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高等教育价值观是主体对高等教育事实与思想的内隐或外显的,对"什么是值得做"的一种构想,包括哲学和社会学层级。在哲学层级上则有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不同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而以大学为典型高校研究对象在社会学层级上则有大学作为社区和科层组织两种不同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哲学层级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为社会学层级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提供指导,同时两个层级上的两种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在实践中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2.
大学与生俱来的"政治论"与"认识论"哲学的矛盾与冲突,同样存在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之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外铄式"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尊重大学自身属性的"内生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这两种矛盾与冲突的具体体现。两种哲学观的矛盾与冲突是造成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困境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机制、形成依据和生命态度三个方面。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应直面这一矛盾与冲突,充分尊重大学的优良传统,重视大学的主体性作用,化解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哲学困境,实现"内生"与"外铄"两种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认为语言的习得来自于模仿.而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丰富了人类的语言,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模因复制和传递的两种方式:"对指令的拷贝" (copy-the-instructions)与"对结果的拷贝"(copy-the-product)为基础,结合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的特点,探讨模因论启发下的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4.
浅析高等教育中择优性与机会公平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哲学存在两种基础,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和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要求对大学新生的选择要依照纯粹的择优性原则,而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其中一个要求是高等教育要保障社会公平。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初、中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致使择优性和高等教育机会公平之间存在矛盾。这一矛盾有其自身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表现形式,并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必然存在。为此,要采取积极的策略来缓和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5.
大学理念的构建必然涉及高等教育哲学观,目前国内外流行着认识论、政治论、生命论和智慧论等四种不同的高等教育哲学观。文章比较了这四种不同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相通性和逻辑契合性。然后从哲学视角建构了大学“四定理念”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深知识存在的哲学基础——认识论与政治论,不断受到大学自身与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冲击,高深知识的式微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以多元认知理念为基础的知识民主化进程造成了大学身份的认同危机。与知识生产的背景变迁相应,以跨学科性、应用性、异质性和反思性为特征的新型知识生产模式开始出现。以上各种因素都对现存的大学学科观提出新的要求,开放的边界学科成为急迫的发展诉求,而这需要学科知识性边界与社会性边界的共同开放。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从理论上讲它存在着两种可能的思维方式,即现成论的思维方式和生成论的思维方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现成论"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把教育活动过程看作是可以"预成的",使本应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思想政治教育陷于软弱无力的处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思维方式上的变革,应从现成论转向生成论,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走向深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仰和理性:一种认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和理性这两个概念是在原始希腊文本中生成并发挥效能的,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分辨了两种认识论,即理性认识论(以理性为认识出发点)和信念认识论(不加思考地接受他人想法为自己的信念),认为理性认识论是我们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然而,人们在遵循柏拉图的理性认识论的过程中不得不走向怀疑主义.<约翰福音>在怀疑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恩典真理论(认为信仰是认识的基础)取替了信念认识论.于是,在西方思想史上出现了两种完整的认识论:理性认识论和恩典真理论.这两种认识论给出的认识出发点彼此不相容.然而,这两种认识论共存于基督徒的思想中.显然,这两种认识论对于人的认识活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对于我们讨论认识论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约翰.S.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以"高深学问"为基点提出的两大高等教育哲学基础——政治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在世界高等教育理论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至今仍然是当今高等教育存在的理论基础。但基于科技理性之上的这两种哲学在今天看来已经把高等教育引向了歧途,忽视了教育本职所在。在反思这两种哲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提出高等教育应以人为根本目的,构建高等教育哲学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哲学观。  相似文献   

10.
布鲁贝克认为大学确立其地位存在着政治论和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他从实用主义哲学的立场出发,采用辨证的思维模式,对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做了会通。然而,他的哲学基础观并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其中也存在着局限性,从而引起人们的质疑。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高等教育大众化所面临的问题入手,从历史的、比较的和现代的角度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哲学在认识论基础和政治论基础之间的路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重构思路———建立一种既包含认识论,又包含政治论,并使二者平衡发展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基本情况,是新时期搞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高校德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自发恢复阶段(1978—1985)、探索调整阶段(1986—1991)、健康发展阶段(1992—2003)和全面深化阶段(2004-)。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人是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逻辑起点。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是分别从社会和人的角度出发进行价值判断的一对价值观。从高等教育哲学对价值观选择的影响看,以认识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是追求个人的理智发展,以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提出高等教育要为国家社会服务。现代高等教育价值观趋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教学作为大学最古老的职能,其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促进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4.
"混沌管理"思想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沌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内容之一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现阶段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 ,研究“混沌管理”思想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性、相互性、相联性 ,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途径 ,对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席勒美育思想的产生 ,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西方的哲学传统与育人观念。即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和把灵魂看作是人的本性 ,因而重“灵魂净化”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奠定了近代唯理论的基础 ;康德哲学则把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朝主体性方向推进了一大步 ,遂导致了从灵魂净化到人性解放育人观念的形成。二是对康德的继承与超越。席勒正式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系统地予以阐述。他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 ,成为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6.
审美文化:高等教育的“第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文化是科学文化滋长的坚实心理基础,同时又是人文文化陶冶过程中不可取代的重要阶段。在理性追求、价值诉求和创造实践方面,科学与人文总是“纷争频仍,”而审美文化恰恰在这一方面超越、融合并完善了“两种文化”而成为独立的“第三文化”。在学术视野中,审美文化的定位也超越了传统美学的领域。以审美文化为依据构建高等教育的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仅仅是为了明确宣示和突显审美因素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以人格为基点的性教育是对美国社会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爆发的各种危机的直接回应,它强调守贞,鼓励青少年以健康成熟的婚姻为背景来经历性关系,这种教育的实质是以性建构主义为认识论基础的关于人格与形成人格的教育。以人格为基点的性教育主要通过以政府为主体推行的性纯洁教育、以社区为依托的性纯洁教育以及青少年家庭生活计划三种路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针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指导,阐释法律意识的内涵与特点。研究考量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偏失存在法律基本知识不足、观念陈旧、法的心理因素与自我控制力不足等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这些问题作了社会、学校、学生3个层面的成因分析;政府、社会团体和家庭应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创造条件和保障,营建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学校应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纳入到教育教学中,推动法律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并用社会实践来强化法律意识;大学生应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端正法律态度,在实践中深化法律意识,处理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等这些方面,就是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认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必然与所处时代的社会上层建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决定体育的性质,反过来,体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在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与政治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中政治与体育关系的基本特征,指出了中国体育对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巨大影响,并对现代社会中体育与政治关系的定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