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敦煌俗字产生于魏晋六朝以迄五代宋初,在中国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敦煌俗字材料整理辑录、理论研究、类型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敦煌俗字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之不足,以期对后来学者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校古籍研究所所长姜亮夫教授受教育部委托主办了我国首届敦煌学讲习班。从1983年10月至1984年4月初,他在讲习班上系统地讲授了《敦煌学概论》。《概论》共分十六讲,主要内容有:“我与敦煌学”,“敦煌学在中国”,“敦煌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敦煌遗书简介”,“敦煌艺术内容综述”,“怎样研究敦煌学”,“敦煌经卷研究方法简介”等,受到学员们的欢迎和敦煌学界的重视。全书正在整理中。应读者的要求,现将已整理好的第二讲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中国法制史研究的现状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要介绍了日本学术界近十几年来对中国法制史研究的课题与状况。特别是注重基础研究,包括对基本史料、法律文献的整理和译注;简牍资料、敦煌文献的研究与译注;中国研究文献的翻译等;以及在断代法制史研究领域取得的长足进展。文章同时分析阐述了日本关于中国法制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其研究特点。期望通过对日本在这个学科研究状况的回顾与总结,达到交流信息、开拓视野、借鉴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敦煌学”即“敦煌吐鲁番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国际性学科。因此不论是研究文史的还是研究科技的,也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进入这块宝地。我们杭大就有许多研究者进入了这块宝地,而且前辈已在这块宝地上开拓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敦煌语言文字学”——具体地说,这门学科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等专门学科。例如姜亮夫先生的《敦煌瀛涯韵辑》就是一部音韵学著作;该书最后一卷《俗字谱》,又是文字学著作。又如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旁引博辨,考释了一大批敦煌变文中出现的字和词,就同时是文字学和训诂学著作。再如郭在贻先生的《训诂丛稿》、《训诂学》以及一批单篇论文,使大多是考释俗字、俗语词的,有不少是属敦煌学的。这三位先生的著述代表了  相似文献   

5.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刘尊明教授在《文学评论》1999年第 4期发表《二十世纪敦煌曲子词整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认为敦煌曲子词的整理研究是从 2 0世纪初开端的 ,它既是 2 0世纪世界显学“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揭开了中国传统词学研究的新篇章。本文对这段与 2 0世纪同龄的独特的学术史进行了认真回顾与深刻反思。文章共分五节。第一节为“艰难的历程 :从迟缓走向兴盛” ,全面回顾和细致描述了 2 0世纪敦煌曲子词文献整理工作的曲折历程 :由前期的相对迟缓艰难 ,经中期的逐步发展繁兴 ,到后期不断走向深化与提高。从第二部分开始 ,文章针…  相似文献   

6.
敦煌医学文献中俗字用例十分丰富,是敦煌俗字研究的重要参考材料,却一直未能引起俗字研究相关学者的足够关注。敦煌医学文献的整理者则又很少会从俗字的角度进行考虑,以致在既往整理校勘成果中出现不少误录、误识俗字的现象。以敦煌龙530《本草经集注》残卷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举例分析俗字研究对敦煌医学文献校勘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体育考古学研究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考古学既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又属于体育人文科学,它涉及体育史学、敦煌学、考古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作为交叉型的边缘学科它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体育考古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其研究方法包括一般考古学的方法,即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形学、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形论等一系列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的新技术、新方法在体育考古学中的应用和有关体育考古学的特殊方法.  相似文献   

8.
档案作为历史文化研究的最重要资料,对中国和世界学术界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澳门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保存着大量有关澳门历史文化的档案,估计在一百五十万件至二百万件之间,其数量是敦煌文书的数十倍。研究澳门历史文化的学者,假如能以研究敦煌的学者为榜样,在搜集、整理、公布和研究这些档案上作出更大的努力,并将其与其它文献及考古实物资料互相印证,在21世纪,对澳门历史文化的研究就能够像敦煌研究一样成为一门重要的国际性学问。  相似文献   

9.
辞赋研究     
主持人语自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约达四五万卷的敦煌文献,敦煌学就成为20世纪汉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的辞赋遗书,也引起了赋学研究界的关注,成为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敦煌赋现存有28篇,包括见诸《文选》的赋篇、唐人文赋和通俗故事赋三类。就敦煌赋文献的整理而言,2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历史文献学基本理论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以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研究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以复原、求真和致用为主要任务的专科文献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学科基本理论、历史文献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研究和整理历史文献的方法以及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史。它从属于历史学,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面临着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实现研究手段现代化等多重任务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15.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