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发展文化业与提升重庆软实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升重庆软实力是2007年5月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事关重庆的综合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提升重庆的软实力,应从发展文化业入手.重庆是文化大市,但非文化强市,要改变这一现状,重庆应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上海世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展示舞台。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器物形态、制度形态和国家精神三个逻辑层次,上海世博充分展示了这三个层次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处于国家精神形态层面的美国的文化软实力远远领先于尚处于制度形态和器物形态的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着力构建国家精神。中国在国际上推行的孔子学院,以及重庆的中国红歌会正是构建中国国家精神、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中共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将实施软实力提升战略作为重庆未来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提升重庆软实力发展战略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整体推进原则、统筹协调原则、改革创新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升重庆市软实力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包括核心价值建设工程、城市精神培育工程、教育优先发展工程、科技创新推广工程、文化发展繁荣工程、人才队伍培育工程、发展环境优化工程和城市形象塑造工程等八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4.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阐述了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分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优势在于传统文化,提出通过走文化产业道路来创新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文化软实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研究文化软实力和高校文化软实力,先要对文化的定义进行理解和分析;要从多视角来分析文化软实力这18种“力”是各种各样“力”的有机融合;深度分析高校文化软实力5个方面: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创新体系、校园文化、学校品牌。因此,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要在这些方面切实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6.
城市品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更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城市品牌定位重在提炼城市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城市特质,进而创造和呈现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和城市风貌.城市品牌的重要目的在于展现城市由内及外的吸引力,并通过城市品牌的影响力提升城市的内在优势和市场化的竞争力.在重庆城市品牌的构建中,陪都抗战文化是重庆享誉世界的城市特质,表现了重庆深厚的城市文化内涵和坚强不屈的优秀民族精神,对重庆城市品牌核心内质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影响要素,并针对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面临的困境,从文化创新、文化产业、文化人才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从文化软实力视角分析,”中国梦”充分体现了国家性、民族性以及人民性的价值内涵.实现“中国梦”既要增强国家硬实力的“躯体”,又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章着眼于”中国梦”视阈下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出未来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路径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源动力;坚持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整合力;完善文化发展布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升力;明确外延发展导向,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对于增强我国文化的凝聚力、竞争力、创造力、影响力、持续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改变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滞后和“疲软”状况,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切实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高质量文旅融合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解析文化软实力的结构维度,提出文化软实力包括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辐射力、文化传播力和文化保障力,并进一步总结文旅资源融合增强文化凝聚力、文旅业态融合提升文化创新力、文旅市场融合扩大文化辐射力、文旅交流融合加强文化传播力、文旅服务融合夯实文化保障力等主要机制;其次,剖析文旅融合赋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问题,指出文旅融合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足、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效用不显著、文旅融合品牌特色优势不突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入境旅游不景气、文旅融合体制机制边界不清晰,这些关键问题制约文化软实力发展。在提炼文旅融合赋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文旅融合赋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发展建议,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重庆直辖以来动漫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重庆应将新兴的动漫产业与巴渝深厚的民族文化紧密结合,建立有地域特色的动漫产业发展之路。本文拟通过结合重庆民族文化特点,分析民族文化对动漫产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以及简要提出在动漫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提高文化产业的GDP,更重要的是站在战略高度,以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为核心、以扩大市民享受文化艺术的机会为方向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本土传统文化的多元传播为手段扩大文化影响力、以及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等路径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改善重庆市现有公交现状,以重庆市快速公交高九路示范路段为研究对象,结合重庆公共交通现状及山城道路建设和人口密度大等自身特点,对重庆发展BRT进行了研究,指出重庆发展BRT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研究表明,重庆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将有利于公共交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南方局抗战时期在重庆培育的红岩精神,与日本军国主义这一时期对重庆的大轰炸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重庆大轰炸从反面教育了重庆人民,成为红岩精神产生的催化剂;重庆大轰炸极大地激发了重庆人民的革命精神,为红岩精神的产生增强了精神力量;重庆大轰炸使全体重庆人经受了严酷的考验,为红岩精神的产生拓展了精神氛围和群众基础;“红岩精神”的得名,也与重庆大轰炸有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红岩精神是南方局培育出来的,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用炸弹炸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重庆美术在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活跃、成绩最为突出的是木刻.抗战时期的重庆木刻版画作为抗战时期重庆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的特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谱写了重要的一页.以著名版画家王琦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木刻版画艺术家聚集重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木刻艺术作为武器,创作了大量鼓舞人民抗战的作品.他们的革命战斗精神和他们开拓出来的革命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为后来的美术家所继承和发扬,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建设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三北"区域功能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三北”区域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和重庆市的战略发展中起着增长极的重要作用。科学、准确地定位“三北”区域的功能,是提升重庆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是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对其核心区域的必然要求。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和重庆市区域发展格局中,“三北”区域应充分培育和发挥增长极带动功能、交通枢纽功能、现代物流功能、商贸流通功能、都市风貌展示功能和体制机制创新源功能。  相似文献   

17.
都市形象是一种软化的地域气质与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重庆是我国著名的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相较我国西部其他城市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格气质与形象。对重庆都市形象特征进行关学特质的提炼和总结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我们居住的城市,同时也是对重庆广义人居环境的一次重影射。从重庆都市形象的地域背景入手,通过多视角的重庆都市形象地格内涵格理分析,本研究总结出了重庆都市形象的主要特质,对这些特质的理解与把握将有助于我们理解重庆的自然美学系统与城市文脉,这是我们进行有效人居环境建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陪都时期的重庆曾一度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呈现出高校林立、报刊云集、学人荟萃、群贤毕至的局面。尽管抗战时期的中心工作是抗日救亡,但这并未妨碍众多深受中西文化洗礼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们以跨文化的眼光探讨文学与艺术的各种问题。一时间,大量具有比较文学性质的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以及文艺研究的著述,发表于重庆的各大报刊或出版于重庆的各个出版社,使得陪都时期的重庆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今日重庆的比较文学界留下了一批丰厚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19.
文物古迹是开发利用价值极高的人文旅游资源。重庆市的文物古迹具有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分布面广等特点。只有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注重对文物古迹的内涵发掘 ,开展理论研究和广泛开展热爱重庆文化的教育 ,才能使文物古迹在促进重庆的旅游发展中 ,放射出更为绚丽的光彩 !  相似文献   

20.
重庆是中国摩托车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摩托车产业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对重庆乃至中国的摩托车产业具有很大影响。但是随着重庆市摩托车产品出口的逐年增加,摩托车产品的出口利润却未同步增加。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了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存在的问题,指出重庆市摩托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进一步提出了提高重庆市摩托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以便更好地增强重庆市摩托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