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人”假设与制度认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赵昆 《齐鲁学刊》2007,(5):122-125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最基本假定,"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但它必须受制于制度的约束。制度是规则的集合,是一系列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组成的规则网络。但一种制度框架只有经过制度认同,经过所有公民价值批判后,才能为人们所认肯和接受,公民才会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个社会才会有基本公正的秩序。  相似文献   

2.
对制度变革的经济学分析陈岩(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包括法律、规章、习惯、道德等。制度的变革是指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的变化。对制度变革进行经济学分析,首先要解决一个方法论问题:一是可以将制度作为一种“商品”,这是考虑到制度也象商品一...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中的制度一词译自英文institution,比通常认为的汉语字面意思有更广泛的含义。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凡勃伦认为制度实质上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换言之,制度无非是一种自然习俗,由于习惯化和被人们广泛地接受而成为一种公理化和必不可少的东西。新制度经济学(Newinstitutional Economics)的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可见,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为人们发生相互关系而设定的一系列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系列制约。人们正是根据这些规则来明确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从而形成采取怎样的行动更为合算的合理预期。因此,制度的基本作用就是诱导人们的行为决策,并通过人们的这些决策来影响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4.
从起源上看,制度及其创新是人的社会交往实践的产物、从功能上看,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以及经济行为。所谓制度创新,是指制度主体通过建立新的制度构建以获得追加利益的活动。制度及其创新对人的发展划定了一个边界。制度及其创新既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又体现了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应该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划界论层次论公正论──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伦理建设若干问题的分析刘怀玉,宋月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通俗地说,制度就是一种游戏的规则,亦即约束和激励人们行为的规则。它包括政治法律、规章、社会习惯及道德等。我们这里所说的制度伦理...  相似文献   

6.
论点集萃     
信用缺失的原因探析(等6则) 【信用缺失的原因探析】顾青波在《学术研究》(2001年第10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目前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既有体制阻碍,也有管理漏洞;既有各主体认识上的偏差,也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他认为影响信用缺失的因素有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两方面。(一)正式约束。所谓正式约束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约束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细则,…  相似文献   

7.
西方制度变迁理论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制度是人为设计的形成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约束,是由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它们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制度变迁是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机制的结合所作的边际调整。制度变迁的动力是个人期望在现存制度下获取最大的潜在的外部利润。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制度与组织之间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是制度变迁的关键之点。制度变迁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复杂的、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以及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报酬递增;更取决于个人对制度变迁带来的净收益的估计。因此,制度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具有不同偏好、利益和谈判实力的制度变迁主体之间的一种较量。  相似文献   

8.
一、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制度同其他物品一样,其替代、转换与交易活动也都存在着种种技术的和社会的约束条件。1.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制度变迁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实施制度的各个组织在相对价格和偏好变化的情况下,为谋取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重新谈判,达成更高层次的和约,改变旧的规则,最终建立新的规则的全过程。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所谓“潜在利润”就是“外部利润”,是一种在已有的制…  相似文献   

9.
《大庆社会科学》2011,(4):159-159
关海庭撰文认为,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制度。人是社会人,有自身的价值观念;制度则是影响人们行为的一系列的规则,这些规则既包括硬性的因素,如条文、规章,也包括软性因素,如传统和习惯。现代政治发展最先关注“国家与制度的建构”,后又关注“人的行为”,到现在关注“人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就是对人和制度两个因素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规律认识的结果。在人与制度之间的互动中,  相似文献   

10.
胡健  董春诗 《人文杂志》2007,(3):170-174
与西方市民社会的制度结构不同,中国宗法社会的制度结构是礼法并举。礼制规范不但包括了市民社会非正式约束中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文化传承、价值观念、风俗习性等因素,而且还涵盖了市民社会正式规则中的全部经济规则、合约和大部分政治规则的内容。而宗法社会的法只涉及市民社会正式规则中政治规则的刑法合约,是对礼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杨明 《理论界》2006,(3):121-122
制度是由人制定的规则,它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对人们价值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的影响。制度缺位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制度精神失灵;二是制度供给不足;三是制度执行失范。制度缺位会诱发人们的功利化行为取向。功利化行为取向的诱发机制是委托代理制度的失灵;功利化行为取向的根本成因是利益表达机制缺位;功利化行为取向的社会成因是道德约束制度弱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制度变革的根源与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安排是任何社会得以存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同样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安排是否合理。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从根本上说属于制度安排。在此,我们首先回顾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变迁,接着分析双层经营和深化改革的任务,然后讨论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一、农业制度的重要性与农村改革制度作为人类行为的结果,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构成经济增长中合作与竞争的基本秩序。它的基本功用…  相似文献   

13.
一、从规则谈起规则是人们行为的标准,也可称为准则。规则的范围很宽,包括风俗。礼仪。习惯、道德。法律等等。但规则并不可能是光秃秃的抽象物,它总是以一定的社会观念为直接的精神基础,而且有现实的保障机制。规则及其观念、现实保障机制三者的结合,就称为制度。所以,规则只有制度化才有实际意义。在各种制度中,法律制度属于国家的制度。因而是正式制度。相应地其他制度都是非正式制度。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或场合之下,不同的规则与制度有着不同的意义。但总的说来,“制度也就是当前公认的生活方式”。①“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  相似文献   

14.
制度与发展关系论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制度是交往规则 ,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凭依自身具有的约束机制、信息机制、激励机制 ,调节冲突 ,强化合作 ,规范人的行为 ,确立起人们相互间特定的社会关系 ,从而构成人的活动或发展的现实空间 ,形成社会整体合力和对结果来说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进而影响发展。制度是有局限的 ,一个社会要保持发展的活力 ,必须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债法对市场经济的保障作用彭庆伟一、债法是保障市场经济有效发展的基本的法律制度债是商品交换高度发展的产物,其法律术语,来自拉丁文obligatio,原义是约束、债务。在罗马法中,现代意义的质被称为“法锁”,强调债是权利人与他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我国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桑德尔在《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一书中有关社会重构之“相互性的理想”(相对于“自律理想”而言)的论述告诉我们,人们往往是健忘的,粗心大意的和懒散的,他们逃避义务,易于骗人和撒谎,在面对陌生人时尤其如此。这时,就需要由制度来约束压制人身上的这种天性的本能倾向,并引导人们较可信赖和较可预见地行事。正因为如此,现代生活特别是现代经济生活有一种对可靠性制度约束的特殊需要或依赖。个体的自我统一性或者人格的完全成熟,往往标志着整个社会过程所具有的统一性或者社会的完全成熟。一个人在共同体内其人格和统一性的获致,是由于他一贯性地采取了“一般化他人”的态度,即采取了共同体(从家庭到社群再到国家)内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或立场。这些共同体的行为准则或立场,是以制度和文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制度的定义与分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制度不宜被定义为博弈的参与者 ,制度也不宜被定义为博弈的均衡解。本文倾向于把制度定义为人们行为的规则 ,是关于人们的权力、义务和禁忌的规定。人们行为的规则可分为个体规则与社会规则两类 ,其进一步分类表明 ,很难对制度下一个独一无二的定义。变通的办法是从外延角度 ,按照由窄渐宽的次序进行分类与定义。  相似文献   

18.
张鑫 《理论界》2007,(7):231-232
随着我国金融监管规则与国际惯例的逐渐接轨,以及社会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约束成为新形势下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方面。本文立足中国金融实际特点,提出了制度建设路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理契约: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心理纽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邹苏 《理论界》2003,(3):39-40
现代社会生活存在各种各样的契约:经济活动中有各种商业契约,政治生活中有社会契约,甚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婚姻关系也是一种契约。心理契约这一术语在20世纪60年代初被引入管理领域。管理活动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日标,这就要求他们要将组织目标传达给被管理者,使其接受和认同这一目标,并形成组织人员的一般界定行动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管理活动既要强调组织的制度与规则,又应注重符合情理,认识和了解人们的心理需求,并使其得到满足。如果说组织的制度与规则决定于组织中的纪律约束和经济上的契约,满足人们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论人力资本产权的概念、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规则,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旦制度确定了人力资本所有权属于人力资本载体,那么在人力资本产权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就无法转移,交易和转移的只是人力资本的支配权和使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