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那乃人的民族游戏陈伯霖译我在这里要讲述一下我知道的民族游戏。所以称之为民族游戏,是因为一切游戏都毫无例外地与日常的实际劳动生活、风俗习惯和狩猎、采集等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在各种生活条件和环境以及狩猎、采集活动中,民族游戏以它本身所体现出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加里曼丹岛内陆地区,至今还有很多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部落。长期以来,外国学者认为这些部落是一个民族。只是到了1947年,φ·库尔才对此提出怀疑。这些地方性的,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部落,一向按其  相似文献   

3.
谈诱猎方式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采集狩猎无疑是人类最初的经济文化类型。在狩猎经济文化发展和衰退的漫长过程中,无论是原始先民,还是至今仍从事狩猎生产或保留狩猎文化遗迹的民族,均把狩猎生产技术发展得相当完备,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狩猎方式。在这些狩猎方式中,诱猎方式最...  相似文献   

4.
从远古走到今天,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舞蹈艺术一直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成长和完善。他们的民族舞蹈大多是狩猎题材的自娱自乐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蹈语汇以模仿动物、鸟类、狩猎和采集活动为主,比如鄂伦春民族的《黑熊搏斗舞》、鄂温克民族的《罕日切舞》、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等等。这些民族舞蹈艺术具有一定的摹拟性特征,采用拟声、状形、达意、传情的手段和方法去抒发舞者的感情,质朴无华、简洁自然,是对游猎生活的最直接展示。  相似文献   

5.
滑雪板既是北方渔猎民族冬季的主要雪上交通工具,也是狩猎工具之一,在北方渔猎民族冬季狩猎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滑雪板狩猎是北方渔猎民族冬季狩猎生产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狩猎手段,广泛存在于各民族中,自古以来,绵延不绝,影响深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滑雪狩猎文化和一条滑雪狩猎文化带。这条滑雪狩猎文化带从东北的长白山(白云峰以北)开始一直向北,包括大小兴安岭,最后沿着蒙古高原的北部延伸到阿尔泰山脉。  相似文献   

6.
台湾原住民的谷物起源神话独具特色,与英雄盗谷种神话相似,却自成一格,在其他民族中并不多见。他们的粟种神话大都讲述粟种自远方他界偷来,说明粟种非原来所有,偷盗正是强调获得粟种艰辛不易。自他界盗回粟种的情节或许说明原住民原非农耕民族,是以狩猎采集为主,后来才有粟种栽培文化。  相似文献   

7.
对于南部非洲博茨瓦纳的狩猎采集民族巴萨瓦人(Basarwa)来说,时间正在逐渐地流逝。持续4年的干旱、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及政府新改的土地政策,正在夺去他们千百年来一直未变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唐兰冬 《中国民族》2008,(10):61-62
狩猎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习俗,曾经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民族博物馆馆藏黎族狩猎工具为基础,结合古籍文献、田野调查资料、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以及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民族博物馆赴海南岛进行文物征集的有关材料,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有关方法对黎族狩猎工具的演变、狩猎方式、分配方式进行阐述,继而分析、探讨与狩猎相关的社会活动及习俗、与黎族宗教的关系以及狩猎文化的社会功能,力图真实、客观地揭示狩猎文化曾在黎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满族的狩猎习俗是该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习俗,"楉矢石砮"便是这种习俗和文化的真实反映,后来的"以弧矢定天下"及以"清语骑射"为核心的民族文化,无不与满族的狩猎习俗密切相关.可以说,满族的狩猎习俗是他们最为重要、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性格的风俗;从历史或民俗的角度来考察,会发现这种习俗的产生与形成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长白山地区特殊的条件环境促成了满族狩猎习俗的形成,也因此形成了满族对长白山的依附关系和对它的崇敬或热爱.  相似文献   

10.
桦皮船     
鄂伦春人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狩猎民族。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外兴安岭以南的浩瀚林海中。鄂伦春人勇敢、坚强、淳朴、机智,“风驰一矢山腰在,猎马长衫带血归”是他们游猎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鄂伦春人还从事捕鱼、采集和以皮毛及桦皮制品为主的手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鄂温克是北方一个传统的狩猎民族。鄂温克人在长期的狩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和知识,而且创造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狩猎方式和技巧。这些狩猎方式经过累世传承并不断完善,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狩猎传统,而且使鄂温克民族的狩猎生产技术发展得相当完备,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北方民族的狩猎文化。本文谈及的传统狩猎方式是指枪支传入之前的主要猎捕方法和技术,而有些传统狩猎方式在枪支传入后仍然使用,还不断显示出它的实用价值。集体围猎,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狩猎方式之一。当时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征服自然的能力严重不足,要想仅靠…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的不同地区(非洲中部、安达曼群岛、马六甲半岛和菲律宾),都居住有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部落,这些部落人的体型与周围的民族截然不同。他们比自己的邻居矮得多,皮肤发亮,体型明显地带有某种“稚气”,头、四肢和躯干的比例关系与身材高大民族不同。这个民族的代表被称作俾  相似文献   

13.
鄂伦春族的社会经济,长期以来是以狩猎为主,采集、捕鱼为辅的综合经济。狩猎是鄂伦春族的传统生产项目,直到50年代初期仍然是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来源。大小兴安岭茂密的森林、纵横的河流是理想的天然猎场,这里到处都有猎之不尽的飞禽走兽、鱼类等动物资源。由于长期从事狩猎生产,鄂伦春人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而且对狩猎生产具有  相似文献   

14.
禁猎     
《中国民族》2008,(11):71-71
“鄂伦春”是民族的自称,有“山岭上的人”之意,也有解释为“使用驯鹿的人”。他们大部分生活在黑龙江、内蒙古地区。鄂伦春族是精骑善射的民族,世世代代在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以狩猎为生,他们的衣食住行及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丙珍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1):155-160,封3
鄂伦春族史诗诞生于人类早期的狩猎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与审美意识之中,承载鄂伦春人的宗教信仰、想象、情感与记忆,汇集狩猎民族的生存理念、生命体验、生活经历和生态思想.《英雄格帕欠》传承、传播且弘扬和谐共处之美、万物生命之美、家园之美与生态自觉之美,反映了狩猎民族的生态理念与审美意识,即以共生为根、以创生为茎、以重生为枝...  相似文献   

16.
民族的概念和定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特点的人类社会群体。按人类进化时间顺序分,有初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和现代民族。按社会发展形态分,有原始社会民族、奴隶社会民族、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社会民族、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和共产主义社会民族。按生产方式分,有采集民族、渔猎民族、狩猎民族、农业民族、工业民族。按种族不同分,有白种人民族、黄种人民族、黑种人民族等。按地域不同分,有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中,鄂伦春人结合自身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特征,逐渐形成了独具狩猎民族特色的行为禁忌,涵盖狩猎生产、社会生活、宗教祭祀以及社会道德等诸多层面;鄂伦春族禁忌的形成发展,不但对该民族维持正常的狩猎生产秩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促进作用,而且对该民族社会的有序发展及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有重要启...  相似文献   

18.
鄂伦春族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以狩猎见长的游猎民族,他们在狩猎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以禁忌形式形成了一系列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涉及言语表述、日常行为、思想崇拜、家庭礼仪、社会公德以及婚姻、丧葬、生育等诸多层面,成为维系全体民族成员思想或行为的道德准则;正是在各种禁忌的影响和作用下,鄂伦春人逐渐走过了民族繁衍发展的各历史时期,迎来了新中国建立后民族社会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桑人一般也称布须曼人,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28个狩猎采集社会体之一,而且是最大的一个。桑人过去人口众多,曾是南部非洲的唯一居民,今天则聚居半干旱的卡拉哈里荒漠之中。从地理上言,卡拉哈里沙漠的三分之二位于博茨瓦纳共和国境内。这里桑  相似文献   

20.
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探讨和分析鄂伦春民族“价值观”的变化 ,离不开鄂伦春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背景 ,用历史的、辩证的、客观的眼光看待其变化的过程 ,有利于提高鄂伦春民族对自身的认识 ,对鄂伦春民族今后乃至将来的发展 ,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鄂伦春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一切观念形态“归根结底都是从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 ,从他们的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方式中引导出来的。”有史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 ,鄂伦春民族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 ,从事原始的狩猎生产 ,辅之以采集、捕鱼 ,过着与世隔绝的森林游居生活。历史学家认定 ,解放初期鄂伦春民族是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