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以异地安置区直台村C氏婚礼为例,阐述婚礼是羌族传统文化展演的舞台,具有民族性与现代性结合、传统“孝”文化传承及以歌舞为媒介的特点,在保护与传承羌族文化及促进羌族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羌族婚俗促进羌族民族及中华民族认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的反映.文章通过对维吾尔传统婚俗的分析,探讨了维吾尔婚俗的主要特点及其蕴涵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3.
婚姻作为人的生息与繁衍过程,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含义。巴渝婚俗作为巴渝地区的日常性存在,是解读巴渝人文内涵的一把钥匙。巴渝婚俗的地域文化人格,源于巴渝人对人生的关注和热爱。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说,巴渝婚俗虽然是中原婚俗文化这个大文化圈中的一个次文化圈,但从其文化品性来说,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它与中原婚俗文化除了具有共通性的一面外,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挖掘包括巴渝婚俗在内的风情民俗,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桂榕 《学术探索》2009,(5):51-56
婚俗作为回族社区维护族群边界的重要文化机制,其文化意义在于拥有不变的伊斯兰教文化内核。本文以云南纳古这一著名回族社区为田野个案,试图建构和解读在纳古历史变迁中,宗教信仰与地方历史文化传统、人际关系如何共同编织回族婚俗文化之网的,就纳古回族婚俗的历史变迁进行人类学阐释。  相似文献   

5.
温斌 《阴山学刊》2012,(1):41-46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在体制功能、主题设置、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的倾力创新,把婉曲细腻的张生和莺莺的曲折恋爱的世俗故事与金代草原文化和汉民族传统文化杂糅共生的文化背景密切联系起来,构成了更为复杂多元的文化交汇与更深层次的人生追求相互支撑、促进、对立、矛盾的人文景观,为王实甫《西厢记》的卓然独秀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而这些变化主要来源于女真民族婚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位于甘肃省南部的舟曲藏族具有非常独特的历史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藏学界对她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对舟曲藏族的婚姻习俗展开论述,在对舟曲藏族的婚姻过程进行“深描”的基础上探讨了舟曲藏族婚俗的历史、特点,分析了其中的特殊要素和现实意义,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晓南  廖胜 《人文杂志》2004,(1):151-157
太平天国允许寡妇改嫁,在客观上对解放妇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它并不是太平天国解放妇女的一大措施.只是广西客家妇女、壮族妇女再婚习俗在太平天国内一种理所当然的延续,是广西地方习俗在太平天国中的一种反映.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实行的仍是封建妇女贞节观.  相似文献   

8.
南票地区农村汉族婚姻习俗的特点,是时间长而讲究多,其中渗透着满族婚俗因素。各民族婚俗的相互渗透,形成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婚俗对于调节人际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三小民族的口承文学中承载着这些民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尤其是有关婚俗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说唱艺术、民歌等艺术形式,更凝聚着这些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民族历史、文化习俗及民族意识。比较研究这些少数民族婚俗的特点及沿革,对探讨人类两性关系的风俗和人的生命的传延的俚俗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族婚俗与唐代寡妇再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寡妇再嫁在唐代是一普遍现象。对此研究者或认为唐朝是一开放时代 ,唐人贞节观念淡薄所致 ,或认为法律允许 ,亲属认可等。本文认为 ,唐代寡妇再嫁主要受胡族婚俗影响。而胡族婚俗是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现象 ,胡人视寡妇再嫁为正常事 ,根本不存在“失节”观念。唐人中的胡族成分很大 ,胡族血统较浓 ,胡风唐渐 ,唐代的寡妇再嫁便成了自然事。故用“贞节”观念来限定它似不恰切。文章在对唐人中的胡族成分、胡族婚俗、唐代寡妇再嫁状况以及唐人观念作一番考察的情况下得出结论。同时认为唐代寡妇再嫁对唐前期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钟华  朝克 《东岳论丛》2012,33(5):180-183
权力体系内的文化因为与暴力统一而成为文化权力.这一权力的形成有着暴力的特点,在运作上则体现了文化的属性.由于文化权力必然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其中的文化各元素便应作为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权力的一部分来看待.文化权力的建设和加强同样也体现着与权力同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文化为视角的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东平 《江淮论坛》2008,(1):123-127
霍夫斯泰德提出了基于中国文化的长期导向/短期导向文化维度.他的文化维度模型也被研究者借鉴来研究中国文化.文章以中国文化为视角探讨了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的完善过程,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特点评价了利用文化维度模型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可取之处和不足.旨在使我国企业正确地认识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寻求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企业跨文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学语言的文化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一种文化产品。文学语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它具有了艺术地再现历史、再现文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论陈序经的文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叙述陈序经文化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 ,从文化辨说与科学划分、文化基础与文化圈围等方面梳理其文化哲学的基本内容 ,说明其文化哲学体系是以进化论为核心外加文化传播论而构成的。最后 ,本文还分析了“全盘西化”论的特点与局限  相似文献   

15.
澳门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中西文化融汇、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黄色文化与蓝色文化互染。历史是文化的源头,澳门文化的特点在澳门余年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澳门文化特点反映在诸多方面:400宗教方面,语言方面,建筑方面,风俗方面,文艺方面。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52-256
鄱阳湖地域各种文化的互相影响,相辅相成,鄱湖渔歌作为典型代表,音乐旋法特点、调式特点、结构特点以及歌词特点等均深受赣鄱文化的影响,以水文化为核心。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物质文化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渔歌艺术文化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渔歌音乐展现了当地渔民在特殊环境中的生活状态,深刻反映其自然、人文与音乐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创造或拥有的文化所具有的信心和信念,是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原创性的内容,既诠释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的内涵与特点,又阐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和方法。就其特点而言,实现了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文明自信的统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统一,历史、现在与未来的统一,民族立场、世界眼光与人类关切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四维统一,诠释了文化自信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指南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化形成的基本特点 :技术性、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全球性、自主性、创造性 ;阐述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文化发展正负面的影响 ,指出了网络青少年文化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提出了推动网络青少年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相当普遍的流行文化现象。大学生流行文化产生的原因与其自身特点有着密切关系,也与流行文化相关的物质密切联系。大学生不断创造和积累的自身"亚文化"已经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的走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战略任务。文化生产力包括人、文化资源、思维方式等要素,它的形成是一个对象化、社会化、产业化的过程。当代世界进入了趋向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生产力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