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美国宣布加入TPP谈判,并且邀请澳大利亚、秘鲁以及日本加入谈判,TPP开始迅速发展。并从一个小范围内的经济合作协定向APEC框架下的多边性质的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转变,逐渐对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来自TPP的冲击。因此,我国应该未雨绸缪,在密切关注TPP谈判的相关议题和进程的同时.既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快中国一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来防止随着TPP影响扩大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要提前做好加入TPP的准备,通过提高自身经济规模和经济健康程度来加强进入TPP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签署以来,借助这一贸易协议,提升了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但TPP协议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贸易壁垒,给对外贸易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从TPP协议的角度出发,在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就TPP协议对我国外贸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应对措施,以期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TPP,指出它本质上是一种美国主导的对华制衡手段。然后列举了日本国内对待TPP的两种主要声音:经团联认为加入TPP是日本"提升经济竞争力"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加入TPP谈判;反对派以农业团体为主,认为加入TPP可能毁灭日本农业、带来食品安全等问题。文章最后指出野田内阁将紧随美国"重返亚洲"的步伐,奉行亲美外交。尽管有诸多反对声音,但加入TPP的决心不会动摇。对华政策方面,日本已经并将继续使用包括TPP在内的多种手段对中国进行制衡。  相似文献   

4.
杜晓军 《国际论坛》2012,(1):20-25,79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TPP,指出它本质上是一种美国主导的对华制衡手段。然后列举了日本国内对待TPP的两种主要声音:经团联认为加入TPP是日本"提升经济竞争力"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加入TPP谈判;反对派以农业团体为主,认为加入TPP可能毁灭日本农业、带来食品安全等问题。文章最后指出野田内阁将紧随美国"重返亚洲"的步伐,奉行亲美外交。尽管有诸多反对声音,但加入TPP的决心不会动摇。对华政策方面,日本已经并将继续使用包括TPP在内的多种手段对中国进行制衡。  相似文献   

5.
2013年3月15日安倍晋三政府正式宣布日本加入TPP谈判,日本政府这一决定,一方面是为了抓住机遇参与TPP的构建,制定有利于日本的标准与规则,促进日本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巩固美日同盟,利用美国主导下的TPP战略,制约中国的崛起发展。在分析研究日本加入TPP动因的基础上,针对日本加入TPP后给中国带来的挑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退出TPP后试图主导亚太地区经济秩序的一次努力,构成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对“印太经济框架”提出、推进与美国亚太政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印太经济框架”回避关税减让等传统贸易安排,侧重于产业布局,将使美国政府以更大的力度直接干预企业在国际上的微观行为; 美国的市场、技术、资金对他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部分国家希望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对于参与“印太经济框架”的经济成本、卷入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存在顾虑。在“印太经济框架”的推进过程中,美国面临着为了服务其在亚太地区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目的,将会导致政治逻辑与经济逻辑的碰撞、市场驱动力不足、美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利益交换不平衡以及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信誉度下降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全球的发达国家兴起新一轮来势凶猛的"自贸区"~①建设。2013年8月1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公告宣布,欧盟与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巴拿马的贸易协定当日正式生效实施(拟议中的这个协定,将向更多的拉美其他国家开放、不久也将有更多的拉美国家加入这一贸易协定),美国、欧盟全力主导TPP("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TTIP("欧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简称TTIP)等开辟"自贸区"建设的顶峰之作。全球兴起"自贸  相似文献   

8.
2015年10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成功结束TPP谈判.作为新型、广域的区域经济组织,TPP顺应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由于TPP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货物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等诸多方面存在利益冲突,故TPP规则必须顾及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然而,WTO法对成员之间的区域经贸安排有一定的规制,也影响到了TPP等区域经贸安排中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安排.2017年1月,美国宣布退出TPP后,其他成员邀请中国加入TPP谈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应坚持自身的自贸区战略,从发展中国家立场出发,考虑是否加入TPP以及选择相应的策略,尤其要深入研究TPP规则和WTO规则的相互关系,以期在"双重规则"中找到平衡点,寻求利益点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美国主导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因其高度的保密性,使知识产权谈判文本潜藏利益失衡的风险。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文本在临时复制权、平行进口、保护期限、权利限制和例外以及著作权推定诸多规则中呈现知识产权最大化国际保护趋向,从而总体上体现出“TRIPS-plus”的法律属性。对此,中国应加大TPP法律层面的研究,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并积极准备相应预案,择机加入TPP谈判,以争取知识产权规则制定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田凯  邵建国 《国际论坛》2013,(1):18-22,79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将目光重新转向经济高速增长的亚太地区,以寻求扩大出口,振兴经济。为此,它"劫持"了由小国构成、更易驾驭的TPP。同时,美国意识到要实现扩大出口的目标,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同盟国日本的参加必不可少。一般认为,美国试图以TPP来迫使日本加快农产品市场开放的进程,扩大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对此,本文指出通过谈判迫使日本放弃对投资及金融服务市场的管制才是美国TPP经贸战略的核心意图。  相似文献   

11.
资讯快车     
《老友》2011,(12):46-46
美国APEC峰会力推TP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被指欲架空APEC打压中国。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提振美国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之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举动来提升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政治上,美国加大了对亚太各国外交的投入;在经济上,美国通过TPP力求掌握亚太经济主导权;在军事上加大了军事人员和装备的部署。通过其整个“再平衡”过程不难看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只不过是霸权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延续而已,它追求在亚太地区以大国制衡为着力点,在手段上软硬兼施,希望在亚太地区获得更多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中国是否加入TPP谈判出发,以博弈论的视角,根据不同决策者的态度,将其分为中国、美国和越南三方,运用图模型的方法分析中国加入TPP谈判时的博弈问题.结论:(1)越南的态度不会改变最终的均衡状态,但对均衡形式有一定的影响;(2)美国的态度在中国申请加入TPP谈判中起决定性作用;(3)中国不仅要继续推进东亚合作,也应积极申请加入TPP谈判.建议:(1)对内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2)对外积极保持沟通,继续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4.
关慧 《延边大学学报》2014,47(6):96-102
东北亚区域合作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美国主导的TPP为遏制中国致力于打造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范本,东盟中心地位不稳,APEC面临"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东盟RCEP区域经济主导权被削弱,SCO重视安全问题,忽视经济合作潜力。面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中国应积极参与中国—东盟RCEP,以获得先期话语权和主动权,努力与TPP协议接轨;应加快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尽快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在大力支持东盟发展的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可率先采取渐进梯度路径获得快速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应重点关注经济合作领域,充分发挥经济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15.
TPP作为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中的基础性经济政策之一,已成为当前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热点议题。但值得指出的是,TPP对促进东亚地区经济的再平衡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即:TPP对东亚地区经济再平衡缺乏理论支撑、东亚地区缺乏适用TPP规则的现实条件、TPP难以改变东亚地区贸易网络格局、TPP对促进东亚地区金融合作缺乏针对性。由于TPP对东亚地区经济再平衡的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此中国必须在深入研究TPP的基础上,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拓展新的国际贸易市场,同时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中国内部要素禀赋结构调整,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张梅 《国际论坛》2013,(6):48-53,78,79
当前,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清晰地呈现出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即东盟主导、中国积极推进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美国力推、排斥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在外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两者有一定竞争性但不对立。RCEP建设前景总体乐观,仍需在关税减让、服务贸易开放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参与RCEP标志中国自贸区建设迈入一个新的阶段,需要从内外政策上积极应对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TPP是美国主导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布局,参加TPP的6个发展中国家,在涉及贸易和投资的广泛的经济及非经济领域,与发达国家进行规则方面的深度融合,对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走向将产生深远影响。发展中国家参加TPP的动因非常复杂,既有世界范围内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国际经贸规则急剧变化的背景因素,也有发展中国家出于战略和经济利益考虑的具体原因。由于各自国情不同,其参加TPP的具体动因存在很大差异,参加TPP带来的收益和挑战也表现出很大不同。以此为参照,中国应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重返亚太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给中国施压:经济上加入并主导TPP、加强其东亚同盟体系、叫嚣"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周边外交遭受严峻挑战。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局势不断紧张。在局势紧张之下,中国应该根据局势发展调整周边外交政策,从中美关系入手,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与邻国外交为重点,以公共外交为辅助,从各方面消除美国重返亚太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维持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加入WTO这一“经济联合国”,这一历史举措将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法律方面,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一个重要法律问题就是WTO协议在我国国内的适用问题。对于这一热点问题,学界有“直接适用说”、“转化适用说”和“维持现状说”等观点,诸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宪法尚没有相应规定时直接适用WTO协议缺乏法律依据,法院在审理案件中也不能直接适用WTO的协议规定。  相似文献   

20.
李翔 《新天地》2014,(11):14-15
APEC,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英文缩写(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缩写作APEC)。1989年,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及当时的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APEC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APEC正式成立。APEC成立之初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目前已有21个成员,1991年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正式加入APE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