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观念,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观念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产物。不过,宗教对于人们的周围世界及社会生活作了错误的虚幻的见解。有人提出,宗教既然如此,力什么直到现在还广泛存在并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一些科学家也沉缅于宗教观念之中;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为什么还要继续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人说这是“给现代人安上猴子尾巴,因而出现宗教热”)如何认识上述问题,什么是共产党人对宗教问题的态度,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 这里,首先说明的是,有神论观念和宗教信仰的消失,是指这种观念、信仰在人类最终的消失,而不是讲宗教的消失,也不是指某个人宗教观念与信仰的消失。二者有其共同的方面,也有其不同的方面:有神论观  相似文献   

2.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公民应有的民主权利之一。它包括信教自由和不信教自由两个方面。所以,以任何借口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公民信教或不信教,剥夺公民信教与不信教的自由都是违法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是由宗教和信仰自由与实践宗教和信仰自由构成的权利束 ,其基本属性应是表现自由 ,因而为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提供了正当性。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已有了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但还存在立法效力层次低 ,体系不健全 ,执法体制不协调等方面的不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 ,首先应以“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指导原则 ,以依法管理宗教信仰事务为目标 ,以有关的人权公约为参照 ,建立健全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立法体系 ;其次 ,要营造一种良好的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4.
宗教民族主义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民族主义是指在宗教信仰十分普遍的地区所产生的一种后发型民族主义,它以宗教教义为行为准则,以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忠诚为基础,是宗教信仰与民族情感交相融合的产物。宗教民族主义的产生,首先,要归因于宗教的民族性与民族的宗教性;其次,它是特定背景下构建“民族”认同的结果;最后,宗教民族主义的产生还与宗教组织对社会政治权力的干预密切相关。在表现形态上,宗教民族主义具有浓厚的宗教性。在价值指向上,宗教民族主义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在发展趋向上,宗教民族主义呈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伊恩·罗伯逊在《社会学》一书中介绍:在当代西方国家,宗教信仰“出现了‘衰退’”,“宗都组织的信徒人数和参加宗教仪式的人数都下降了”。与西方国家的情况相反,自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中国的宗教十分流行,宗教问题成了“社会热点问题之一”。1995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文章指出:“近年来,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有所增加,宗教的影响在扩大”。1995年第2期《社会主义研究》刊载的一篇文章指出:在某些地区,“宗教发展过快、过猛,呈失控的状态和趋势。”在当代中国,发展过快过猛、影响不断扩大的宗教主要是伊斯兰教、佛教,特别是基督教。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当代中国信教者中,有相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中国少数民族因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至今还不同程度的保存着丰富而神秘的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是人类文明宗教的发端,当今风行世界的文明宗教,其源泉皆可追溯至原始时代人类的宗教信仰。探讨中国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观念,对于正确阐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自然崇拜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的产物。中国少数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各民族古朴神奇的原始宗教观念,是原始时代社会意识的表现,从根本上说,原始宗教观念是原始时代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在原始人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原始宗教…  相似文献   

7.
<正> 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还将长期存在,宗教信仰仍然是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它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主义民族和民族关系,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民族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探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特点,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宗教立法现状一般而言 ,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人事务 ,法律不应当也不可能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规范 ,政教分离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特色。就宗教信仰而言 ,公权的作用范围是有效保护 ,而非不当干涉。但是宗教活动是社会活动 ,宗教活动不但关乎个人信仰 ,而且影响到社会秩序 ,理应受到法律的规范。同时 ,由于不同的宗教的主张、活动各不相同 ,在特定的地区有可能因为不同的宗教信仰及其相应的活动而引起社会纷争。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宗教活动既可以保证宗教活动合法有序地进行 ,而且可以通过公权来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我国的…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社会信仰混乱、宗教泛滥猖獗的历史背景下,蔡元培先后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和“以哲学代宗教”的思想主张.蔡元培的目的就是希望在通过美育来替代形式宗教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哲学对宗教信仰的替代,从而改变社会现状,挽救世俗人心.  相似文献   

10.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世界宗教,古往今来,人们对其充满着虔诚而神秘的信仰,影响并统治着世界上大部分人的思想已达千年之久。有多少人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但却不分民族,不分阶级,不分年龄性别,面对着它诚惶诚恐,顶礼膜拜,有多少生动的神话故事和不朽的文艺作品描述其神奇的魅力;它又是多么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许多领域!宗教信仰不仅是宗教徒虔诚祈祷的心愿,亦是宗教研究要探求的奥秘。为了探寻宗教信仰何以产生与得以存在的根源,本文试图对宗教信仰发生的动因问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6,(10):122-128
宗教和法律同为人类社会的调控系统,宗教的作用在于为人类提供精神指引,而法律重在规制人们的行为领域,宗教和法律对社会发生作用的连接点在于法律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宗教事务问题。在宗教、民族问题复杂化的今天,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是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重要内容,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也是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有效途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要求,宗教事务作为一项国家公共事务也要依法治理,笔者试图依据法治理念的要求,对我国宗教事务管理的法治化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生态平衡的实质是“和”,也就是人自身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一和谐境界的追求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中有鲜明的体现。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既有宗教自身的终极关怀,也包涵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精神。宗教信仰侧重关注人的内心心性的平衡,儒家文化侧重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和稳定,道家文化则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这种天人合一、和谐圆满的文化精神为历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从后土信仰的发展演变,探讨了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简论中国宗教的相尊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宗教战争;中国宗教向来是同政治分开的,中国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中国长期统一的历史环境,使各种宗教形成了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的文化对宗教文化有关联和重要影响,使中国宗教文化成为传统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信教的和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党和政府制定和实行了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国宗教除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五性”外,还存在相尊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梁丽萍 《中州学刊》2002,(6):104-108
中国传统社会系指中国从秦汉到清末大约两千年的社会历史阶段。“王权社会”、“儒教中国”的特点造成中国传统社会汉民族淡泊的宗教价值观 ;“宗法社会”、“巫术残余”的状况导致汉民族痴狂的宗教情绪 ;而中国哲学的政治化与人伦化特点和中国文化的“小传统”直接影响了汉民族的宗教信仰素质。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党对于宗教一贯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第一届全国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内,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在以后修改的宪法中都有同样的规定。而且还进一步补充为:“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宗教政策。任何与之相违背的“左”的或右的偏向和作法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利于党的事业,不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目标的。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柯尔克孜族先民信仰过萨满教等原始宗教,后信仰伊斯兰教。尽管柯尔克孜族皈依伊斯兰教已有数百年,但在他们今天的信仰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远古信仰的遗留。现在在柯尔克孜族人的信仰中,原始宗教与人为宗教并存依然是其宗教信仰方面的重要特征。这样的特征,反映在他们的生活和行为中,显示出宗教信仰的复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宗教仪式简化、宗教对生活的影响弱化和宗教观念渐趋淡泊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持政策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健全法规,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高举“四面旗帜”,正确处理宗教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充分发挥爱国宗教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文章立足于我国社会加速转型这一时代背景,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转型期的新疆宗教问题及其应对。处理好社会转型期的新疆宗教问题,应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础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着力处理好宗教领域内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坚决抵御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不断提高爱国宗教人士的综合素质,积极探索“相适应”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加强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新宪法第二章第三十六条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以及一些有关规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宗教原理与中国宗教工作实践的产物。它准确反映了我们党对待宗教信仰问题的根本态度,同时也总结了建国卅多年来宗教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因此,这一条文既是公民宗教信仰问题的最高法律准则,也是我们进行宗教工作最根本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宗教信仰在心理疾病患者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信仰宗教的人往往表现出直觉思维的模式特点.这种思维的结果是假说偏差和组内/组外偏差.宗教对心理治疗积极的作用表现在宗教可以提供积极的应对策略;宗教还提供了替代依恋对象;宗教倡导宽恕,有助于调节情绪和行为.宗教信仰产生的认知偏差和偏见会影响心理治疗过程,而且宗教也会成为导致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宗教的负面影响还体现在宗教都是外部控制的,这与心理治疗倡导的自由探究和自我发展的原则相矛盾.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疾病患者在宗教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应对方式上,是导致二者潜在冲突的根本原因.心理健康从业者需要对宗教信仰及其与心理治疗的关系重新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