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人消费品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还严重地存在着,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影响了四化大业。造成这种顽疾久治不绝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是平均主义久存的物质基础.按劳分配作用不充分是平均主义泛滥的制度原因,均贫富思想是平均主义苟延残喘的温床,分配悬殊的反作用是平均主义加剧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
平均主义在理论上十分浅薄、贫乏,可往往容易被认为在分配问题上拥有反对不平等,主张平等的道德力量。不少同志倾心于平均主义,甚至在改革兴起的今天仍对它抱有好感,多是从这方面考虑的。我国分配领域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弊端,也不能不说和这种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揭示平均主义所谓分配平等的荒谬性,阐述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分配平等的,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平均主义也称为绝对平均主义,是一种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要求平均、划一的主张。作为一种思想,它流传久远,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乃至社会主义社会都有它的踪迹。一个半世纪以来,平均主义曾不断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曾经斥平均主义为反动。我国也有不少人批判过平均主义。然而直到今天,它在中国仍然很有市场,破除平均主义阻力还很大,甚至在一定情况下不搞点平均主义还不行。实践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我们对平均主义的批判是否命中了要害,在什么条件下平均主义才能得以根除?  相似文献   

4.
儒家大同思想孕育出历代思想家对空想性质的农业平均主义的无限遐想,毛泽东深受农业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努力进行着农业平均主义的实践尝试,前者成就了其辉煌伟业,而后者铸成了其重大失误。汲取农村集体化运动失败的教训,今天我们应切实保护农民"小"与"私"的天性,真正赋予农民土地持有产权的主体地位,并继续稳定农民家庭"小"生产经营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投身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推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 平均主义是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的产物,是农民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平均主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在经济上,要求平分一切社会财富,领取同样的工资、奖金,吃同样的饭菜,穿同样的衣服等;在政治上,要求绝对平等和极端民主化,搞无政府主义;在组织上,要求绝对自由,反对一切组织纪律;在军事上,主张平分兵力打消耗战,反对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在文化教育上,轻视知识和人才,主张知识分子劳动化,而不主张劳动人民知识化,企图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拉平,等等。所以,平均主义是和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根本对立的。对平均主义的性质与作用,要作辩证的历史的分析:农民要求平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有其  相似文献   

6.
"大跃进"前后毛泽东分配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后,毛泽东对新中国采用何种分配体制和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探索。他一方面提倡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另一方面又追求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并试图用供给制代替按劳分配,错误地认为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和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是“资产阶级法权”,必须加以限制。这种在个人收入分配问题上的矛盾状态,致使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  相似文献   

7.
平均主义作为一种民众追逐的理想,有着整合社会统治秩序的功能,起着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大的空想性和幻想性,并因不适合社会的发展而被时代所抛弃。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中平均主义理念的分析,来探讨它在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上,群众对平等的理解常常表现为某种平均主义,这种平均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受苦受难的劳动者奋斗的目标,而在实践中却一次再一次地遭到失败。在追求它的过程中,人们曾表现出无比的英雄行为,创造了许多壮丽的诗篇,同时也造成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历史悲剧。研究这一历史现象对现实生活不无启发。现就这个问题在法国大革命中的表现及雅各宾政权在这一问题上的悲剧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按劳分配。毛泽东强调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同时,坚决反对平均主义。邓小平在坚持生产力标准的前提下,提出“先富”、“后富”和“共同富裕”的思想。江泽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思想。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新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容出发,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二者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1)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2)按劳分配要借助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把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动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3)按生产要素分配要正确处理好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保证劳动者和投资者合理合法的物质利益;(4)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既要注意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通过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研究,不断创新收入分配理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分配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按资分配是资本主义的公平,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公平。平均主义分配或按资分配是造成公平与效率之间产生矛盾的两个基本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才能消除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消除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公正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公正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理性的批判性思维重建了当代中国的公正思想。他主张人人平等的基本权利,反对封建等级思想;主张共同富裕的目标,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主张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同时提出规范收入分配政策,反对收入差距的扩大化。邓小平的公正思想体现了历史的精神,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理性精神,也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社会合作三位一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市场经济又赋予了按生产要素分配新的内容,形成了以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为主的生产要素分配体系。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才能既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又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系统地解读邓小平的分配思想。邓小平的分配思想经历了坚持按劳分配、先富带共富与克服平均主义到消除两极分化三个阶段。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分配过于悬殊;既要关注个人利益,又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既要重视发展生产,又要兼顾人民群众生活。分配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把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作为改革的系统工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平均、平等和平均主义不是一回事,正如自由和自由主义、主观和主观主义不是一回事一样。真正的争平等是尊重同事的政治经济权益而不是侵犯别人的权益。我国古代的平均思想是被剥削阶级对剥削阶级的反抗,是反对剥削阶级的无偿占有,幻想夺回被剥夺去的劳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利益分配机制的调整为突破口的.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实践,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取得了很大成果.如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的确立,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等,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无所不在的平均主义和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这一问题已成为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理论界一致认为: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中,个人收入分配问题能否顺利合理解决,是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他们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对策等作了多方面深入的有益探讨.本文拟就我国现阶段较普遍存在的平均主义倾向,从另一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利益分配问题,在毛泽东的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邓小平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了分配差距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合理差距是为提高效率,达到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这利于我们理顺分配关系,确定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格局,走出平均主义低效率的怪圈,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在分配原则上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就要求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平等与效率是我国当前解决收入分配中的一对矛盾,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将有利于分配关系的理顺,有助于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平等与效率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认为机会平等是我国当前解决收入分配中平等与效率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平均主义是在中国传统社会获得广泛认同的观念和政治信仰。 平均主义不但是中国古代思想 家构想理想的社会生活的理论依据, 并且也为历代王朝所接受和认可, 成为秦汉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 经 济制度的理论基础, 在深层意义上约束和规范着历代王朝的治理过程。 中国古代社会的国家治理始终没有 脱离平均主义的轨道。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共同富裕成为当下中国社会共同关心的议题。 要实现新 时代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必须充分认识传统的平均主义观念的本质, 厘清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本质 差别。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怎样实现公平分配?这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在积极思考和寻求解决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毛泽东社会主义公平分配思想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探索:第一,摒弃了毛泽东社会主义公平思想的非合理因素;第二,否定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第三,指明社会主义公平分配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