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泉改革是日本第三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积极改变经济不振的大胆尝试。然而,改革并没有取得振兴经型社会之关系,分析改革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或给即将步入M型社会的国家提供些微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社会运行的巨大难题在于,倒“丁字型”结构造成的社会群体之间需求差异太大,社会交换难以进行,中产阶级体面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设施,在倒“丁字型”结构的下层群体看来都是奢侈的和可以利用来谋生的途径。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如秩序问题、治安问题、贫困问题、艾滋病问题、卖淫问题等等,都可以从倒“丁字型”结构和结构紧张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3.
列维-斯特劳斯是二战以后国际公认的最有权威和地位的结构主义大师和人类学家,也是整个西方结构主义思潮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结构主义之父”,其结构主义的思想是在吸收结构语言学、精神分析理论等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理论基础上,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主要体现为对“无意识结构”的建构,而在方法上则主要体现为一种以“共时性研究”为主的研究特色。这种研究特色在对亲属关系、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的大城市还普遍存在计划经济时期“全能型”政府的组织结构问题。“全能型”政府组织结构的职能是一种直线型的职能制,该职能制有五大惯性:垂直型组织结构的惯性、内部协调的惯性、行政命令的惯性、突击行动的惯性、行政层级考核的惯性。直线职能制的政府组织结构,在资源统筹、组织动员、应急反应、危机应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它不适应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建设的需要,亟待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6.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近年出现的实践性新词,在严格意义上还很难说是一个成熟的学术性概念,“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或内涵特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个体所处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会影响其社会态度,但这种影响依赖于复杂的结构基础。基于稳定工作者与不稳定工作者的信任分化现象,本研究对这一基础进行了探索。从结构约束视角出发,本研究发现,只有中等可能性从事不稳定工作的个体,其工作稳定性状态才会影响社会信任;具有较高地位的个体掌握了工作的选择权,“稳定—不稳定”分化反而不明显。从结构化视角出发,本研究认为,随着劳动力市场中工作稳定性结构逐渐形成,“稳定—不稳定”的信任差异也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过程中,西北地区的社会结构转型特征愈发明显,主要表现为城乡结构转型、人口与家庭结构转型、就业与收入结构转型。由政府、市场及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良性协调的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从乡土走向城市的社会结构转型之路的重要动力。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人口与家庭结构,扩大就业与增加居民收入,以促进地区社会结构转型深入。  相似文献   

9.
按照“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思路,湖南省长沙市将建设成为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衡量宜居和幸福的指标,不仅仅体现在环境改善、设施完备、物资丰厚等硬件方面,更应该体现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与体验等软要求上。社会工作以柔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的方式致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应当成为构建“两型”社会的有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状况开始分化,富者越来越多,财富快速攀升;而同时,随着资源重新分配,中产阶层因失去竞争力,而沦落到中下阶层,在中间这块,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样,整个世界分成了三块,左边的穷人变多,右边的富人也变多。中间这块忽然陷下去。”  相似文献   

11.
12.
“十二五”期间影响上海社会稳定的若干重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社会生活出现大量新矛盾、新问题,上海在如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维稳任务更为复杂和艰巨。当前影响上海社会稳定的因素突出表现在社会利益结构失衡、社会维稳环境变迁、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缺陷和社会治理模式落后等几个方面。为此,对“十二五”期间上海的社会稳定提出如下宏观预警:高度重视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特别要关注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的就业问题;高度重视日益紧张的劳资关系,特别要注意利润侵蚀工资、机器排挤劳动、企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新动向,特别要注意新生代农民工所带来的挑战;高度重视“中产阶级”的社会稳定,把解决“白领民生”纳入政府议程;高度重视失意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据此,提出上海“十二五”期间维稳工作的若干建议:进一步平衡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结构和谐;进一步优化社会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利益表达机制,规范利益诉求行为;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维稳工作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国社会结构形态的认定还存在较大分歧: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认为,一个“洋葱头形”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而李慎明主持的“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则认为,我国已经形成了“两个阶级三个阶层”的“类金字塔形”社会结构;孙立平则认为,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呈现为贫富差距很大的“蜡烛台形”。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教授蔡华的学术专著《一个既无丈夫亦无父亲的社会——中国的纳人》,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部著作第一次展示了一个既没有婚姻制度也没有家庭组织的社会,以这个反例给人类学对传统社会结构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得到了当代人类学权威克里弗德·格尔茨教授的赞赏。他在《纽约书评》上发表了长篇书评《走访》(The Visit),对这部著作进行了详细的评论。  相似文献   

15.
胡艺华  喻勇兵 《城市》2009,(7):25-3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实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重要位置。建设“两型社会”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全新命题和一项重要任务。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赋予长株潭城市群加快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省会长沙如何顺势而为.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担当领头羊,创造新经验,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柯言 《社会学》2005,(3):56-62
4月上旬,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邀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政治文明建设办公室、卢湾区委等单位专家,就“上海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问题”召开研讨会。与会专家分析了当前上海社会不稳定因素和上海弱势群体的现状,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上海和谐社会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我国的完善发展,不仅能够强化现有社会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社会组织创新的活力。通过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通过对现有"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中显现出来问题的探讨,给予相应的问题解决路径分析,保证其桥梁枢纽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把社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作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和现实载体。如何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发挥其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功能,成为当前社会建设进程中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责任型领导力是"有目的的、合作取向的、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引领积极社会改变"的过程。调查显示,上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型领导力水平低于美国大学生;在社会责任型领导力的所有维度中,上海大学生在"以礼相争"、"改变"、"自我意识"三个维度的水平上最低;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曾接受过领导力培训、上大学以前的领导经验、团队合作方面的经验、在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方面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学校或所在社区事务及班级事务的关注程度等因素均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型领导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大力推进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进一步丰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内容,并通过提升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覆盖面,减少当前大学生领导力开发中的"马太效应",同时,着重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兴趣,让大学生们在更多参与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增强领导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