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社会学把社会成员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称作“社会流动”。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流动可分为“垂直流动”(一个人从地位较低的阶级或阶层转进到地位较高的阶级或阶层,或者相反)和“水平流动”(在同一地位的人由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横向流动)、“一生中的流动”(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地位的变化)和“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的流动)、以及“结构性流动”(由于生产技术方面或社会方面的革命、变革引起的阶级阶层结构或人口地区分  相似文献   

2.
一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流动方式。通过结婚,一个人可以从一个群体进入另一个群体,从一个地区迁入另一个地区,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文化生活环境。由婚姻导致的社会流动可以分为垂直流动(或称上下流动)与水平流动(或称横向流动)两种基本类型。一个人通过婚姻从较低的社会阶层进入较高的社会阶层,是一种向上的流动,反之则是向下的流动。水平流动是在社会地位不发生上下变动的情况下,通过结婚,一方由一个家庭进入另一个家庭,由一个地区迁入另一个地区,其生活的群体和居住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许多研究婚姻社会流动的学者指出,由婚姻导致的社会流动,无论是垂直流动,还是水平流动,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社会性别意识的角度,结合目前农村女性外来务工者所受到的就业排斥现象,呈现对农村妇女就业进行排斥的主流性别意识,以及它如何使农村妇女对其进行内化而形成了自身的性别意识。重新审视现有的就业制度与主流性别意识之间的关系,关注农村流动妇女自身性别意识,有利于减轻并进一步消除农村流动妇女受到的就业排斥。  相似文献   

4.
就业形式关采到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工作的实际可能性。而女性的就业形式不仅反映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反映着女性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及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家日益关注女性的就业,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吸收女性从事各种职业,女性成为不容忽视的“产业后备军”,多渠道等形式地补充到各行各业中去。本文就此对中西妇女就业形式作一大概的比较。从西方国家的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四方妇女的就业形式由半就业、计时工作、居家就业等非全日制的方式构成。半就业形式在西欧有相当长的历史。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流动妇女的就业现状来看现有的福利制度所存在的缺陷。首先从流动妇女目前的就业渠道单一、工作待遇差和工作条件恶劣等现状来看流动妇女的就业真正是谁的就业;其次,流动妇女的就业需求无法真正得以表达与实现,同时流动妇女就业所能获得的福利保障低甚至空缺,说明流动妇女的就业与福利之间的关系在于体现现有的福利体制所存在的缺陷由此可能出现的矛盾关系。最后,从流动妇女的就业与福利的边缘性,对现有的福利体制如何改革与完善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人口普查局记录在案的每一种职业,包括装卸工和重型机械工在内,都是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所有就业的美国人中妇女占了40%。而且这一比例仍在上升。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妇女就业的增长是以牺牲男性就业为代价的吗?  相似文献   

7.
禹硕基 《日本研究》1991,(1):59-64,95
一、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妇女的社会地位,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今天,日本妇女由于社会劳动力市场的扩大,自身文化素质和就业意识的提高,走向社会劳动的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社会变革与中国妇女就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变革与中国妇女就业谭深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次大战后,妇女大量就业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中国在同一时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相似的表象背后掩藏的区别,往往为外国人──有时包括中国人自己所忽视。我以为,中国妇女就业与许多国家不一样之处...  相似文献   

9.
影响妇女社会地位的经济机制王爱丽所谓影响妇女社会地位的经济机制,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①对妇女地位的影响。它不仅决定着妇女经济地位的高低,也牵制着妇女社会地位其它指标的实现。可以说,在制约妇女社会地位的诸项因...  相似文献   

10.
熊艾伦  孙衔华  王子娟 《社会》2019,39(5):184-202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对劳动力市场上中间人行为进行分析,具体考察影响其分享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帮助和最终成功匹配的因素。研究表明,就业信息的分享体现了社会资本的“运作效用论”而非“地位效用论”。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较高的中间人并不热衷于信息分享,而就业帮助体现了趋异性交往原则。中间人倾向于向教育水平低于自己的求职者提供实质性的就业帮助。此外,间接关系比单一的强关系或弱关系更能预测人情资源。教育水平较低和有迫切就业需求的劳动者对社会资本依赖较大。与女性相比,男性更依赖关系渠道。企业设立固定金额的推荐奖金可促进员工分享就业信息概率,但不影响成功匹配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1 所谓地位不一致性(status inconsistency)是指社会成员的诸多地位(如经济的、政治的、教育的、职业的等等)在社会的分层体系中分别可以被归属于不同的层次,即他们所获取的各种社会资源的多寡并非是一致的或一贯的。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地位不一致性意味着社会个体成员诸多地位变量的相互交叉。这种地位分析显然是社会学家采用综合性的或多元的指标与标准对社会分层现象和人们的社会差别进行研究的结果。社会分层现象中地位不一致性的存在是各种社会结构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因而,这些因素构成了地位不一致存在的条件或社会背景。就直接影响社会分层格局的因素而言,地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英国对16-59岁的在职妇女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强调的是妇女的有酬劳动而不是无酬劳动.同时我们不能完全忘记家务劳动,因为不考虑妻子和母亲所从事的家务劳动,就谈不上妇女的劳动.调查结论之一是:所有的妇女认为她们的劳动报酬低、工作地位不高以及无就业保障,是二等劳动者.妇女同男子的情况有差别.例如,有酬劳动在男子的生活中是极其重要的.而对妇女来说,就没有同等的重要性.她们在生活中有时可以对养育子  相似文献   

13.
蒋永萍 《浙江学刊》2007,(2):207-211
本文认为,市场条件下就业性别歧视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既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紧密相关,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相关经济政策对这种分工模式有意无意的强化与认可。通过对历史和国际经验的反思与评析,本文提出,解决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在纠正市场失灵,建立并组织妇女就业社会干预机制中的作用,强化相关政策的关联与协同性,重建并完善促进妇女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妇女就业[美]G.萨默菲尔德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就业机会增加,人均收入也得到很大提高。但是改革毕竟要付出代价,这个浪价(特别是就业方面的代价)大部分要由妇女来承担。本文将通过受“社会技术”影响的“能力”和“权...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妇女社会地位的边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燕 《学习与探索》2005,4(4):104-107
直接或间接导致我国社会转型期妇女社会地位边缘化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建构与主观认同两个方面,即劳动的性别分工、社会性别分层与科层制社会结构、性别权力关系市场化、法律政策规定的性别视角缺乏以及女性对社会性别文化的认同、女性价值观形成与自我期待等等。扭转妇女社会地位边缘化的对策是:完善市场经济,调整家庭分工,提高妇女科学文化素质,构建社会性别文化的新形态和新话语。  相似文献   

16.
《社会》1992,(2)
妇女社会地位,可以理解为,妇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性别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性别分层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妇女社会地位又是一个集合概念,由妇女的法律地位、经济地位、教育地位、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等基本因素组成。妇女社会地位也是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过程中,农民工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强弱影响工资收入和职业流动.通过对北京市农民工样本的经验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经济地位的获得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社会资本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要比对农民工职业流动影响大并且显著.在农民工同质性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中融入异质性与强制性限制农民工在非农部门就业前的受教育程度,是农民非农就业管理在实证意义上有价值的两条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75年国际妇女年以来的10年中,随着各国政府在保障妇女就业、改善妇女劳动条件和工资待遇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各国妇女,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在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联合国组织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亚非拉三个地区妇女的绝对就业人数呈增长趋势,而各项相对指标则存有较大差距.其中非洲就业妇女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略有下降:1950年为32.9%,1985年降至32%;亚洲、拉丁美洲就业妇女占劳动力总数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周代社会而言 ,殷代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较高而且较为活跃 ,承担更为重要的社会作用。究其原因 ,固然有母权制的影响等因素 ,但同时亦应当注意到殷周社会生产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相对于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民族的周代而言 ,殷代社会较为浓厚的游牧民族的风尚对殷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与作用产生了不应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职业评价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评价及其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首先,从人们对职业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人们最注重的职业特性,看出人们的价值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能看出社会的风尚。其次,透过职业评价,可以发现职业本身存在的种种差别。缩小这些差别,乃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再次,职业评价直接影响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流动。最后,职业评价赋予职业一定的地位和声望,从而影响人们对工作的态度,甚至恋爱、婚姻等。职业评价的社会意义如此之大,确有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