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左传》的梦境描写几乎涉及了春秋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左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左传》的梦境描写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探求记梦在春秋社会表现出的规律并由此而窥探春秋时期相关的社会特点;其次由社会而及记梦,分析记梦在春秋社会中的运用情况,探求其在反映社会历史真实中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质;再次从美学特征、结构、语言等方面总结《左传》梦境描写的文学特色;最后阐述了《左传》梦境描写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左传》的梦境描写,受到原始宗教观念和春秋时期相信梦验、尊崇梦兆的社会风俗习尚的影响,具有应验性、因果性和象征性等表现形态,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为后世梦幻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梦叙述是《左传》叙事中独特的风景。其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梦境以及简洁传神的描绘展现出梦书叙述本身的美学价值;在整个叙事背景中,《左传》梦叙述促进了叙事情节的发展并且编织出精巧的行文结构;作为梦文学的滥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春秋左氏》,堪称“三传”之“雄霸”,“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它被奉为儒家经典,沾溉后人,流惠深远。它亦史亦文,反映了春秋时期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与《战国策》一起成为先秦史家之文的两座高峰。而《左传》的外交辞令尤其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它不仅表现出春秋外交人员的精神风貌,而且语言美妙传神,为《左传》增益光彩。探究这一问题,无疑有助于对《左传》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5.
《左传》是现实主义的军事文学。它遵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历史地、具体地、真实地描写了春秋时期的各次战争,取得了各有特色、无一雷同的艺术效果。《左传》中的军事文学,虽然创作于两千多年前,却仍然对我们当前的军事文学创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左传》被刘勰推崇为“记籍之冠冕”①它比较详尽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是当时新型的历史散文——史传文学的第一部杰作。“文学是藉语言文字来作雕塑描写的艺术。”②《左传》的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凝炼,叙事状物各具特色。尤其是外交辞令,“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③变化无穷,委婉尽致,从而增添了这部历史散文著作的艺术魅力。南宋陈骙曰:“辞以意为主,故辞有缓急轻重,皆生于意也。”④《左传》正是“以意为主”来写人物语言的,《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和说话人所处的环境地位十分吻合,细致地表现了人物心情,鲜明地刻划了人物性格,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其特色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周倩平 《南都学坛》2013,33(3):58-62
《左传》记梦近30例,梦象多有鬼神妖异,且大多记录了占梦和应验的具体情况,记梦的数量和详细程度都居先秦典籍之冠,多被人认为是"记妖梦以垂文"而备受诟病。《左传》这一特点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史学文本中文学性、趣味性的增强,却并非作者有意宣扬鬼神卜验、天道报应,现代人看来神奇莫测的梦占现象,细究起来则有内在逻辑可循。梦的产生、应验与人的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密不可分,而且梦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与春秋时期的鬼神信仰相关。占梦"应验"一是因为梦与做梦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其本身就带有预言性;二是占梦者大都知识广博且善于把握做梦者心理;三是因为史官对占梦史料有倾向性的选择——占梦的应验都有其内在逻辑可循,所谓之"妖梦"并不妖,这间接反映了春秋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梦境记叙与描写是《左传》记事—大特色,其复杂多样在先秦著作中绝无仅有.占梦记梦是早期史官的重要职责,《左传》对今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梦境记载,由巫史文化特色所决定.《周易》的变通思想使得史官能够改变梦境神秘性的思维,从而以正视现实的态度看待“高岸为谷”的历史巨变.周代史官不仅参与礼的制作,还是礼的管理者和执行者,通过特殊的“书法”方式捍卫礼是他们的职责,因此,《左传》梦境记载还深受“礼”的影响、具有“礼”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指出 :“人生安得有如许梦 ,此必有诗无题 ,遂托之于梦耳 !”借梦境以写现实 ,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在中外小说大师们的作品中 ,精彩纷呈的梦境描写屡见不鲜 ,不胜枚举。仅以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为例 ,全书共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梦境三十余个 ,这些梦境各具特色 ,各有妙用 ,各富魅力 ,因而成为《红楼梦》全书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梦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许多作家才把它当做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自觉地加以运用。本文试就梦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作一浅析。一、以梦境凸现…  相似文献   

10.
《左传》在记叙春秋历史时采用了长篇叙事文学的结构。这种叙事特征的形成,是由春秋社会。思想文化和春秋社会历史特点所决定,在全书中通过连续记叙相关史实、纵向展示公卿家族命运、描写预言与灾异、记录人物谈话和书信等方式表现出来,对后世叙事文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春秋左传考义》是日本江户时期龟井南冥对《春秋》经文及传文中存疑的语句进行精心注解的一部重要著作。龟井南冥善于实证研究,注重义理探析和语气照应,对无法精准训释的内容或并存诸家之说以备案,或存疑不考以阙疑,从而保证了注释的客观公正;他以批评杜预注为出发点,指陈杜预注失误、失考、失于详、取臆说、强为之解等,并逐一辨证,或补充杜预说,或立新说;他在材料的使用上强调可据性、可靠性,注重广泛寻求类似的语例和事例,尤为注重从《春秋》经传中寻求相似的例子加以比勘进而得出结论。《春秋左传考义》有力地扭转了江户时代日本学者研治汉学局限于宋明理学的风尚,标志着日本汉学研究方法由宋学向汉学的转变,在《左传》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左传》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状况的历史著作。在春秋战国大兼并的时代背景下,外交言辞、军事战争、君主王权等成为其主要的叙述对象。然而,《左传》在叙事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胆识过人的勇士形象,并以其言语和行动表现出了他们的忠君、知恩图报、勇武、果敢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以《左传》中的这一类勇士形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描述其对死亡的态度,以及在危机中的抉择,探讨《左传》中这一类勇士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3.
清代科举考试中,惟《春秋》一经采用古注——《左传》。乾隆五十七年清廷废弃宋胡安国《春秋传》,起用《左传》,不是因为乾嘉汉学的影响,而是胡传不为清初帝王所喜,不得不废,与此相反,《左传》一直以来受帝王的喜爱。引导清廷废弃胡传的引子就是乾隆五十七年的"删节本经书"一案。  相似文献   

14.
《左传》塑造了很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往往反映出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至今仍对我们为人处事有着指导意义。本文着重选取《左传》中《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这两章,试从贤人智臣,巾帼豪杰,"隐君子"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这两章中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君子形象。  相似文献   

15.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是非常著名的历史叙述文本,讲述了庄公兄弟二人为王位而反目成仇的过程。《左传》评价"兄不友、弟不恭"的伦常失序是事件的起因。后世评论多以此为据,而忽视兄弟二人的母亲武姜的政治力量。清华简第六辑《郑武夫人规孺子》,塑造出颇具政治谋略的武姜,综合《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借助历史重演解释理论分析可知,她与庄公多年秘而不宣的政治角力,是郑伯克段叙述中的内隐的政治背景。庄公借助边父、祭仲等人的长久筹谋,因势利导,驱逐共叔段、拘禁武姜,避免郑国内乱,为国家兴盛谋求发展空间,但他养骄长恶,一贯以满足个体私欲来豢养王室及其近属,为郑国埋下内乱的祸根。  相似文献   

16.
《左传》的人称代词既丰富又复杂,还存在一些相当于这些人称代词的别称词,这些别称词在行文中长期稳固地替代这些人称代词,成为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用法的一个特点。这种使用特点反映了春秋时期的语言特点,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谦恭礼让、自卑而尊人的贵族文化风范以及尊卑等级差异显著的贵族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古史二题     
《左传》离城所指,旧有舒鸠城与钟离城二说,前说有论而后说无考。由吴楚战争因由、战术安排及钟离城处离山之旁知,离城即钟离城可以无疑。楚所灭之杞在何地,学术界众说纷纭,陈伟先生提出在泗水下游一带,当今安徽泗县城关,最为可取,作者作了一些补充证明。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作为史书的春秋有泛称、专称之别,既可指各诸侯国史,又特指流传至今的鲁国史《春秋》,同时又存在其他形式的春秋类文著。这些现象表明当时春秋类文体的复杂性。《春秋》、《左氏春秋》、《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相关文献文体初步勾勒出先秦时期春秋类文体演变之轨迹,即由单纯记录历史事件的结果发展到记载历史事件过程,重视历史因果关系的探寻;从记载诸国军政大事到专门记录个人言行事迹;由重视史实的载录发展到对形上理论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左传》、《国语》的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国语》的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思想是在春秋理性与迷信交织存在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时代思想烙印.它记载了心疾、无慧和童昏等生理性心理疾病,描述了顽、贪惏无厌和好洁等心理性心理疾病,并对生理性与心理性心理疾病的关联有理性认识;分别论述和总结了情绪、神志等生命力、行为乃至人格等方面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影响;包含"视正听和"、日常行动不"壹"、分业居住、教育和"节"制是达到和保持心理健康途径的思想.这些对今天心理健康建设具有可贵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代文化变革与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文论关于小说的文化定位和文体定位 ,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 ,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 ,小说理论在中国的兴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正是在近代文化的变革中 ,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需要、新型知识体系的出现、外来文学观念的启示等多方面的原因 ,促成了中国小说理论的现代转型 ,并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