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农业结构间歇性调整的概念及数学模型的演绎  要理解什么叫农业结构间歇性调整 ,首先要考察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农业是一门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农作物的生长期较长 ,一茬需要数月 ,有的甚至在半年以上。因此 ,农业结构调整要受到作物生长周期的限制 ,具有茬际自然间歇性的特点。同时 ,农业发展受市场的影响很大 ,一旦农产品供求失衡就要调整农业产品结构 ,因此又具有经济行为间歇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 ,给农业结构间歇性调整所下的定义是 :农业在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约束下 ,根据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2.
论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其治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危害很大.充分认识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治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阐述农业的战略地位及其生产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农业自然灾害的种类、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结构含有多个层次。本文仅就建立合理的农业内部结构(这里主要指农、林、牧结构)对于农业自然生态的影响及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做些初步分析和探讨。 (一) 马克思曾经指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8—399页)这里,马克思科学地指出了农业生产的一个基本的、显著的特点。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即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生命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有其自身运动的特殊规律性。例如:它同自然环境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受着光、热、水、土等自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 2 0年来 ,我国农业在认识上有三次突破 ,即大农业、农业产业化和观光农业的提出。这三次突破使我国农业由单纯粮食生产横向拓展为农林牧副渔生产 ,纵向拓展为农业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 ,由单纯提供物质产品到既提供物质产品又提供精神产品 ,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深刻地改变了农业的面貌 ,在推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交织。马克思在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中写道:“在所有生产部门中都有再生产;但是这种同生产联系的再生产只有在农业中才是同自然的再生产一致的,在采掘工业中就不是这样。”他进一步谈到,“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论它的特殊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188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每一种事物,必须注意它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但是,尤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才能区别每个事物的特殊本质。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活动中,农牧业生产的周期性长,季节性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人们往往囿于这些近似之处,就习惯地把农业和牧业的资金运动的形式等同起来,进而在牧区信贷管理上容易导致“搬农套牧”的倾向。其实,畜牧业生产不仅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结  相似文献   

7.
农工商联合企业的试办及其经济效果如何,这是人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武汉市东西湖农工商联合企业试办的实践,谈谈我们的看法。一使农、工、商密切结合,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产、供、销“一条龙”,这是农工商联合企业的基本特征。这个基本特征,是符合农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固有特点所要求的。农业生产和再生产是动植物本身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人们劳动所进行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错在一起的。马克思说过:“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  相似文献   

8.
农工商联合企业的试办及其经济效果如何,这是人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武汉市东西湖农工商联合企业试办的实践,谈谈我们的看法。一使农、工、商密切结合,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产、供、销“一条龙”,这是农工商联合企业的基本特征。这个基本特征,是符合农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固有特点所要求的。农业生产和再生产是动植物本身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人们劳动所进行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错在一起的。马克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能否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主要取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而农业结构的调整又与农村市场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农业市场化的进程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利用截面数据对该论点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农业市场化进程对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农业政策的主要作用应当是培育市场并帮助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逐步缩小粮食主产区与沿海地区问农业市场化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商品流通组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流通组织,有力地促进农村商品市场的发育和形成。农业一体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把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过渡到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桥梁。在它的初级阶段,主要是生产与流通从外部的结合;而在高级阶段,生产与流通则是农业再生产过程内部的结合,即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与流通的专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生态与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农业生产过程的特点,是生物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这个特点,构成了农业生态因素与农业环境因素之间特殊普遍的密切联系。尤其在现代化农业的条件下,农业生态与环境的谐调平衡关系,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传统的决策观念,认为...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生产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实施生态环境社会再生产.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恶化原因客观地提出了生态环境生产的必然性.生态环境消费与生态环境生产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社会物质生产、人口生产与生态环境生产必须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随机Tobit模型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总受灾率和旱灾受灾率对粮食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洪涝灾的影响不显著;农业基础设施可以减轻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按照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分类,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效率受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和补救措施,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粮食产销平衡区气象灾害防范力度,以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与经济正在形成一种紧密联动的新型发展关系。要解决传统模式下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缓解生态危机 ,关键在于建立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发展模式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和谐统一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应该用生态经济农业的观念指导现代农业 ,把农业经济行为同生态环境看作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减少和避免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数据对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袁明。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从短期看不会对农业及粮食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农户从事农业及粮食生产主要因素有农产品价格、政府补贴、农业生产成本和病虫害。最后提出稳定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层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08年之后,全球粮食价格暴涨,不少国家出现粮食短缺甚至饥荒。中国虽然仍能维持目前的市场稳定和紧平衡状态,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风险和压力。研究中国当前的粮食安全问题,不能就粮食谈粮食问题,必须从更深的层次上找出其根源,以采取治本之策。农业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它的存在状态如何,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还取决于政治、思想文化等其它社会因素。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农业的根本出路不仅在于强化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而且要解决农民的政治地位和其它社会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后,确保和促进我国粮食业的改革发展,最根本的取决于加入时和加入后能否严肃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根本经济利益,能否善于利用广阔的国际市场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兴利除害,化险为夷。从客观实际出发,中国粮业需要采取如下重大应对措施:一、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 从市场需求出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业和粮食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是应对“入世”的首要举措。我国“入世”后,粮食业能否兴利除害、化险为夷、赢得挑战,取决于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那种认为我国粮食属于资源密集型产品,无竞争力、无所作为的看法是有害的。我国的粮食业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其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市场冲击的保护力。为此,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农业和粮食结构调整,即对不同  相似文献   

18.
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劳动力不断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2003-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受教育程度提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并没有降低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但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农业劳动力的新变化,我国应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各种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快农业机械化,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开展对女性农业劳动力的专门培训。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生产波动周期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采用趋势法、环比增长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及其特征,并利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分析的影响因素为农业投入、自然灾害、粮食价格以及农业经济政策等。  相似文献   

20.
元代社会的农业经济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在农业自然经济广阔的原野里也逐渐发展起来。粮食商品化是商品经济在农业中得到发展的突出表现。本文从生产和流通两个方面对元代粮食商品化问题作些探讨。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是粮食商品化程度提高的基础。蒙元王朝自成吉思汗1206年统一蒙古诸部到1279年灭亡南宋,前后七十余年,西征,南侵,使中国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1260年,世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