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唯物辩证法体系的产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现在通行的体系的模式是在苏联三十年代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作者认为苏联哲学家在制订体系时,把恩格斯提出的辩证法第二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混同于列宁提出的“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是一个根本的错误。文章根据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论证了“对立面统一”与“否定之否定”是一个意思,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最后,文章尝试突破苏联的传统模式,按照辩证法的本来面目,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础上重建作为“发展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把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构筑成为一个历史发展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肯定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具有内部矛盾,存在着矛盾的方面、特性和倾向。矛盾的双方既对立,相互排斥,又统一,互相依赖,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这种内在的对立和统一。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综观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治势力的实际情况,我们党提出“一国两制”战略决策,这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实际应用和发挥。“一国两制”是个矛盾统一的概念,“一国”是统一体,是统一性、一致性;“两制”  相似文献   

3.
“对立面的同一”是唯物辩证法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过去许多人把它作为矛盾的同一性来理解,这是不恰当的。我认为对立面的同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对立面的同一是不同于对立双方的第三者。对立面的同一,是指对立双方结合在一起,统一于一身,产生一个新的事物。这个新事物既不是其中的甲方,也不是其中的乙方,而是既不同于甲方又不同于乙方的第三者。黑格尔在论述有与无的统一时说: “有与无是统一的不可分的环节,而这统一又与有、无本身不同,所以对有、无说来,它是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最特征的形式,就是变。”(黑格尔:《逻辑学…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地把红与专当做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并把这个观点视为天经地义的真理加以强调和宣传。这个论断曾给我国的知识分手、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带来过相当严重的损害。直至现在,有的同志仍然对知识分子不那么信任,甚至排斥知识分子,还把他们当做异己的力量,对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骨干力量想不通、有抵触,这种情况和红与专是对立面的统一这个论断不无关系。为要解决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把红与专是不是对立面的统一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探讨一下。其实,这个论断在理论上没有严密的充分的科学根据,同  相似文献   

5.
矛盾问题是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研究辩证法,当然要首先明确何谓矛盾。长期以来,在我国哲学界存在着把矛盾等同于对立和斗争的看法,诸如:“可以把‘对立’和‘矛盾’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因为“‘互相对立’表现了‘矛盾性’的最本质的关系”;“‘矛盾’只是‘反对’、‘对立’含义的抽象化,并不具备统一、一致的含义”;“矛盾本身有其自己的规定性,矛盾就是一种对立”;等等。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下面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李秀敏 《学习与探索》2006,55(2):102-104
马里奥·本格从多个方面对辩证法的思想给予了批判,其中他认为辩证法是一种"两极化的思维方式"的观点影响很大.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对辩证法存在误读,原因之一在于忽略了辩证法是强调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是需要中介的;原因之二是混淆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原因之三在于忽视了对辩证法理解的整体视角.  相似文献   

7.
李恒瑞 《探求》2011,(4):62-68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时代转换之际,列宁集中精力研究和阐发辩证法学说,提出了辩证法学说体系的新构思,主要体现在关于辩证法的“三个定位”:一是关于辩证法的性质的定位,辩证法是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实质上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二是关于辩证法的核心的定位,即把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作为辩证法的核心;三是关于辩证法的功能的定位,提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恩主义的认识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以列宁为榜样,善于客观地、全面地把握和运用辩证法,充分发挥辩证法的认识功能,进一步增强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提高全党全民的辩证思维的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面转化的原理, 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容。如何按照马 克思主义著作家的论述,来规定它的科学 含义,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我国,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学校的 哲学课本里,还是在各种宣传哲学的小册子里,都把对立面的转化规定为同一性的一个含义。但是,根据事物矛盾运动的实 际情况来看,特别是结合建国三十年来革命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看,这个观点是否科学,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我们认为,对立统一规律中关于同一性和转化的关系,犹如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一样,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哲学范畴,而不是一个包含在另一…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的部分同志认为物质与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同一),把它作为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广为宣传。另一些同志虽不赞同这种看法,也没有公开提出异议或予以坚持,使得这种观点似乎成了“定论”,甚至最近又被写入供大学哲学专业用的哲学教科书中。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了。其实,上述观点与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是根本不相符合的,它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仅没有任何根据,而且早巳遭到批判。例如,恩格斯在批判黑格尔和杜林把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当作对立的东西看待时,指出这种观点必然导致唯心主义。恩格斯说,意识与物质如果是对立的,“那末意识和自然,思维和存在,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如此密切地相适合,就非常奇怪了。可是,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末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它们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要改造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观念上的形而上学,使之成为辩证法赖以建立的逻辑基础,必须引入矛盾分析,把本体概念的认识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高度。例如把物质和运动的矛盾作为分析本体论的基本矛盾来认识便是一条出路。但是长期以来,物质和运动在实际上不可分割和在认识中对立演变的矛盾关系一直未被西方哲学自觉到。从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科学哲学,就是在不自觉中将物质现象和运动现象分割开来认识,从而各自走向一个极端,在认识世界统一体的过程中陷入了两种本体论的对立。这种对世界完整本原缺乏自觉、分割对立的认识方式几乎贯穿了传统的西方哲学,造成了本体论和辩证法的割裂。黑格尔哲学通过对精神本体的矛盾分析展示了精神本体和辩证法的统一;而物质本体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在《资本沦》中,是通过对物质和运动这一对矛盾的分析完成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观内在逻辑上的贯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作为大会的主题,并把这一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提出过一个多次受到毛泽东赞扬的著名观点——“要按辩证法办事”。毛泽东同志曾号召全党学习辩证法,他说,总之,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理论涵盖面很广,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精髓部分可概括为三个基本的要点:一个基本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条基本路线——“一个中…  相似文献   

12.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在建立他的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根本内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对蒲鲁东把经济范畴无矛盾地彼此漠不相关地罗列出来的形而上学方法,作了尖锐的批评,指出:经济学的范畴本身就是矛盾的同一,“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为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因为,作为矛盾的关系,只能是对立双方相互关联的关系。用黑格尔的话来说,矛盾着的双方“每一方只有在它  相似文献   

13.
哲学史的对象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历史上是一步一步产生的,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两种对立办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样是逐步形成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是如何展开的,派别之间以及派别内部本身的斗争又是如何展开的,这是哲学史应该阐明的问题。哲学史是一个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种对立的派别相互充实(有时当一种学说由于其僵死性和片面性阻碍了掌握对立面的本质成果时,也会使对立而贫乏起来),而哲学则作为一个整体在向前发展。由此产生了哲学史研究和叙述方法的若干特点。第一,发展的观点适用于哲学史过程。第二,哲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人们从理论上对世界的驾驭,其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从哲学的主体——人和社会变化的观点来看也是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唯物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其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最难以弄懂弄通的。自从60年代,毛泽东讲三大规律可以归结为对立统一一个规律以来,人们研究辩证法,在对立统一规律上花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不少人把精力用于对肯定、否定的对立统一的阐述上。有的同志甚至主张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合并到对立统一规律中去,有的人虽不赞成合并,却主张改其名为肯定否定规律。这些是否合并或要不要改名换姓的论争,由于没有多大的实质性的意义,后来也就不约而同地偃旗息鼓了。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对现行否定观就没有疑问了,就不再探索了。相反,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发现现行否定观存在很多误区。认真分析和探讨这些误区,将会使现行哲学的否定观更加充实、完善,更加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将会使否定之否定规律更加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有的把狭义认识论放在辩证法的前面,有的则把它放在辩证法的后面。这种随意性说明,狭义认识论在哲学体系中的逻辑顺序不够严谨,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因此,作为这个哲学体系的落脚点,应为完成这个  相似文献   

16.
对待改革开放,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了两者的根本分歧;一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问题;二是政治一元化还是政治多元化问题;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还是否定马克思主义问题。文中指出,到底是通过改革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把改革作为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的借口,这是两种改革观根本对立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什么以及它的价值如何,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有的人怀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把哲学看成是特殊人物所从事的大事业;有的人则蔑视它,认为它是梦幻者的胡思乱想,有的人认为哲学是同每个人都有关系的一种事业,因此它从本质上来说必须是简明易懂的;有的人则不然,把哲学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令人不敢问津的东西.千百年来,哲学一直都在致力于获得为大家都能接受的知识,但总是收效甚微,难偿宿愿;可是科学却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张奎良 《学术交流》2005,40(1):5-16
本文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契机,着重考察了自黑格尔以来辩证法在马克思视域中历史变迁,指出,由矛盾辩证法到和谐辩证法是辩证法科学合乎规律的发展和转变,是时代精神的呼唤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厚的思想积淀,集中体现在由向对立面的斗争性倾斜到向对立面的同一性的全面的回归。认同对立面的肯定因素、适度地扶植对立面、实现对立面的结合和双赢等是社会主义时期辩证法创新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劳动生产率的内涵问题,理解很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劳动生产率只反映活劳动的消耗,不反映物化劳动的消耗;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则认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都应反映进去。还有的同志认为,计算个人劳动生产率可以不包括物化劳动的消耗,计算社会劳动生产率则应包括进去;反对的同志则认为无论个人或社会劳动生产率都应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总和去计算。还有一些不同说法,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我认为,这些观点所以各执一端,互不相容,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把不同层次上的劳动生产率涵义搞混淆了。劳动生产率涵义并不是一个唯一层次的简单规定,而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它有一般涵义、特殊涵义、统计指标三个层次的规定性,如果用这一层次的规定性去反对那一层次的规定性,就必然出现理论上的混乱。因此,必须从多层次结构的系统性中去把握劳动生产率涵义。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哲学界长期流行的“科学规律就是客观规律”、“科学规律就是科学真理”等传统提法,它们可以形容科学规律、科学真理的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性质,却不能真正揭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能揭示科学规律和科学真理的本质属性。因此,本文拟对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一些尝试性的新探讨。 一科学规律不等于客观规律,科学规律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科学规律不等于客观规律,是因为前者是主观辩证法,后者是客观辩证法,前者是对后者的反映。有的同志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科学规律不是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指的就是哲学教科书里阐述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