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西汉初年枚乘首制<七发>,是为"七"体之肇始.然而由今视之,拟作之历史却直至东汉傅毅<七激>出方得以开启,其间二百年创作的沉寂何以产生?就其因在于,两汉之际<七发>远未有"伟于文林"的地位与影响,而其自身孔老齐观的思想观念也与汉代开始的尊儒倾向格格不入,规限了模拟行为的展开.傅毅<七激>在挖掘<七发>已有价值的同时,以时代的因子改造其作,确立了崭新的创作模式,开启了后世"七"体创作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俞国 《社科纵横》2008,23(9):129-132
"九·一八"事变前后,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始终站在爱国和正义的立场上,通过时评深刻揭露日本发动事变的侵略野心和本质,质疑和抨击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严厉批判国联及李顿调查团向暴力妥协的卑鄙行为.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唤起民族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中间小说"女性意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日本的女权运动渐次展开,传统上的女性概念日趋受到人们的挑战,这些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川端康成的创作,尤其是在其<舞姬>、 <山音>、 <东京人>等"中间小说"中创造出了一个个鲜活无比、个性独具的现代女性,从多个层面反映出女性群体蕴蓄的女性意识和现代父权文化的衰落,从中也透视出这种女性意识和川端个人经历与日本群体体验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先前的川端研究者形成的共识--川端是一位男权意识非常强烈的作家--而言,无疑是另一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部重要的<左传>注疏之作,日本著名汉学家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深受中国清代考据学的影响.该著不但在书籍征引方面大量汲纳顾炎武等人的<左传>注疏及文字、音韵、训诂等成果,而且在注疏内容和方法上广泛接受清代考据学家的观点,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濡染他们重训诂、崇实学、尚校勘等学术风气.竹添氏<左氏会笺>所受清人之影响,反映了江户时期日本汉学界在清代学风影响下考证之风的盛行,对认识清代学术与日本汉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狭义的抗战文学一般指创作于1937-1945年间的反映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文学,但广义的抗战文学却应向前追溯至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从此时起,对日作战已成为影响国人精神生活的重大时代内容,而报纸文艺副刊则成为抗战文学的重要土壤."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比较有影响的私营进步报纸<国际协报>率先利用副刊,刊载大量抗日救亡文艺作品,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力量,成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先锋阵地,从而在现代新闻史和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以《东京梦华录》为中心的“梦华体”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归于地理历史类的<东京梦华录>的文学本质方面遭到忽视.实际上<东京梦华录>处于笔记小说发展历史的中心环节,它上承汉唐笔记风土之长,下启宋及宋后笔记小说描写城市繁华与市民日常生活之先河.尤为孟元老所采取的"不以文饰"以俗为主的手法,创造了一种韵散相间,短小清新,上下通晓,亦庄亦谐的"梦华体",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习俗史地著作的,以城市市民生活为主流的笔记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7.
郑玄的诗教思想受孟子影响最深的是"以意逆志"法与以史说<诗>.他在笺<诗>的过程中借鉴并吸收了孟子诗教思想的精髓.孟子认为<诗经>是西周王道教化的产物,可以用<诗>来证明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理想王道时代.郑玄接受孟子以史说诗的方法,于<毛诗传笺>中在<诗序>和<毛传>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成体系的"正变"说以史释诗.郑玄也继承了孟子"以意逆志"的理论,并加入了他自己的创新,将孟子的"以意逆志"法上升为以"美刺"释<诗>.他将<诗经>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背景置于解诗的过程之中,从而推求和诠释诗人之志,赋予"以意逆志"更为深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庄子·渔父>篇提出"法天贵真"的思想,追求自然无为、超脱世俗之情.李贽<童心说>主倡"真心",批判社会之"假",以尊重个人性情欲望为出发点,追求"八世"之"真",使"童心说"对<庄子>"法天贵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从<庄子>到李贽,尚"真"思想表现出一条由"无我"到"社会之我"再到"个体之我"的轨迹,从中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主体意识也逐步增强,民主意识渐趋觉醒,个人对社会的依附日趋削弱,社会对个人的束缚也在逐步减轻.  相似文献   

9.
志贺直哉强调艺术性,其作品被视为缺少时代性和现实性,但作为同时代里诞生的"古典",却保持着卓越的文学地位.志贺的作品脱离"通俗趣味",其"诗化精神"赢得芥川龙之介的尊崇.本文依据志贺的著名随笔<创作余谈>,选出志贺的一篇精品<赤西蛎太>,对其艺术性内质加以深层探究,并论述<赤西蛎太>问世后,随着文学潮流的变化,被改编成电影和歌舞伎后展示的新貌.  相似文献   

10.
<鹿鸣>是先秦雅乐中的经典曲目,流传很广,保存时间较长.先秦时期作为雅乐的一个重要曲目,<鹿鸣>有着固定的篇章和演奏模式,在许多重要仪式中被运用.而琴曲<鹿鸣>则是汉代传统雅乐衰微,琴曲地位提升的产物.雅乐<鹿鸣>和琴曲<鹿鸣>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乐系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运用场合,不能相互混淆.琴曲<鹿鸣>只是在题目上借鉴了雅乐古题,而在内容及演奏方式上没有关联.蔡邕在<琴操>中对于<鹿鸣>曲的题解,并非是对鲁诗说的简单沿用,而是根据琴曲特性及<琴操>整部书的内容风格所作的精心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