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契约思想对西方社会影响深远,它动摇了君权神授的根基,强调了"天赋人权",推动西方社会最终建立了民主国家。而卢梭是社会契约论中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社会契约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文章围绕《社会契约论》中的社会契约、公意、政府三个方面展开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马平 《决策导刊》2004,(5):19-20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指出:“什么是政府?政府就是在臣民与主权者之间所建立的一个中间体,以便两者得以互相适应,它负责执行法律并维护社会以及政治自由。”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基石,人类社会创立了全民公决制或代议制选举政府的制度,使政府在其社会具有合法性,履行公民通过社会契约赋予政府的职  相似文献   

3.
法治理念是法治的灵魂和精髓,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培育大学生法治理念戍为高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法治理念波薄的原因及培育大学生法治理念的重要性的分析,得出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育,主要应从开设法学二类通识课,传授法律知识;定期开设法治讲座宣传法治理念;组织大学生进行汝治事件讨论,深化法治理论印象等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十八大首次将法治保障纳入社会管理格局中。本文主要探讨了法治保障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地位、存在的必要性和如何构建法治保障。法治保障是为社会管理工作制定权威的规则体系,使社会管理的主体按章行事,分工协作,以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法治社会意指实行法治的社会,即对国家和社会生活进行法治化治理的社会。相较于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更具包容性的概念,遵循国家统治、社会自治与个人自主的建构思路。凝聚法治共识是法治社会构建的理论支撑,推进社会有机体四个基本要素的协同共治是法治社会构建的实践动力。用法治来规约社会组织、社会制度/规范、社会意识和社会行动,以形成社会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构建上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精神当代构建的实践基础:顺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要求,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创新精神、竞争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当代构建的有机组成部分。回顾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我们从"人治"到"法制",从"法制"到"法治",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这是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结果,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3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为今后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所谓当代的法治,指的是以民主宪政为前提的依法之治、文明之治;而今天的德治,与古代的德治是不同的,它指的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培养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指导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作为人民公仆的党政干部的思想,从而真正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这种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不妨概括为新时期领导干部必备的"法治商",就是不同于智商与情商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党和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法治堪称社会管理创新之纲,社会管理要以法律为指南针,完善社会管理法律体系的顶层设计,为社会管理创新撑开法律的保护伞。以法律为指南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本质上是在法律框架内的社会自我完善。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治"才是千  相似文献   

10.
新视野     
《领导科学》2012,(12):20-21
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是以法治理念和法律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管理模式,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管理的"善治"。法治型"善治"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兼容了社会主义理念和法治理念,意味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管理理念的根本性变革。这既是现代社会管理的目标,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正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法治建设主题经由"法治国家"(1997年)、"法治政府"(2003年)的经年深化后,亟须落脚于法治社会建设,以扭转法治单极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同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  相似文献   

12.
许霆案由一个普通刑事个案上升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公共场合热议的公共事件,其本身的意义明显已经超越个案本身,它是在我国民主法治进程中,当代刑事法治深度演绎的一个鲜活的范本。自此而论,研究许霆案的相关法理问题,就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更富深远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洁 《经营管理者》2009,(17):137-137
公民意识是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产物,是主体自由追求和理性自律精神的体现。在以法治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公民意识不仅是法治国家合法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秩序建立的合法性支持与保障。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公民意识重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将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国合法性基础以及推进民主与法治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建设的视野下,我国司法改革应当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形式法治建设为主兼顾实质法治建设,变当前的内向性改革为内外兼顾,将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改革视野,让渡部分司法权于社会,进而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正>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推进,法治对于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法治有两层含义:一是依法治国,即党和政府以法律为工具来管理政治、经济、社会等事务;二是法治,即党和政府本身也受法律约束。法治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政治发展意味着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政治制度化,以适应扩大了的政治参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政府执政为民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维持宪政秩序和社会稳定安全与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对于当代政府治理而言,良好的宪政秩序意味着法治权威的确立、政府合法性的建立、政府治理体系的稳定、政府过程的有  相似文献   

17.
徐华 《领导文萃》2013,(6):10-13
当前,各种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在化解社会矛盾过程中有许多看似“法治”的做法.甚至以“法治”之名行破坏法治之实的行为,迷失了法治的方向,严重违背了法治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正《依然谨慎的乐观——法治中国的历史与未来》江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依然谨慎的乐观》是江平教授近年来关于推进司法改革,建构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与法治经济等重大问题的文集。江平教授一直关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会议主题,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后,他倍感振奋,不顾年老体衰,为建设法治社会奔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并明确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同样要以法律为依据,按照法治建设的要求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法律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法治建设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新媒体传播在维护正义、促进立法、监督司法、推动普法等方面深刻影响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本文以"聂树斌案"为引,从传播学视角出发,着重论析新媒体传播对于法治建设发展的促动作用,并提醒人们重视新媒体参与法治建设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