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工资总额的增长实行宏观控制,是工资计划管理中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在当前工资总额增长大大超过国民收入增长和社会消费品可供量增长的情况下,对工资总额增长实行宏观控制,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相似文献   

2.
一、宏观控制的实质宏观控制的重要任务就是调节和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也就是要搞好国民收入总供给同由积累资金和消费基金所形成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平衡问题,包括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四大平衡,也包括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一般地说,财政平衡是信贷平衡的基础。物资供求平衡是财政、信贷平衡的物质基础。财政、信贷之间的平衡,反映的是资金内部平衡关系;财政、信贷、外汇之间的平衡,反映的是财力平衡关系;财政、信贷、外汇  相似文献   

3.
财政资金是国家对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工具,国家必须对财政资金运动进行宏观控制,加强宏观计划管理和财政管理。信贷同财政一样是国家分配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工具,国家必须以从加强信贷业务管理和调整利率两方面实现对信贷资金运动的宏观控制。组织好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统一平衡,对协调货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有着重要作用。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联系十分密切,必须互相支持。  相似文献   

4.
(一)理顺政府领导、管理经济的职能同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关系,是重构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关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排斥市场机制的直接宏观控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不仅完全掌握着宏观经济的决策权,而且还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这是一种纯粹的行政式集权化的直接宏观控制模式.《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郑重地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任务.重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对过去那种排斥市场机制的直接宏观控制模式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5.
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比例关系,它决定着农轻重等其他一系列比例关系,影响着生产建设的全过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费基金是为满足人民当前的生活需要;积累基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是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创造物质条件,两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国民收入有一定的数量,在分配比例上它们又是互相矛盾的,积累多了影响消费,消费多了又影响积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探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是新形势下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迫切需要,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和全社会范围内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后得出结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只能通过企业内部的按要素分配和全社会范围内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两个层次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探索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的问题,旨在通过选择合理的挂钩指标,既把企业和劳动者进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刺激起来,又能正确地调节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有效地控制工资增长速度,使其与国民收入的增长、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相适应,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发挥工资的调节刺激职能,把微观搞活和宏观控制结合起来。因此,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的指标选择,是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的关键性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配套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宏观经济控制的系统化。这件事搞不好,各方面的改革很难协调,经济关系不易理顺。如果我们对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起伏现象,采取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那就不难发现,这些起伏都与宏观经济控制没有系统化直接相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恰如其分的宏观控制,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宏观控制不能老是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如今我们已经积累了多年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有条件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宏观经济控制的各种机制,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实施的步骤,逐步成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内涵有三:一是国民收入总量分配政策,即根据货币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量同实际的国民收入总量之间的关系状况而制定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货币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量大于实际的国民收入总量的超分配政策,就属于这类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二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即根据个人劳动、个人资产及社会福利而制定的劳动收入、资产收入及福利收入的比例关系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劳动收入和资产收入而减少福利收入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就属于这类收入分配政策;第三是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政策,即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所制定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按劳分配政策就属于这类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省级数据为样本,从全球化视角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回归结果显示,在全球化的两个要素中,FDI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显著负相关,而对外贸易的扩大也未能实现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预期。此外,二元经济结构和人力资本以及国有企业改制引起的国有比重下降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负向影响。随着"库兹涅茨拐点"的到来,只有切实重视劳动者利益的政策调整,扭转FDI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反向关系,发挥出口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促进作用,才能在充分利用全球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提高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宏观控制的目标模式,经济理论界的认识不尽相同.例如:宏观控制中总量控制与个量控制的关系,现阶段宏观控制的目标是不是总供给稍大于总需求的买方市场;间接控制的含义,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收入和国民收入的内在联系及其量的关系 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就财政收入的形式考察,可以分为国营企业上交的利润和基本折旧基金,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以及个体劳动者交纳的各种税金、国家企事业单位上交的其它收入。如果把社会总产品按价值形态划分为补偿基金、职工工资和纯收入三个部分,除了国营企业上交的基本折旧基金外,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国民收入,特别是国民收入中的纯收入。这个事实说明,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就是财政收入参与了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这个意义上,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反映着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如果把财政收入的使用即财政支出考虑进去,国家财政收入又通过财政支出分解成补偿基金(企业基本折旧基金)、消费基金(国家机关职工工资、抚恤和救济费、文教卫生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国防战备费)和积累基金(基本建设投资、国营企业流动资金、增拨银行信贷资金、国家物资储备)。因此,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又反映着国民收入用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此外,我国在1980年对一部分省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这种体制的实行,使得地方在国家预算之外,有一部分财政收入。这种收入,也是  相似文献   

13.
<正> 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勿庸讳言,我们所走过的这段道路却是十分坎坷曲折的.其所以如此,我们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年来我们没有正确地运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特别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的原理来指导我国产业结构的宏观比例平衡,致使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各种比例关系末能理顺.本文将针对这一重大的现实问题,试图就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实行宏观控制的比例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对间接宏观控制问题的研究中,人们非常注意探讨间接宏观控制体系内部的机制配套问题,这当然是对的,但绝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间接宏观控制仅仅只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运行需要有其它方面条件的配合,特别是需要有市场条件的配合。间接宏观控制体系的建立和间接宏观控制功能的发挥、乃至间接宏观控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基金增长过快过猛,明显超过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市场稳定。本文拟从事实出发,寻求对消费基金进行宏观控制的途径,以求正于广大读者。一、消费基金膨胀的表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使人民收入明显提高。一方面,调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把积累率由1978年的36.5%降到1982年的29%;另一方面,提高农产品收购  相似文献   

16.
财政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收入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财政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政策手段。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财政应从自身职能出发,完善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制度体系,促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进行生产,国民收入分配回答的是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分别用于哪些方面。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对国民收入的分配起着决定作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国民收入分配的关系,搞好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这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改革就宏观经济方面讲,最主要的是要从直接宏观控制转变为间接宏观控制,建立起新的间接宏观控制体制。因此,研究和探索间接宏观控制问题,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现在所说的宏观经济控制,就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对国民经济我们一向都是控制的,按一定的条规,一套框框,把整个国民经济都控制住了.表面看来,这样的控制似乎并不产生什么宏观控制上的问题.而实际表明问题很大:把微观经济都堵死了.宏观与微观是对立统一的,现在要搞活微观,把企业搞活,所以才出现并认识到宏观经济控制这个问题,应当说这是一大进步.现在讨论的宏观经济控制,不同于我们过去搞过的那种所谓宏观控制.现在我们要实行的宏观控制,包含有以西方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那种宏观和微观的关系问题.是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欧美等国那样的宏观控制,也不同于我们过去采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问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是包括国民收入再分配权利、条件、机会、规则、过程、结果公平在内的系统公平,以公平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目标既出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也有功利主义的诉求,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既可矫正初次分配的不公平,创造初次分配公平的条件,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重要条件,也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和公平程度主要应通过要素供给者的要素供给行为来衡量,同时也应观察"用手投票"的情况等.要处理好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始终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要处理好再分配公平与初次分配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公平应与初次分配公平相协调,要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的整体公平.要保障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必须保证再分配政策的公平取向,必须建立促进再分配公平的制度体系,并保证促进再分配公平的制度能够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