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娜 《理论界》2009,(4):172-173
肖邦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中的民族因素、爱国主义思想一直都是音乐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但除了民族性,作品中的悲情因素也是肖邦创作的重要方面。笔者将从肖邦的悲情因素与创作道路、悲情因素的整体特征以及悲情因素的溯源分析等方面对肖邦作品中的悲情性进行解读,力图从文化、社会背景、创作特征等方面对肖邦悲情性因素进行整体分析。笔者认为,肖邦音乐创作中的悲情性在音乐学研究领域作为一种新鲜视角,值得当下学界进一步去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雷 《阴山学刊》2001,14(1):92-94
肖邦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情感与思想都献给了钢琴艺术的音乐家,在他创作的所有钢琴作品中,其思想性、艺术性、技巧性开创了钢琴艺术的一代先河.由于肖邦的坎坷人生,作品中所贯穿的爱国主义精神及爱国主义激情,更是为后世的音乐家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陈梅 《社会科学论坛》2006,62(24):182-185
凯特·肖邦的作品以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故事结尾耐人寻味受到读者的喜爱.她关注已婚女性的生活、感受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以《黛西蕾的婴孩》《一小时的故事》为例并结合相关作品来分析肖邦作品中妻子的命运,指出黛西蕾、马拉德夫人二位主人公的死亡实际上代表了妻子形象在肖邦写作生涯中的发展从无视自我到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4.
凯特·肖邦关注已婚女性的生活、感受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她们热爱并追求不同于传统的新生活,因而她的小说后来被评论家称为“新女性小说”。本文以《觉醒》为例并结合相关作品来分析肖邦在此期间作品中妻子的命运,指出爱德娜的死亡实际上代表了妻子形象在肖邦最后写作生涯中的发展:敢于追求自我。  相似文献   

5.
曹莉芳 《云梦学刊》2005,26(4):98-100
一首作品所含的丰富信息主要是通过旋律、节奏来体现,要达到高层次的艺术境界还要靠演奏者的音乐审美以及乐感表达能力来体现。中国钢琴作品的旋律、节奏和乐感有其深刻的民族特性,在演奏中把握了民族的表现手法,定能使作品展示出深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凯特·肖邦关注已婚女性的生活、感受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她们热爱并追求不同于传统的新生活,因而她的小说后来被评论家称为"新女性小说".本文以《觉醒》为例并结合相关作品来分析肖邦在此期间作品中妻子的命运,指出爱德娜的死亡实际上代表了妻子形象在肖邦最后写作生涯中的发展敢于追求自我.  相似文献   

7.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十九世纪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民族艺术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他的音乐创作始终是与波兰的生活和波兰的民间艺术紧密联系的,他以波兰民族的音乐体裁波罗涅兹舞曲开始,又以波兰民族的音乐体裁玛祖卡结束,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把波兰民族音乐提高到国际水平,并且丰富了国际的音乐艺术,他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强烈的民族精神,他的每一首乐曲都饱含波兰泥土芳香的音诗。斯塔索夫说:“在肖邦以前,民族性在音乐中这样辉煌的天才的表现,是不可想象的。”格里格也说:“是肖邦真正教会了我如何写挪威音乐。”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18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并且都是与波兰的民族音乐相联系的,其中,波罗涅兹舞曲的创作尤为重要。从1871年开始创作到创作结束,肖  相似文献   

8.
陈梅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182-185
凯特·肖邦的作品以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故事结尾耐人寻味受到读者的喜爱。她关注已婚女性的生活、感受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以《黛西蕾的婴孩》《一小时的故事》为例并结合相关作品来分析肖邦作品中妻子的命运,指出黛西蕾、马拉德夫人二位主人公的死亡实际上代表了妻子形象在肖邦写作生涯中的发展:从无视自我到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一门高层次的艺术,它具有时代性,是世纪之歌、是历史之花,它从人类的悲怆中成长,也从欢乐中滋生。朱季贤老师所创作的作品具有高昂的情绪,节奏明快和丰富的感染力的特点。如《苦乐的海洋》充满着含蓄与追求的情思,其中也不乏幽默感,主曲分上下二段,旋律宽广昂扬,不同的艺术处理,却唱出人们的生活的趣味性。朱老师的歌曲创作视野不断扩大,从而在题材、内容和体裁形式上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和扩展,朱老师把民族歌曲也纳入到自己的作品范畴之内,他写的《我爱富饶的三江口》这首歌的旋律具有浓郁的赫哲族的特点,作品引子部…  相似文献   

10.
莫扎特,这位天才的音乐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执着于音乐创作,无论是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都以其优美典雅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加之变换的情感精心而作。他虽已谢世两个世纪了,但他的精神却留芳百世,为后人所称颂。在世界各专业艺术院校均以他的作品为必修的教材,不计其数的音乐家,学生均演奏过他的作品。他们在演奏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演绎作品的风格和表达情感,完美地  相似文献   

11.
郭亚明 《阴山学刊》2004,17(3):46-50
黄土地构成了路遥的小说世界。路遥以他沉郁的笔触深情地表现着一代又一代黄土地上的人们特别是农民们苦难而又顽强的生活。路遥小说中除了始终贯穿的信天游旋律外,还把陕北方言融汇在作品的整个叙事话语系统中,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舒曼在钢琴音乐创作中有突出的成就,尤其是他的钢琴小品套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中非常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情感,他总是将故事和音乐内容巧妙地结合,使其作品充满浪漫的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通过对《蝴蝶》的内容分析来揭示作品创作的体裁自由性、标题性、隐喻性等其他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于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曲式结构,一直存有不同看法。通过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混合曲式的观点更符合《g小调叙事曲》本来面貌。肖邦之所以不完全遵从传统曲式结构,要从《g小调叙事曲》开始做曲式上突破和综合运用是因为他题材和内容创新的需要,也是肖邦个人审美风格上的一种完美选择。它真正的开创意义在于将音乐作品的戏剧性内容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并实现了对已有曲式的突破和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4.
王鹏 《齐鲁学刊》2004,(6):112-114
奈保尔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移民作家。移民者的身份问题和文化认同问题是他作品中一直关注的主题,他的《河湾》一书充分体现了移民者的无根性和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徒劳追寻。  相似文献   

15.
刘亦楠 《理论界》2006,(10):182-183
《F小调叙事曲》是“后期肖邦”的典型作品,其突出特点是理智,充满思索,变奏和复调两种创作技巧同时出现,促进了钢琴艺术表现形式的丰富和表现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声乐艺术是一个需要词作者、曲作者、演唱者共同努力协调配合的综合性艺术。在形成这个综合性艺术的各个环节中,声乐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着重阐述了这个环节上,演唱者的创作性活动,对于声乐作品艺术效果的重要性,论述了如何进行这种创作性活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技巧。这包括:准确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正确使用意境想象;正确渗透感情、自然流露情感;进行旋律上的适当加工;正确的运用声音;进行适当的个人创造力,是演唱者使作品获得更完美艺术效果应该不断努力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张帆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40-42
电视纪实作品是电子时代高品格的文化代表,也是同时具备媒介属性和艺术属性的特殊的审美对象.电视纪实作品的制作涉及方方面面,在创作的主题、理念、情感等要素已经具备的情况下,节奏就成为作品中凸显的要素.电视作品的编辑章法及和谐的内在旋律,在电视艺术美的创造和审美功能的实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亦楠 《理论界》2007,(9):218-218
时代和人民培育了肖邦的爱国思想,祖国和波兰民族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和不尽的灵感,这是他艺术成就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意识和反日独立意识融合在一起,构成了韩悠韩作品混融性特征的文化语境。韩悠韩音乐的混融性体现在西方音乐的3/4拍和韩国传统音乐的6/8拍的结合上,体现在作品旋律的构成上,还体现在对西方音乐与日本音乐音阶整合与借用上。这使得韩悠韩的音乐被赋予了符合现代性美感的创新性,证明了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跨文化视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是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音乐性是哈代进行景物描写和塑造主人公诗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其次,哈代借音乐性来揭示主题, "主导动机"的音乐手法与小说表现的悲剧内容相一致,有力地渲染了悲剧气氛.再则, 哈代成功地借用音乐中的一些技巧于作品总体构思中,体现了小说叙事立场的多元化,展示主人公悲喜交织、起伏不定的生命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