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诗《混沌初开》在彭燕郊的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是其探索诗歌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该诗歌的主题意向指向至深、至远、至美的“全光之境”,诗人对于人类精神形式的把握显示出一种深刻的洞见和深沉的悲悯。与此相适应,《混沌初开》有着一整套自己的符号系统和由这些符号形成的象征结构,使长诗形成一种多向度的、呈辐射性的诗意展开方式,从中不仅可以有效地切入这部长诗的整体意蕴,而且可以把握到诗人在艺术探索上的基本理念和极为敏锐的先锋性意向。  相似文献   

2.
作为著名诗人的彭燕郊,在20世纪的中国诗坛上早已声名远播:弱冠之年,其急就于战火硝烟中的《春天———大地的诱惑》、《战斗的江南季节》等诗篇,就显示出了不凡气度。而近20年的诗作,却是庾信老更成,虽少了些少年时代那种令人回肠荡气的激情,但却多了些浑厚与凝重,品之回味无穷。作为诗歌理论家的彭燕郊,虽不如作为诗人的彭燕郊那样著名,但其理论上的成就却不容小视,他的诗歌理论著作《和亮亮谈诗》①,在中国当代诗歌理论宝库中是十分亮丽的篇章。他对诗歌创作主体的研究,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见解,对欧美现代诗人诗作的论…  相似文献   

3.
彭燕郊(1921-2008)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早年被划归为七月派,晚年诗风为之一变,且人越老诗越好,这成了一种独特的彭燕郊现象。然而,评论界对其关注与其诗歌所取得的成就颇不相称。本系列文章讨论彭燕郊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何云波的文章揭示土地与大海给诗人的诗歌带来的双重品格,另四篇分别阐述彭燕郊与波德莱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叶赛宁的关系。通过对彭燕郊所受到的外来影响的揭示,以期对彭燕郊其人其诗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卓光平 《东方论坛》2011,(2):99-104
在抗战文化运动中,"七月诗派"的活动一直与广西桂林的抗战诗坛息息相关。一方面以艾青、胡风、彭燕郊、郑思、邹荻帆、钟瑄等"七月诗派"诗人在桂林的诗歌创作和文学活动,团结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一大批"七月诗派"年轻诗人,并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抗战诗歌运动;另一方面,他们在广西桂林的生活经历、诗歌创作以及文学活动强化了"七月诗派"作为一个统一的抗战诗歌流派的存在,也促使他们的诗歌创作和整体风格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彭燕郊的诗里有两类基本话语:沉重的话语和唯美的话语。尽管在不同时段,“沉重”与“唯美”话语的内涵有所衍变,但它们始终相互渗透、相互纠缠,共同合奏出了彭燕郊诗歌的创作主题。这些诗篇不仅充分呈示了彭燕郊以诗的方式对于时代的担当,更见证了彭燕郊对于个性与气质的坚守。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界对于彭燕郊的研究,多在诗人层面。文章拟从彭燕郊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出版情况,彭燕郊各时期诗歌总体研究、中西诗学研究、多维度的诗歌主题与意象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叙及尚未充分展开的一些方面,以期能涉及中国现当代诗学的诸多问题,揭示出当代文艺发展的若干侧面。  相似文献   

7.
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26岁便死于肺结核病。但1818-1820年,即他患病到去世这段时间却是他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其间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等著名长诗及《夜莺颂》等名篇。疾病给诗人带来的痛苦和消极作用不可小视,但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病痛却又极大程度地激发了诗人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相似文献   

8.
彭燕郊先生,既是当代著名诗人,同时又是学者和教授。他1920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黄石镇,原名陈德矩。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因病转后方医院治疗。以后,在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和民主运动。1949年5月由香港赴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随后在《光明日报》主编《文学》等副刊。1950年6月应聘至湖南大学中文系任教,兼任湖南省文联常务理事等职。1953年调湖南师院中文系任教。1955年7月被定为“胡风分子”,以后在街办工厂劳动20多年。1979年应邀来湘潭大学中文系任教,同年参加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后创建湘大中文系民间文学研究室,培养民间文学硕士生。  相似文献   

9.
<正> 田间的长诗《给战斗者》很好体现了民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田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长期诗歌创作中,一直自觉地站在时代的潮头,关注着民族的兴亡衰盛和人民的命运。他的早期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和第一首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都是以反映中华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斗争精神为主调的,充满着朝气蓬勃的生活战斗气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猖狂进犯,烽火连天的民族解放战争给诗人以猛烈地冲击,也给诗歌融进了新的时代精神和民族风貌。在祖国遭受深重灾难的这一非常严峻的历史时期,田间的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个高峰,他写下了大量的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战斗诗篇,表达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齐心抗日的愿望。《给战斗者》写于1937年12月,是诗人抗战初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这凝聚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70年代末期,曾有一大批历经监禁与放逐的诗人重归诗坛,以他们“归来的歌”而丰富了新时期的诗歌艺术。艾青、曾卓、绿原、牛汉、公刘、流沙河、邵燕祥……这些耀眼的名字都得到了文学史家的充分关注,而“七月”诗人之一,30年代末期开始诗歌创作,同样在新时期归来之后创作了大量优秀诗作的彭燕郊,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成了一口跌落的“沉钟”。当我们探入深海之中,抚摸这口沉钟时,我们确实听到了它“最悠远动人的钟声”。一在现代西方社会,现代主义大师们面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危机、终极信仰的破碎,以文化守护者和人类命…  相似文献   

11.
公刘是跟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诗人。其短诗结集的有:《边地短歌》、《神圣的岗位》、《黎明的城》、《在北方》、《白花·红花》、《离离原上草》等,还有《阿诗玛》(合作)、《望夫云》、《尹灵芝》等长诗。拜读这些诗篇,回顾诗人在创作上走过的路程,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艰难曲折,诗人还是创作出了许多构思新颖、立意深邃、风骨遒劲、音韵铿锵、具有鲜明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诗篇,对我国建国以来的新诗创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诗的复活”的今天,对公刘的诗歌创作道路加以探索,肯定会对今后新诗的发展起  相似文献   

12.
翻开《彭燕郊诗选》,还只读了第一、二辑,我就被震动了。本来,我对扉页上的那幅木刻不甚理解,但读完第一、二辑,觉得有点明白了。那是一个愤怒者执着地扑在大地上,那头发向天空飘举着,是全身的力喷发出来的火焰,那粗壮的手臂和爪子般的手指,是大树的树干和树根。那正是诗人在《风前大树》那首悲愤的诗中所宣泄的“以它的利爪/紧紧地抓住大地”。  相似文献   

13.
一、诗歌 《海夜歌声》 柯仲平著,长诗,上海光华书局1927年出版。长诗描写:月明之夜,诗人乘一叶孤舟在海上漂泊,“腔腔情血变狂歌”,他控诉敌人的残暴:“你们追杀我!你们都在追杀我!”他要“朝沐爪于溪,夜磨牙于泉”,要“斩敌人,视敌人如泥土所制成!杀敌人,视敌人如一草一叶的化身。”但在处于优势的敌人面前,诗人又感到力不从心,怒  相似文献   

14.
彭燕郊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创作跨越了中国新诗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抗战时期一直延伸至今。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诗歌界和学术界对他关注不多,他的诗歌艺术探索,特别是后期诗歌由于疏离政治话语和主流思想而没有引起评论界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图把彭燕郊“潜在写作”期诗歌的思想艺术成就纳入20世纪中后期中国新诗从单一到多元发展的大框架中,论述其诗歌所绽放的思想光辉和独特的艺术品质及其在中国诗坛所占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中间代”诗人的创作中,长诗写作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从中不仅可以发现“中间代”诗人个性写作的魅力,而且可以发现当代长诗写作开阔的创造空间。这是”中间代”对于中国当代诗歌艺术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中间代”长诗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间代”诗人的长诗创作是突破艺术成规和彰显诗人创造个性的诗歌写作,是对当代长诗写作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尤其是当代文学史上,彭燕郊及其诗歌创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未占据应有的地位。纵观彭燕郊的创作历程,应该承认,从风华正茂、才气横溢的青年直至饱经沧桑、博大深邃的晚年,像他这样全身心地扑在文学事业上,以自己整个心灵全部生命来写诗,并且,越到晚年,越是不断超越自己,创作出一批又一批更新颖更深邃更大气磅礴的作品,是极为罕见的,光是这一现象已值得研究,何况,还有那么多全然独创、博大深邃的作品!因此,对彭燕郊及其诗歌的研究,应大大加强,并走向深化。但限于篇幅,本文仅拟从中西融合这一角度,…  相似文献   

17.
“兴寄”说是唐代重要的诗学理论,它要求诗歌创作抒发诗人的性情,并通过“比兴”表现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杜甫更强调诗人的内在复杂情感与外在景物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杜甫用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了“兴寄”说.即在注重诗歌社会价值的同时,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秋兴八首》正是杜甫“沉郁顿挫”...  相似文献   

18.
《恢复》是郭沫若同志前期诗歌创作的最后一本诗集,也是他基本上完成了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之后创作的第一本诗集.无论从这本诗集的内容和形式看,或是从它在诗人解放前的全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来看,《恢复》都不愧是郭沫若诗歌创作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周恩来同志曾经指出:“郭先生是革命的诗人,同时,又是革命的战士.”①《恢复》正是郭沫若同志作为革命诗人、革命战士,用他的笔作为锐利的武器,为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冲锋陷阵而留下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19.
《八叶集》是“九叶”诗人除杭约赫(曹辛之)以外,其他八位诗人建国后诗歌精选的合集.八位诗人近四十年的诗歌创作历程,以他们出色的才华而论,到今天只奉献给中国诗坛这样一本薄薄的诗集,其收获不算丰厚.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窥见他们诗歌创作的独特情志和闻到那别样的芬芳.这  相似文献   

20.
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创作论析古远清,孙先萱著名诗人闻捷离开我们至今已整整二十五年了,诗人生前倾注了不少心血的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至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注意.本文拟对这部长诗略作论析,以纪念诗人闻捷;并对新时期叙事诗的创作提供借鉴。1按作者原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