始游荡东徙,出现在中国北方的。因此对匈奴故地加以探索,看来不是没有必要。 一 探索匈奴故地,必须考察匈奴最初兴起和发展的历史线索。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匈奴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的史乘,是在公元前318年(周慎靓王3年,秦惠文王更元7年):“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匈奴一词第二次出现于我国的史乘,是在公元前312年(周赧王初年),即在五国帅匈奴共攻秦之后的第六年,“匈奴驱驰楼烦之下”。说明匈奴此时已经很强大了。在赵武灵王时,楼烦已由赵北延及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因此位于河套之北的匈奴才能长驱直入,驰骋于楼烦之下。 据《史记·匈奴列传》所记,赵武灵王时与匈奴接界的燕、赵、秦三国中,边界线最长的要数赵国。赵国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  相似文献   

17.
关于匈奴的起源,《史记·匈奴列传》说: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引“张晏曰:‘淳维以殷时奔北边’”。又引“乐彦《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其言夏后苗裔,或当然也’。故应劭《风俗通》云‘殷时曰獯粥,改曰匈奴’。又服虔云‘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书昭云‘汉曰匈奴,荤粥其别名’。  相似文献   

18.
从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起,西汉王朝与外族或国内少数部族的首领联姻,从此“和亲”一词便出现于我国的史书。《汉书》云“和亲之论,发于刘敬”①,就是指此而言。对于西汉的和亲政策,历代的史家和文人议论纷纭,但对这一政策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却缺乏应有的中肯的分析。他们往往把西汉初年对匈奴的和亲与西汉中叶对乌孙的和亲以及西汉末叶对已经降汉的匈奴和亲等量齐观。我们认为这是不甚妥当的。当代的一些历史学家也把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出塞和汉初对匈奴的和亲不加区别。如翦伯赞先生在1961年  相似文献   

19.
乌禅幕部落起源于哈萨克斯坦南部草原,公元前1世纪以前主要活动于中亚泽拉夫善河畔的康居(后称“粟特”)与伊犁河畔的乌孙之间。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2年),乌禅幕投奔匈奴日逐王,东迁新疆天山地区,成为匈奴统治西域的重要生力军之一。匈奴“五单于争立”时乌禅幕部随匈奴单于之子稽候猾东迁蒙古高原。近年新疆天山地区和蒙古高原发现的“胡须墓”,实乃乌禅幕部留下的遗迹。  相似文献   

20.
论“可此可彼”!──再答复马佩教授(香港)黄展骥1.前言我曾发表《“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并行不悖吗?》(《人文杂志》1994,6。下注的期刊年代期数均指本刊),很高兴获得马佩教授的“回应”:《也论“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1995,3)。及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