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里是青藏高原妩媚转身时最婀娜多姿的山水曲线,是古老藏族千年历史中最圣洁神秘的心灵净土,是东女古国在万里迁徙下最钟情的沃野桃源。这里就是素有“嘉绒故土·中国雪梨之乡”之称的金川——旅游胜地阿坝州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3,(10):68-68
9月14日晚,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万和鼓楼广场彩灯闪耀、人潮涌动,2013年中国·怀化第三届“三古”文化旅游节暨海峡两岸文化旅游交流月活动在此隆重开幕。一场规模宏大的民俗歌舞晚会让开幕式充满了欢声笑语。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的不断提高,民众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也开始逐步转变。本文以“双循环”理论为基础,通过阐述“双循环”的诞生逻辑为基础,简要分析在新时期“双循环”新格局下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潜在需求,并结合城市背景下文化旅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双循环”新格局文化旅游发展的新途径,最后以天津大运河文化旅游为例,给出了天津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发展建议,为新时期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杰  马伟茗 《西藏研究》2023,(1):41-48+156-157
“文化旅游”是旅游类型的一种分类范畴,核心在于“文化”,功能在于实现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文化价值的传播传承。处理好对文化的内涵解码、艺术化呈现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运作后,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及其经济效益诉求自在其中。对于像西藏这样的边疆民族区域,以文化旅游承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为重要。当前西藏文化旅游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包括“文化偏颇”、“文化浮掠”、“文化失真”等现象。从文化旅游业的特质、功能理论视角出发,可以得出应高度重视“树立共同体精神承载理念,重点开发共同体文化资源,打造共同体文化旅游品牌”的结论,从而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黄延军  黄鑫 《民族论坛》2004,(11):19-20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旅游业发展来势迅猛,近年来出现了这样的新趋势,即在旅游人数激增的同时,个人文化素质也在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花似的“浏览”风景名胜,或对偏远地区作猎奇式的寻幽探秘,以往浅层次的旅游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游客对旅游的更深层次的文化需求,亟待更加深入地对旅游文化进行开发以适应这种需要。民族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民族文化以充实丰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内涵,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更快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6.
张波 《中国民族》2014,(12):52-53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素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重庆市唯一的苗族聚居自治县。近年来,地处重庆市“一心三带”的彭水县围绕“建设民族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目标,把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与特色民族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已成为重庆民俗生态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重庆最具魅力旅游区县、“重庆非去不可”创新案例前三甲、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示范县、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十大民族(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产区,这里也有着我国最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东北地区就开始着重解决“三农”问题,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在这个过程中,东北地区的文化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不仅帮助农民群众实现了脱贫,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农业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且将文化旅游的文化属性凸显了出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尚。本文就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东北地区的文化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探讨推动东北地区文化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傩堂戏”是一种融汇了民俗、宗教、艺术、伦理等多种元素的多元化文化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中国傩戏表演的功能和意义早已超出了其出现时期;贵州铜仁市各地的傩戏,源于古老的中华傩文化,具有中国傩文化的普遍特征,也极具地域特色;20世纪80年代,在乌江中下游的思南、德江、沿河等地,发现的古老的“傩堂戏”.近年来,随着对地域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黔东地区的傩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黔东傩文化的学术研究和商业开发正日益兴起,铜仁傩文化发展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在贵州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国家“大乌江—梵净山生态旅游扶贫项目”的背景下,对铜仁傩文化的开发也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如何把握这对矛盾关系,把铜仁傩文化旅游打造为贵州生态文化旅游的标签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对开发宁夏回族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陶雨芳 《回族研究》2002,(1):106-108
“农家乐”是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旅游模式 ,宁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自然资源 ,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回族农家乐”对提高宁夏旅游经济 ,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我们必须将其与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使其得以长久而稳固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前,吉首市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进入湖南“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园区名录,成为湘西自治州唯一入选的文化产业项目。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位于吉首市乾州新区文峰山境内,项目建设占地6.19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5.2亿元,已被列为湘西自治州文化产业1号工程,集会展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博物馆、旅游产品加工园于一体,将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由支柱产业向主导产业提升,推动吉首市文化产业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 《民族论坛》2012,(11):67-68
10月28日晚,2012年中国·怀化第二届“三古”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怀化市体育中心隆重举行。省旅游局,怀化市领导,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常德、邵阳4个市州和湖北恩施等地的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在国内外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它们与人文历史、自然山水一起构成旅游目的地的“四大板块”。  相似文献   

15.
湘西自治州的旅游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湘西旅游产业,促进整个湘西的经济发展,笔者通过对湘西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资源及其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湘西旅游开发必须立足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按照神秘湘西游的形象定位,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一、打造“神秘湘西”的文化旅游品牌准确的形象定位是树立品牌的关键。近年来,湘西旅游开发取得的成绩让人欣慰,但是欣慰之余我们不能忽略一些来自游客的诸如“不到南方长城真遗憾,到了南方长城更遗憾”之类的负面反映,这…  相似文献   

16.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文化旅游将成为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共生与共赢”作为广西民族格局与历史发展的特点 ,在提倡文化多元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现实意义 ,将这一特点作为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和阐释目标 ,不仅对发展旅游业有利 ,还可树立广西的人文形象和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凤凰县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探索出一条借旅游展示民族文化、用民族文化唱响旅游的富民强县之路。2005年1月至10月,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2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4亿元,主要景点门票收入达4721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9%、71%和24%,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凤凰县的一大支柱产业。一、以市场运作为模式,加快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步伐。凤凰县按照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职能部门、经营权归企业的“三权分离”经营机制,成功地将县内沈从文故居等古城八个核心景点经营权转让给黄龙洞投资股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快速发展,海南省文化界与旅游行业都十分重视旅游文化产品的输出。目前成功打造的本土音乐文化产品有《海棠·秀》、《三亚千古情》和《槟榔·古韵》。这三个代表性作品反映了人们对本土音乐文化产品市场的迫切需求。《海棠·秀》因故停演给我们的警示是,旅游文化产品不仅需要高质量、本土化、国际化的音乐文化形式,而且更需要现代化商业运作和高质量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注重融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现代科技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真正从听觉和视觉上去触动人们内心,牵动人们灵魂,不断丰富产品的舞台艺术效果和本土文化底蕴内容。  相似文献   

19.
水文化是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形成的文化形态,其蕴含的治水、管水、护水、节水、亲水理念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维吾尔族水文化为例,分析了维吾尔族水文化的基本特征,论证了少数民族水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因。提出:水文化倡导提供安全可靠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这正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旅游产业倡导健康、文明和绿色旅游,这又是传承传播水文化的有效途径,二者的融合既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更有利于贯彻绿水青山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水文化+旅游”专项会展活动、重点打造展现地方民俗风情的水生态旅游项目、落实水文化教育、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等,是促进少数民族水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就加强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区域整体营销谈三点体会。 一、加强湘西旅游整体营销十分必要。旅游业的知名度就是一种生产力,实践表明,市场营销的优劣决定景区经营的成败。张家界的天门山、凤凰的南长城,原来并不太出名,但是通过加大宣传投入、策划组织“飞越天门”、“棋行大地”等大型活动,知名度迅速提高,游客和旅游收入大增。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只有“点”,更要有“线”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